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淩穗歲每部作品我都要誇,但這次還是重複一次,她的演技太絕了。
這個時期的黎想屬於“有野心而不自知”的狀態,她說不出什麼大道理,也邁不開特別大的大步伐。她的攤子被人沒收,去街上攔住縣長那段劇情,還帶著點樸素的傻氣,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沖勁。
她的嘴巴不善言辭,眼睛卻不會說謊。那種亮閃閃的,對未來充滿憧憬,永遠不會放棄希望的堅定,真的很契合“時代浪潮之下”敢想敢拼創業者的主題。
我太喜歡黎想了,浪潮之下已經成為我的精神食糧。我每天都要蹲點等更新,白天還忍不住重刷之前的。黎想身上有股暖洋洋的、朝氣蓬勃的味道,我每次看到她,屍斑都會淡一些。
雖然知道臺網同步不可能調整,但還是夢一個加更或超點……可惡,這是我最想當韭菜的一次!】
目前,淩穗歲只有一部待播電視劇存貨。天線廣告部門這幾天忙到飛起,玉米影片那邊的情況也十分火熱。
因為要多花點時間做特效,去年就殺青的《瑤臺錄》沒趕上今年的暑期檔。淩穗歲並不著急,她的古裝基本盤比現代裝還穩,玉米影片對《瑤臺錄》的期望也是集均破億打底。
這種放在別的劇上面只能“展望”的目標,在被淩穗歲眾多爆劇養大胃口的平臺看來,也只能稱之為保底。之前都說浪潮網播會是短板,但看看它現在的走勢,破億也很有希望啊!
年代劇如此,仙俠就更別說了。淩穗歲+古裝,玉米都找不到撲街的理由。
本來《瑤臺錄》是定在明年暑期檔的,但關於這部劇什麼時候播出的問題,在玉米影片內部竟然吵起來了。
參與製作《瑤臺錄》的專案組一方當然堅持暑期檔,好劇要配最好、最熱鬧的大盤,才能給公司帶來更多收益;
但有另一部分人則認為,浪潮的火爆已經證明淩穗歲扛劇不挑檔期,觀眾自會配合她的作品時間,那就應該把暑假留給其它作品,才能實現平臺整體利益最大化。
一方堅持現象級的頭部作品能帶來的利潤會呈指數型增長,一大爆這都是未知數,你憑什麼保證《瑤臺錄》能爆到這種高度,淩穗歲也不是萬能的雲雲……
玉米影片今年營收狀況不是很好,幾部看好的作品都沒能達到預期效果。這也影響到了平臺的決策。
尤其是當初從《瑤臺錄》那邊拆分出去的新團隊搞的那部“1女n男新式仙俠”,簡直是撲得臉著地。八月的檔期,s+的宣發只播出了一千五百萬的集均,它至今仍然是業內笑柄,也是桃花系列劇的救星。
……雖然,桃花那部也只播了一千八百萬,根本好不到哪裡去。但玉米的“暑期檔王牌”,還是把它從撲街之王的泥潭裡拉了出來。
綜上考慮,《瑤臺錄》最終定在了明年q1播出,預計是三月份。玉米很需要一部爆劇來回籠資金,想給這部劇投廣告的贊助商實在太多了!玉米真的很需要這些錢啊!
而且,平臺也希望淩穗歲能發揮她的影響力,拉一拉玉米的播放量基本盤,後面的劇哪怕是蹭一蹭觀眾為她開的會員,也許都能有個不錯的播放開局。
因為豐收傳媒是《瑤臺錄》的聯合出品方,對於玉米影片內部的爭議過程,淩穗歲也略有耳聞。
嗯……雖然他們沒明說,但話裡話外的意思,好像是把她當成救命稻草了。
這是她觀眾緣和星光的表現,從另一個角度看,卻不是一個特別好的徵兆。
“平臺在防著我了。”她和童曉曼說,“影響力太大、又不受任何公司掣肘的頭部演員,會讓平臺失去安全感。”
他們既希望她能扛起爆劇,又害怕她真的有這麼強的能力。
想必玉米影片的高層在做決策時,恐怕也很頭疼——平臺肯定願意給她砸最好的資源,期待《瑤臺錄》現象級大爆帶來難以想象的收益,但“造神”之後呢?
如果說之前幾部爆劇的受眾群體還是年輕人,平臺還抱著淩穗歲的成功或許可以複制的美好願望,但在今年暑假各平臺都撲了個大的,以及年代劇《浪潮之下》臺網雙爆,淩穗歲進一步縱向發展,打通劇粉盤的年齡壁壘時,他們也該認清現實形勢了。
淩穗歲這個人,實在是太滑溜了。她自己是老闆,沒有公司能影響、甚至是強迫她接戲,她也沒有被別人握在手裡的黑料。她足夠優秀,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受控制。
就算以她自己的力量,還不足以直接影響到整個行業的格局變化,但要是把她捧到內娛無人能及的新高度,她轉頭倒向別的平臺,也是資本不願看到的。
和她簽長期繫結合同,淩穗歲不會同意,這點玉米影片已經嘗試過了。他們開出的條件非常非常好,幾個平臺還在暗中競價,可惜淩穗歲壓根不接茬,這事在她看來就沒有談的必要;
上述條件不能達成,再將大量資源砸到她身上,就有將來坐視她幫競爭對手賺錢的風險,相當於平臺“養虎為患”。
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不止是玉米影片,其它平臺也要在用她賺錢和不希望她發展太好之間找平衡。
童曉曼開玩笑地問她:“你害怕了?”
“……怎麼可能。”
淩穗歲伸了個懶腰,“自古利益動人心。如果動不了,那就是利益還不夠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