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8章 兒時“偷”趣以及其他樂趣(二)

其實,在徂年,在很久之前,池塘洗澡,並不是男孩們的專利,女孩子也會挈從qie ng,指跟隨),甚至,連些婦女頭子,也會躍躍而來,進入到清湯沐浴。那時,男女是共浴的,也是不嫌臊的,更是不靦腆的,甚至能互相搓背的,並不像現在這樣,男女嚴格分開的。也因此,在那時,這成了每個農村男孩子的人生峰值,沒有之一。

雖然現在,有了家用熱水器的理由,以及池塘愈挖愈深的緣故,以致於如今,基本上很少人再去池塘中游泳了。再難聽到,三五個孩童相互嬉戲吵鬧的聲音了,也看不到,漂在池波間,恣意“仰白浮”一種仰身浮泳的鳧fu)水姿勢)的場景了,更體驗不到“沏猛子”即潛泳)所帶來的陣陣凊涼安靜了——彷彿世界離我遠去,又彷彿我就是整個世界。

當然,也甚少再經歷身體“膀了”即身體因泡水太久,而面板髮脹)的酥麻感覺了。

雖然科技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讓人們越來越安全,也越來越便利,但細細思量下,有些東西,還真得蠻令人期待的,雖然會有危險存在。

15、摸蝸拉頭子。<o e a tou zi”,即是“摸田螺”的意思。因為田螺味美肉嫩,質感緊緻,營養豐富,可爆炒,可烀煮,也可炆燜,自古便是農家地區,一道鮮香開胃的時令餚食。也因此,在每年中秋節附近,會有“摸蝸拉頭子”的習慣。當然,在每年陰曆三月份,也有相關進度,但因為“三月田螺滿肚子,入秋田螺最肥美。”,所以一般有善心的人,是不常在陽曆三月捕獲滿肚子卵的田螺的。

而“摸蝸拉頭子”,也有著標準,並非去摸最大的,通常人們只摸體型中等的田螺,這是因為這個時期的田螺,口感更多汁,滋味也更好,也不會柴硬,並非最大時能去比較的。當然了,人們在“摸蝸拉頭子”時,往往也能順捉到許多碩大的“蛒蜊”方言指“河蚌”),但不會煮來食用,一般都是拿去砸爛後,用膩肉餵鴨餵鵝的。

等人們摸夠足量田螺,在拿去食用前,往往需要進行最重要的一步,即 “淨泥期”,也被稱為“換水期”。這是由於田螺通常生存在淤泥砂土間,以水草腐葉為食,因此體內多多少少都會存有點汙濁,所以人們捕獲它們後,需要多次換乾淨的水,來讓它吐盡汙穢,只留下除殼之外的肥腴鮮肉。

但這卻不是最後一步。等田螺換水期盡後,人們並不會直接拿去蒸煮,而是會用一壺熱水直接澆下,讓田螺瞬間死亡,然後厴甲外翻,肉肌露出。這個時候,只需要一根針,人們就能在半天內挑滿一碗螺肉了。然後撒鹽焗醃後,用猛火加辣或加蒜後爆炒片刻,人們就能出爐出鍋食用了。

其實,北方地區的農家是不太帶殼食用的,並非嫌棄,而是不會吸,並不像南方地區的食客那般嫻熟的嗦螺,也因此會顯得有些繁瑣,也便情有可原了。但不管怎麼說,在秋收節日間,能品嚐到一顆顆螺肉,能飲著一杯杯啤酒,也便是最愜意的解乏方式了。

16、搗鳥窩。

雖然我知道搗鳥窩是種壞習,但“搗鳥窩”仍是我兒時,所有同村男孩最常進行的一項活動。顧名思義,“搗鳥窩”重在一個“搗”字,也即是發現巢橧zeng)不高的鳥兒時,找根頎qi)長的竹竿,猛然搗去的方式,是一種無需攀爬高樹的獲鳥方式。

但因為“搗鳥窩”,往往會使窩內的雛鳥摔亡,同時也需要備用長竿,所以那時的孩童們,除了“搗鳥窩”外,更常進行的是“掏鳥窩”,以及“用彈弓打”。

而“掏鳥窩”,即是“探手取鳥”,需要孩童攀爬高樹,是一種充滿危險性的獲鳥方式,但通常地面上會用被單接住從樹上丟下的鳥兒,甚少導致雛鳥發生死亡,同時,也能直面老鳥,親覽樹上風光,以及指揮樹下的其餘孩童,感受當領導者的滋味,也算是一種“垂危的美好”了。

所以那時的孩童,往往可以透過此法,來獲取“鷯哥”即野生八哥)、“老鴰”即烏鴉)、“黃鸝”、“斑鳩”以及“椋鳥”俗稱灰啄木鳥)在內的諸多活鳥了,也因此能見識到種類不同的鳥蛋:比如白頭翁的鳥蛋是 “紫紅色帶芝斑”的,比如斑鳩蛋是完全“瑳白色”的,比如野生鷯哥的蛋是“幽綠色有雀斑”的,比如蠟嘴雀的蛋是“青白色帶著斑點”…

而我與“掏鳥窩”的故事,至今仍有一件使我難以忘懷,這發生在很久之前,那時尚不會爬樹的我,是周旋在樹下,與其他人一樣,純屬是個 “接鳥接蛋者”的。依舊記得那時,當我接到“掏鳥者”的命令,便和其他人一起微微扽著軟棉單子,想安全接下,從樹上撂下的幾個鳥兒。可由於這幾個鳥兒剛出生不已,渾身仍然光禿禿的,甚至最多隻有稀疏的幾叢絨毛,便禁不住下墜的衝擊,以及當時我們這些“接鳥接蛋者”也誤偏了,所以全部沒接住,全部被摔亡,一隻只嘴角淌著腥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可能是那時,我們這些“接鳥接蛋者”心懷愧疚吧,便鄭重的在樹下泥土間,當場替它們挖了個坑,也小心翼翼的擱置它們的遺體,直至被新土完全掩埋好,形成它們的“墳冢zhong)”。甚至,我們還“若有其事”的找了三根樹枝,並用鮮土捏了點“貢品”,然後穩穩地的插在放在這些“新墳”前,緊接著,連續叩了三次首,用以表達內心的慚愧與悲傷。當然,雖然我們的哀悼儀式已經完畢,但事情還沒完,因為當時這一切,都被樹上的“掏鳥者”,也即是我的鄰家小弟盡收眼底,所以事後,他還拿這件事笑話我們很久,很久。而我們自己,也笑話自己很久,很久,直到這件事被人們完全遺忘。

而“用彈弓打”,則是一種使用彈弓來獲鳥的方式,那時,同村男孩,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一柄彈弓。而我,因為擅長收藏,所以我擁有著不同型號,不同大小,不同材質的好幾柄彈弓,至今仍被我壓在箱底,成為對兒時的留念。

還記得當年,“彈弓”基本上都是全靠孩童們diy製成,那時,市面上還甚少見到工業化的彈弓。而“彈弓”的製作流程,也很簡單。對於“彈弓柄”,通常孩童會找根鋼條,然後“中折左折左彎,右折右彎去多餘”,“胸有成竹”的折成彈弓的形狀,當然,也可尋根粗實耐用的柳樹槎,削削減減,刻刻畫畫,就製成了“y”形狀的,略為粗糙的“彈弓柄”。

而對於“彈弓弦”,孩童們則以多根富有彈性的細長“機皮筋”,或黑黃色的“寬皮筋”來暫時代替,雖然會隨著時間被風化,但也能勉強使用好長一段時間了,便深受當時孩童們的喜愛。而價錢嘛,“寬皮筋”一塊錢兩付,“細皮筋”一塊錢十根,雖然並不貴,但當時的孩童,往往都沒有什麼零花錢,所以換一付新的“彈弓弦”,也需要積攢蠻久。

而對於“彈弓拋”,則主以真皮鞋皮為最,因為從真皮鞋上裁下的“弓拋”,稍微加工後,就能製成合適的形狀,同時也十分防蛀耐用,可謂是“彈弓拋”的上等材料。

當然了,有了“彈弓柄”,有了“彈弓弦”,有了“彈弓拋”,還需要用繩子箍筋並箍緊。通常對繩子的選材要求是,結實耐用,不易斷,所以一般以“滌綸封口線”或“金屬扎絲”為最。

而彈弓的“子彈”,因為折損率很高,基本上一射就丟,所以當年的孩童們,用泥巴疙瘩來代替,具體是找來一大團潮溼的黃膠泥,然後混點麥糠,並耐心的滾成一顆顆大小合適的泥巴珠,最後晾曬一兩天就能正常使用了,而“泥彈”的測試威力,也還不小哩。

當然,為了增加“彈弓”的美觀性,那時的孩童,往往還會在“彈弓柄”上,用橡膠電線絲一圈圈的纏繞,以增加弓身光滑度,甚至還會在弓肚中放點“熒光粉”,並用膠帶“裛好”yi,指纏繞完全,不留死角),就是夜色靄靄時,能盈盈閃亮,以增加自身的逼格。

雖然現在,我已經漸漸見不到農村孩童,競玩彈弓的景象了,也見不到孩童爬樹掏鳥了,就像是我這撥孩童長大後,村裡“傳統”就斷了層,或許是現在的小孩子,有了更好玩的娛樂了吧。但不管怎麼說,孩童以傷害鳥兒而取樂的壞習慣,就應該少玩,甚至需要完全摒棄,畢竟當前的所有常見鳥兒,都被劃分到“三有動物”有益,有經濟價值,有科研價值)裡,需要人們時刻的溫柔對待。保護鳥兒,需打小做起…

17、拍蜻蜓。

在很久以前,“拍蜻蜓”,也是濃濃夏日間,農村孩童最常競玩的一種群體性遊戲。通常選擇在夏季陰雨將至之時,或天氣暖曛的夏日傍晚,此時,地面上會有成群的蜻蜓低矮飛舞。因為宛如“恆河沙數”,所以披天蓋日,滿天都是蜻蜓。也因此會使捕獲蜻蜓的機率加大,基本上隨便用掃帚悠指輕拍,觸碰到)兩下,就能打暈不少的蜻蜓。

而“蜻蜓”的玩法,通常是先用一根從掃帚上折下的細竹條,緊緊插到蜻蜓的屁股即尾腔)中,然後孩童把持著,任蜻蜓亂飛,但因為有“縲紲”ei xie,捆綁犯人的黑繩索,借指監獄,囚禁)的存在,往往蜻蜓是逃不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