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名字記錯了,是馮山不是馮正。
《調音師》雖然只是短短十三分鐘出頭的電影,但裡面藏著的一些細節和伏筆可不少,是一部至少讓人看三遍以上才能看的明白的微電影。
電影看了一遍又一遍,期間一些觀眾可能還需要藉助彈幕和評論才能看的明白電影裡面的一些細節。
《調音師》零點在各大影片平臺上架,有很多觀眾都選擇了準時收看,在十幾分鍾後,評論區赫然就出現了許多觀後感和對影片的一些分析。
如果全是李曉的粉絲的評論那隻證明了李曉的人氣火爆,但很顯然不是。
評論區幾乎都是在討論劇情居多,就連說李曉好帥,身材很好的評論都寥寥無幾。
這說明了大家都有認真在看電影,且電影的可看性很高,否則大家不會都是在討論劇情。
李曉當時在北大禮堂拍攝的時候,自己做導演拍電影的訊息才傳了出去。
當時大家只是稍微驚訝,更多的都是看好,少有看衰的。
因為《少年的你》,李曉已經證明了自己的編劇才華是真的沒得說。
劇組裡面還有一些工作人員透露,李曉在拍攝電影期間,偶爾也會幹一些導演甚至監製的活,有好幾次在劇組裡面和導演吳浩爭論的不可開交。
而電影出來的效果,大家都有目共睹。
再加上李曉在音樂上面的妖孽表現,大家都認為他這次拍電影不會打沒有準備的仗。
拍出來的電影可能不會有多好看,但至少不是辣眼睛的那種就是了。
有的觀眾期待還挺高,對李曉的信心很足。
但也沒想到李曉能拍出一部堪稱‘神作’的微電影,這個評價或許有點誇大了,但這也證明了《調音師》到底有多驚豔。
電影裡面的伏筆、反轉都極其精彩和撓人心肺。
一些運鏡上的處理也是行雲流水,乃至後期的鏡頭拍攝以及配樂,都十分之成熟。
這讓人感覺,完全就是出自於成熟導演的手筆。
而且這只是一部十三分鐘出頭不到十四分鐘的電影,能把故事講的這麼通順還能給大家佈置諸多懸念,不少導演都做不到!
有的導演拍個兩個小時甚至三四個小時的電影,故事都講不明白,還美名其曰大眾不懂得欣賞……
這種例子很多,背鍋的大眾已經不想吐槽了。
李曉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成功了,雖然是微電影,但有很多人已經開始期待他的下一部電影了。
當初還有人在罵,李曉一個好好的歌手,居然浪費自己音樂上的天賦跑去演戲。
大多數罵的人都是那種著急的心態,因為他們見到過太多做音樂馬馬虎虎,跨界演戲演的一塌糊塗的藝人了。
大家不想看到李曉這麼有天賦的藝人因小失大,也怕李曉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不過,《少年的你》出來後就是真香了。
一直到現在,大多數人竟是像期待其他大導演那樣期待他的新電影。
整個過程看起來略顯魔幻。
不過,大家現在最關注的是——李扎特到底死沒死?
......
著名影評人大佬兼著名‘曉吹’——郎秀,在凌晨十二點半的時候就在番茄網上面放出了自己的影評。
“我看大家好像都很關注‘李扎特’到底死沒死?我一邊分析劇情,一邊慢慢給出我的猜測。
先宣告,此影評涉及劇透,沒看過電影的同學請先去觀看電影。
片頭五十多秒的那個聲音,有人說是關門的聲音,也有人說打釘槍的聲音,甚至還有人說這是舞臺閉幕的燈光發出來的聲音。
這個聲音到底是什麼,誰也判斷不了,可能只有作為導演的李曉才知道了。
我打算先拋開這一點,從開頭開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