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過頭來看出土的漢簡,居延漢簡記載一輛軺車值五千錢,其中馬匹價值四千錢。
漢成帝時期還有賠償驛馬的簡牘,一匹驛馬賠了七千錢。
到東漢時期,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馬援曾讓兒子送給杜林一匹馬。
因為杜林不僅是他的同鄉和好友,而且杜林的馬剛剛逝去,為此杜林還了馬援五萬錢。
當然這不一定能反映當時的馬匹價格,畢竟人情往來,可能給出的價格會高一些。
“林父子兩人,食列卿祿,常有盈。今送錢五萬”——《後漢書·杜林傳》注引《東觀記》。
再往下,就是漢靈帝時期,光和四年181年),他在徵調馬匹時,受到了地方豪族的阻撓,一匹馬的價格高達二百萬錢。
當然,這屬於豪族搞事情,沒過幾年就是黃巾之亂,三國來臨。
“四年春正月,初置騄驥廄丞,領受郡國調馬。豪右辜搉,馬一匹至二百萬。”——《後漢書·靈帝紀》
綜上,一匹馬的價格區間在四千錢到二百萬錢之間。若除去搗亂的漢靈帝時期,馬匹價格應在四千錢到二十萬錢之間波動。
同時,也要區分馬匹用途,百姓用來拉車的馬,朝廷用來傳遞訊息的驛馬,軍隊用來作戰的軍馬,價格肯定是不一樣的。
此外,死馬也是能賣錢的。
蹇碩等內侍,善於揣摩天子的喜好、行為舉止,卻也並不能揣測出天子為何有那些喜好,為何有那些行為舉止。
華耀喜歡瞭解各地的物價,包括衣食住行方面的各樣物價,是為了瞭解大漢天下的穩定情況。
因此,各地來洛陽的學子、出洛陽去辦差的官員和內侍,上行下效,都喜歡關心物價,並且喜歡往上報備給天子知道。
中午,蹇碩吃完午食,說了下午甄家子弟比試之事,便去午休一會兒了。
甄鈺又將兒子叫進書房,說了一下上午的事情。
“為父不知有何疏漏之處,逸兒幫著想想。”
甄逸擰著眉頭想了片刻,回:“應該是父親避重就輕的回話讓他有些不滿了。”
“哦?逸兒莫非是指甄家的商業利潤之事?”
甄逸點了點頭:“應是!”
“那怎麼辦?總不能如實告知他咱們甄家的利潤高吧?”
要知道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甄家有這麼多的經營,利潤透露出去就等於把家底也透露出去了。
難保不會有心生歹意之人打他們家的主意!
看著父親還有些迷糊的樣子,甄逸忍不住暗裡嘆了口氣。
“陛下的師兄曾與咱們談了兩筆交易,他也是懂得商業經營之事的人,如何會不知道利潤多少?”
“再者,自父親捐出那三億錢糧之後,咱們甄家的財力就已經顯露出來了,父親此時又何必遮遮掩掩的,徒惹蹇碩不悅呢?”
“這…”甄鈺一時間面對兒子有些尷尬。
上了年紀,他的忘性大。常常顧了後面忘了前面。
“而且,兒覺得蹇碩此話應該是替陛下轉告一下天子的意見。”
“天子有甚意見?”
甄逸想了想,說:“咱們甄家的生意確實太大了,幾乎整個冀州都遍佈咱們商鋪。”
“逸兒的意思是,咱們甄家引起了上面的忌憚或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