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在李萱看來,他們的父輩是最糾結的一代人。他們含辛茹苦任勞任怨地養育了下一代,甚至是下一代的下一代,滿心裡裝著的都是願望這幼嫩的苗能快些健康茁壯起來。然而,一朝真的要面對已經逐漸成長起來了的孩子,他們的內心裡的不捨似乎又希望這娃娃還是別長大的更好。對自家孩子的偏愛之心總是會矇蔽公正的審度眼光的,比如說,看著都是一樣年紀一樣調皮的孩子們在一塊兒,大部分家長總是看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家的孩子似乎要大些也更淘氣些的。
有了孩子以後,感覺時間滑得就更快了,忙忙活活熱熱鬧鬧的生活中,小歐已經快到四歲了。五一過後,天氣也漸漸熱了起來,李家姥姥姥爺再也沒有把小歐留在家裡的藉口了,錯過了必要的教育期對孩子的一生來說都將是個無法彌補的遺憾,人的意願永遠不能對抗跟扭轉現實狀況的趨勢,雖然李家姥姥姥爺並不高興,但是李萱也決定了,孩子必須得送幼兒園了。
只要不是公立機構,孩子入幼兒園還是很容易的,因為只要有人群生活的地方,私立幼兒園、私立教育培訓基地隨處可見。李萱考察之下,最後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挑中了一家規模、管理跟教育水準都比較合適的一個集團公司下屬的幼兒園,給小歐報了名,從此小歐便要被動地開啟了她的人群中生存的第一階段。
然而比孩子更難適應這一變化的原來是大人。孩子在父母長輩們的心裡長大起來實在是太難了,尤其是在隔一代的老人家的心裡面簡直就不會長大。為人父母的總是一方面抱怨著自己的孩子不懂事,長不大,而另一方面由於對孩子的佔有慾又讓他們拒絕承認孩子已經長大,顯然人們已經是非常習慣也非常享受自我矛盾的思維跟生活方式的了。
如果我們夠聰明的話,那麼就會明白,不管我們多麼有耐心,多麼有時間,我們的理論多麼堅挺,都不要試圖去改變老年人的固有觀念,因為這不但傷害了他們的感情也否定了他們的人生觀。事實上,現在不是孩子需要他們的照顧,而是他們需要孩子的陪伴。
學前動員是一個必須的程式,李萱提前一個月就開始跟歐元小朋友做思想工作,給她灌輸長大了要去上學的必然前景。盡量用小歐能理解的方式讓她接受幼兒園,也盡量提示給小歐,她的生活將迎來巨大改變,李萱也判斷不出她的話這小娃娃能理解多少。小歐抱著她的玩偶,認真地問媽媽:“咪咪去麼?”
咪咪是奶奶買給她的,一個帶著兩只長耳朵的兔子布藝玩偶,她非常喜愛。李萱看到這玩偶商標上的字便告訴小歐這玩偶叫咪兔,小歐就立刻就給它取了“咪咪”的名字,而且不是當朋友,不是當寶寶,她把它看做是妹妹,整天拿在手裡,吃飯睡覺從不分開,儼然這咪咪已經是這家裡的一口人了。
“可以啊,咪咪也可以跟你一起去!”李萱說:“咪咪也長大了,也該上幼兒園了!”
“咪咪是假的,它不長大!”小歐認真地說,弄得李萱挺無語的。
為了讓孩子樂意接受幼兒園,李萱還特意在幼兒園放學的時候,帶小歐到進到幼兒園裡去,在遊樂區裡小歐倒還能和諧地跟小朋友們一起玩,看上去,她開心極了,非常喜歡的樣子,讓李萱感到很放心。
五月,李萱跟李家姥姥姥爺一起,擇了一個無比明媚的日子,給小歐換了漂亮的新裝,帶上了日夜不能離手的咪咪,他們組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向幼兒園進發,而且這個隊伍裡的每一位成員的心情都是愉快又充滿期待的。其實這個小不點兒對去幼兒園也沒有很明確的概念,看著一家人一起出門,她像過節一樣開心,一路上不停地表達愉快的心情並且非常肯定地表示‘上幼兒園真開心’。
幼兒園負責一日三餐,所以家長可以不必給孩子準備早餐,上午7點鐘左右就可以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去。還沒看見幼兒園的小樓,遠遠地就聽見了幼兒園廣播裡播放出來的歡快的童謠跟兒童歌曲,這聲音也讓歐元更急迫地拉著姥姥朝幼兒園奔去。大門口有兩位溫柔親切的老師接待,她們對每一個孩子都表現出非常喜愛的感情來,希望孩子都能高高興興走進幼兒園,也讓家長們能放心把孩子交給老師。
幼兒園是一個天然的,充滿歡樂的地方。所有入園的小朋友們先都聚集在操場上,跟著自己班的老師做遊戲,並不立即進教室。幼兒園大牆外面,沿著柵欄烏泱泱地站滿了一群家長,都非常有興味地看著自家的孩子在另一個環境中的表現。進教室早餐前,幼兒園是安排了早間操跟遊戲的,目的就是一方面能讓孩子們曬曬太陽,活動活動有個好胃口,另一方面,當然這也是個很好的宣傳跟管理方式。
李萱拉著小歐的手跟姥姥姥爺一起走到大門口,就要把小歐的手交給接待的老師,然而小歐並不能接受家人以外的人的陪伴,她很理所當然地撥開老師伸出的雙手,仍只拉著媽媽的手,催促媽媽往幼兒園裡走。李萱只得蹲下來跟女兒說:“這是幼兒園,是小朋友來的地方,媽媽跟姥姥姥爺是大人,不可以進幼兒園裡玩!”
“不嘛,不嘛,媽媽也來!”小歐認為只要有姥姥姥爺在,她的發言永遠是權威的,幼兒園也一樣。
“你看,其他小朋友都沒有帶媽媽進幼兒園,幼兒園是小朋友們的遊樂園,大人不能進小朋友的遊樂園玩,大人只能在外面看小朋友玩,就像商場裡的遊。
“商場的遊樂園也可以帶媽媽玩。”小歐想了想說。
“商場裡是小孩子的遊樂園,可以帶媽媽,幼兒園是大孩子的遊樂園,就不讓媽媽玩了!”李萱說。
這時候,幼兒園的廣播裡又換了一首熱播動畫片的主題曲,操場上的小朋友們開始排隊站好,老師們又搬出各種有趣的小道具出來發給小朋友們,這可讓小歐左右為難起來,既想跑去也得到一個小道具,又想帶著媽媽一起去,終於,這個小腦袋做出了艱難的決定:“媽媽跟姥姥姥爺在那,那——看著我,那看我——我玩一會兒——我——我就出來了——我就跟你們玩了——”
“好的!”李萱如獲大赦,趕緊把孩子交給了老師。
歡快的樂曲跟歡鬧的夥伴,讓小歐很快欣然地站到隊伍當中,只是還沒過上5分鐘,這娃兒就表現出膩煩來,只往人群裡找媽媽,站在隊伍裡扭頭看著媽媽。在媽媽的鼓勵下,她又樂了一會,然而也終於是對道具跟樂曲都失去了興趣,打算叫媽媽來帶她往遊樂設施那邊去尋樂了。小歐雖仍還是站在隊伍裡的,卻是面朝著媽媽這邊站著的,一隻小手伸向媽媽,另一隻手指著帶有滑梯、鞦韆之類的遊樂設施的地方,帶著哭鬧的表情,嘴裡哼哼唧唧地叫著媽媽媽媽的,李萱站在柵欄外面,也只能是笑著鼓勵她。母女倆相距較遠,樂曲聲、孩子的喧鬧聲,家長們的交談聲中,這母女倆根本無法實現語言交流,只能用更誇張的表情跟手勢。終於,小歐厭煩了這種對峙,朝媽媽伸著兩只小胳膊,可憐兮兮地哭著朝柵欄外的媽媽走了過來,後面一個老師也跟著孩子走了過來。李萱便只得蹲下身來問閨女:“怎麼了?”
“媽媽你來——媽媽來,去那玩!”小歐指著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