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3章 勞作換田

這張告示, 是關於施五蔣勇等人名下的財産處理的。

首先是田産。所有田産, 但凡有過強買強賣、巧取豪奪的糾紛記錄的, 都無償返還給田地的原來農戶, 沒有糾紛記錄的田産, 則是暫時收歸公有。若是百姓想買,則可以低價出售。

但低價出售的田産,僅限於無田或者少田的百姓。家境富裕的百姓或者地主, 則無權購買。

這些, 便是田産的所有粗略方案。

一枚石子蕩起千層浪,誰不想有自己的田地, 這樣的方案當真是蒼天有眼,給他們交合一條活路。估摸能夠買得起田地的, 反複抓著識字的人念上面的告示。

也有心有疑慮的, 這李文柏看上去像是青天大老爺,能夠整治了施五,只是……無論是按照慣例,還是戲文裡說的, 這田産不應該直接分發到百姓的手中,怎麼能用它賣錢呢?二兩銀子確實不多……但是既然是窮苦之人, 哪兒有二兩銀子呢?人群之中開始騷動, 不知道是誰喊道,“這些田産反正也是施五等人的不義之産,為什麼不全部分給沒田的窮苦百姓呢?田産雖多,但沒田的窮苦百姓更多。”

李文柏早就準備好了, 讓守著告示的衙役說道,“縣衙不是你們的父母,沒有義務將不屬於你們的東西送給你們。若是無故將所有田産分給窮苦百姓,那麼對於以前辛辛苦苦掙錢買田的百姓而言,是不是不公平?這已經是李大人開恩,若不是大人,哪兒有這樣的良田出售?”

不患寡而患不均,李文柏深知其中的侷限性,所以他絕不會直接把田産全部分給了窮人。

“那晚生鬥膽問,那些沒有田,快要餓死的窮苦百姓,該怎麼辦?衙門可有良策?晚生曾聽聞大人在去歲冬天,以工代賑,救濟百姓,為何現在查抄了施五等人的家産,反而吝嗇了?大人可曾忘了,當初許下的承諾?”

人群中,一個書生模樣的年輕人問道。最後一句是對著剛從縣衙裡出來的李文柏說的。

看了看他,這個書生有些面生,應該是遊學歸來,或者是異鄉學子游歷至此。

一般年輕的讀書人,大多理想高於現實,甚至是脫離了現實。他們眼中的“為官者為民請命”,更多的,是“為窮人請命”,而不是為“為所有百姓請命”。

李文柏笑了笑,說道:“本官曾經對交合百姓許下承諾,不會再讓百姓們餓死。無論到了何時,本官自然都不會違背承諾。窮苦百姓很快便會擁有自己的田地,這點,本官可以保證。”

書生還想再問,李文柏卻擺了擺手,道:“爾等無須多問,不久縣衙便會發出佈告,大家靜候佳音便是。”

見李文柏如此說,書生便不再多說什麼。

田産的處理公佈完畢,接下來,則是施五等人其他家産的處理。

施五等人的宅邸、地産和鋪面,如綢緞莊、酒樓、米莊等,則是採用拍賣的方式,價高者得,換取的錢財,充作縣衙金庫。至於銀子和米糧,則是全部歸入衙門倉廩府庫,作為公用。

對於這些處理,百姓們倒是都沒什麼意見。宅邸、地産和鋪面的爭奪,都是那些小地主們的事,普通百姓們哪裡會關心?

到了晚間,李文柏一個人宅在書房裡,準備著接下來的各項計劃。

門外傳來敲門聲,得到李文柏的同意後,李成推門而入。

“大人”

“嗯。”李文柏問道:“去歲臘月我讓你派人去京都找會製作宣紙的紙匠,找到怎麼樣了?”

忙了一個冬天,李文柏都快忘了這件事了。如今交合百廢待興,李文柏想到了縣城西邊的那片草場,才忽然想起來,改良宣紙的事情,是時候提上日程了。

人派去京都找了幾個月了,應該都洽談好了吧。

果然,李成點點頭,道:“年前京都那邊來過信,說是找了兩個紙匠,成功談妥。過完年便會離京,想來,這幾日便能到了吧。”

“嗯,那便好。”

李文柏點點頭。

他在去年記下的改良宣紙的製作步驟,畢竟是後世參觀宣紙古鎮時看的工藝流程,時隔一世,很多細節早已記不清。沒有紙匠的幫助,他是絕對沒法完成改良宣紙的製作的。如今製作改良宣紙的秘方有了,紙匠也有了,場地便設在縣城北邊的草場,那裡有界河水,有草地,山上還有青檀樹,樹皮可以用作原材料。

現在缺的,便只有蘆葦、龍須草等纖維含量高的輔助材料了。

像這些材料,不僅可以用來製作改良宣紙,還可以生産一些普通的書籍用紙。

“你怎麼了?有什麼要說的嗎?”

李文柏正思考著,突然見李成有些欲言又止,於是問道。

李成猶豫了一下,低聲道:“大人今天的舉措,小的有些擔心。”

“你覺得……不妥?”李文柏知道李成說的是田産處理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