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頭李扎特的自述中,我們可以得知他是一個鋼琴天才,併為之努力了十五年。可想而知,鋼琴對於他來說很重要,佔據了他的生活一大部分。
可是當華國鋼琴大賽的時候,李扎特是很緊張的,緊張到額頭冒出了汗水,呼吸變得急促。
由此可知,他的心理素質極差,也說明了他事後為什麼會這麼頹廢墮落。
鋼琴對李扎特很重要,他仍然想救贖自己,所以他找了一個辦法——裝盲人。
李扎特為自己找到的這個方法洋洋得意,在從一些穿插的片段來看,他對自己裝盲人的演技很是自信。
裡面還有一個‘泰姬陵’的故事,講述了一個皇帝要為自己的妻子建造一個陵墓,殺了建築師的妻子讓他理解自己的痛苦,最後結果喜人,建築師用了二十二年的時間建造出了偉大的世界奇觀建築——泰姬陵。
這個故事我在網上沒有找到任何相關,想來李曉是專門為了電影編的一個故事,不得不說,他真是個鬼才李曉打錢!)。
泰姬陵的故事在電影裡面想表達是隻有失去一些東西之後才能造就偉大。
李扎特用這個故事說服了自己,他認為自己只有犧牲掉一些東西,才能在絕境中造就偉大。這是他為什麼要當盲人的一個解釋,他認為只有自己失去了一些東西后才能重新走向成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前面說過李扎特的心理素質極差,現在裝盲人是他在逃避現實的一種說法,他始終怯懦,未曾站起來。
最後就是到了李扎特上門‘死亡現場’的部分了,影片的高潮來襲。
在這裡我不得不再次對李曉和他的團隊誇獎一番,這一段,無論是從鏡頭、燈光佈置,還是配樂,都無可挑剔。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從李扎特進屋之後,一直給的都是一種狹窄的視角,沒有全景,就好像電影前面說的那樣——現在的人不是暴露狂就是偷窺狂,這個鏡頭很對味!
而且那種驚悚的氣氛一直渲染的很好,自李扎特進門後,我想很多人都開始代入角色,瘋狂給他支招脫離險境的辦法吧?
說回正題,這裡先說一下我的猜測,我覺得李扎特已經死了!!!
李扎特開始敲門的時候有一處細節,他和門內的老婦人對話後,不耐放地又按了一次門鈴。
這時候老婦人已經在門後了,鏡頭拍攝的不算清楚,沒有給房門特寫。但是明顯能夠看到門的一邊有一個類似‘貓眼’形狀的痕跡,這種公寓的佈局,房門有‘貓眼’是很正常的。
當時李扎特不耐煩地又按了一次門鈴,並且,他是用正常人的身份按的門鈴,不像盲人那般需要摸索,他第一時間就找到了門鈴的位置,並且按了下去。
我傾向於房門有‘貓眼’,所以,這時候老婦人可能已經在發門內目睹了一切。
在李扎特進門後,老婦人走在後面,如果大家有注意的話,應該能聽到‘咔擦’的聲音——門反鎖的聲音。
當然,這裡不能說明老婦人已經識破了李扎特盲人的身份,反鎖只是以防萬一罷了。還有前面李扎特按門鈴的速度或許可能只是湊巧,但老婦人對李扎特盲人的身份是保留懷疑的,這毋庸置疑。
這裡我要說第二個李扎特的第二個破綻,他進屋後摔倒,正常人摔倒應該是喊一些‘臥槽’之類的話,不然也是痛呼什麼的。
而李扎特在摔倒的時候很是驚慌失措,並且大喊,“這是什麼?這是什麼?”
這臺詞是不是在告訴老婦人,他察覺到了什麼?
他表現的太過於驚慌了,喊的話也不太對,老婦人對他盲人身份的懷疑一下子拉滿。
這裡說一下我個人認為李扎特不逃跑和不反抗的原因。
這時候他已經被恐懼佔領,他是一個心理素質極差的人,就如同他選擇了當盲人一樣,他的心理素質無法讓他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
所以他依然選擇了逃避現實,選擇了裝盲人隱瞞下去。
其實關於李扎特跑不跑和反抗不反抗沒什麼好爭議的,從電影前面的情節來看,李扎特本來就不是一個‘正常人’,單用心裡素質極差這一點就能解釋的很清楚他為什麼沒有逃跑或者反抗。
後來老婦人讓李扎特把衣服脫了,李扎特在這裡有不算破綻的小失誤。
那就是他的反應像是被嚇傻了一般,人家說什麼他就做什麼,就像是因為恐懼而選擇了順從。咳咳,各位女同學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們在喊李曉脫衣服……嘿嘿~)
還有第三個我認為的破綻,李扎特裝盲人戴的是隱形眼鏡,他之前盲人的身份之所以這麼順利,是因為根本沒有人懷疑他。
雖然餐廳裡李扎特和經紀人的對話中,我們看到了李扎特的眼睛幾乎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但是並不能確保一個對他極其懷疑的人看不出破綻——而老婦人摘下他的墨鏡,足足打量了兩三秒之久。
第四個致命的破綻——李扎特的筆記本,上面記錄了他的行程表,客人的預約地址和預約時間赫然記錄其中。
先前的種種行為,都證明了老婦人對李扎特的懷疑,並且她是一個極其小心的人。
老婦人拿著李扎特的衣服去到洗衣房有一段時間,以她對李扎特的懷疑和她小心的態度,不可能不檢查李扎特的衣服,筆記本被發現也是意料之中。李扎特的筆記本記錄的很明顯都是他自己的東西,那麼,盲人的身份也就不攻而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