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五十八章 剿匪!

設郡縣,下設鄉,鄉下設鄉老團,由當地名望之人擔任,以鄉老團管理下屬各亭,亭設亭長。亭長管理下屬各里,裡設里長。

一村為一里,三里設一亭。

不論是鄉老、亭長或是里長,皆由朝廷直接任命,官員雖有推舉權,但無任命權。

將權力,收於中央,牢牢地攥在帝辛手上。

變法一推廣,不可避免的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但貴族們看在此番變法,只涉及王室直接治下的領地,也就是大概王畿地區,以及周邊的一些城鎮,感到驚奇之餘,倒也沒有太過劇烈的反應。

倒是一些王畿侯,頗有怨言。

因為《吳庸變法》中,就包含食邑法。

一旦變法徹底推廣開,他們家族幾代人積攢下來的田地,直接會被收為國有,且兵權被剝奪,從此成為田間地主。

不過,在大勢面前,王畿侯雖滿腹抱怨,但卻不敢違抗,況且,帝辛保留了他們對土地的使用權,只是從原本的私有,變成了國有,無法在進行隨意地買賣。

哪怕買賣半畝地,都要向官府相關部門報備,多了一些繁瑣的手續。

真正讓王畿侯感到不滿的是,就是兵權被奪,一月之內,解散圈養的私兵,每位王畿侯麾下私兵,都要互相異地而居,比如甲的私兵,需要舉家帶口的遷往乙的封地,給予一些田地補償,和免稅一年等福利。

貴族們抱著膀子,冷眼旁觀。

因為此次變法,並沒有涉及到他們的利益,倒黴的,只是那些個對商王室忠心耿耿的王畿侯。

許多人覺得,帝辛這是在自掘墳墓,王畿侯向來都是王室堅定地擁護者,結果一次變法,將所有王畿侯都給得罪了。

怕是君臣要離心離德。

但帝辛卻認為,一個好的制度,才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基石。

王畿侯忠勇,但也不乏狡詐棄義之徒。

比如黃飛虎、比如芮吉、比如鄧昆,比如晁田、比如徐蓋……

他們蒙祖上廕庇,一出生就註定是封侯拜相之人。

卻不思為國盡忠,報答王上隆恩,反而臨陣怯戰,轉投周軍。

誠然,王畿侯內,也大奸大惡之徒,也有忠厚盡責之輩,但難保他們下一代,下下代,也像他們一樣,為國盡忠。

趁著王畿侯內部還沒有爛透,尚有一些忠厚勤懇之輩,不如快刀斬亂麻,一勞永逸的先徹底安定王畿侯階層,將所有王畿侯拉攏到新貴集團中。

很意外,最先響應的不是別人,正是黃飛虎。

他將家中所有地契盡數上交,讓相關官員核實,無比的配合。

“真是一點錯都不想讓寡人抓到啊。”得知這一訊息後,帝辛暗自冷笑。

有黃飛虎牽頭,芮吉、鄧昆之流,也亦步亦趨,在二人臨走,去南疆赴任前夕,囑咐家人務必配合變法官員,不許有怨言,違者家法重責……

與變法運動一同展開的剿匪行動,自王命宣出後,便開始風風火火的蔓延到了治下各區。

新貴將領各自率兵,開始對山川大澤,進行嚴密的掃蕩。

匪患一直禁而不絕,非商軍作戰不力,實為當地小吏、大戶地主,與匪寇多有往來,甚至是暗自資助匪寇,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故而,在大軍掃蕩的同時,繡衣門也在密切留意著當地官員大戶的一舉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