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9章 ,/.

董卓被趕回關中後,軍隊散了大半,錢財全部丟失,可謂是元氣大傷。而經過王莽篡漢之亂後,長安被焚燒為瓦礫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無一二。董卓想徵兵徵糧都找不到人,又被西涼馬超、韓遂不斷攻擊,勢力逐漸衰微。

張繡的叔叔張濟聽聞張繡在洛陽發展得不錯,於是率軍投奔張清而來。張清自然歡迎,任命他為奮威將軍,率軍駐紮白馬,監視袁紹和曹操。

賈詡向張清進諫道:“如今天下方亂,諸侯征戰不已,將軍佔據朝廷大義,正可挾天子以令諸侯,以順討逆,勢如破竹。”

張清深以為然,但是洛陽剛剛安定,正是缺錢少糧的時候,無力出兵,於是給陳留太守張邈下了一道聖旨,令其入朝擔任尚書。張邈接到聖旨後猶豫不決,陳宮正在他府上做客,勸他道:“張清以皇帝旨意命令你,如果不去的話,就是亂臣賊子,民心盡失。到時候張清率軍征討,師出有名。再說張清手下名將彙集,太守難以匹敵,不若應召入朝,不失為名士風範。”

張邈左右尋思無計,只得依從,帶領家小到洛陽任職。張清對其好言撫慰,張邈說道:“我此來是奉朝廷旨意,並非遵將軍之令。何需如此?”張清已經學會了劉備的些許精髓,誠懇回答:“你我皆是朝廷臣子,自當為國家盡心竭力。個人榮辱都是小事。我尊重張尚書是體諒國情的忠臣啊!”張邈大喜過望,對張清改觀不少。

張清派遣張合、高覽、沮授率軍一萬進駐陳留,就命張合為陳留太守,監視汝南動向。

某天,蔡邕和楊彪來訪,張清連忙迎入府中。蔡邕問道:“太尉收留小女文姬許久,邕感激不已。不知何時送她回家?”張清不好意思地回道:“手下將士出征路上偶然救得令媛,原該送回的,只是事多忘了。”楊彪道:“禮不可廢。蔡小姐既已在將軍府中,豈可逐出?補辦一個婚禮也就是了。”張清拱手稱喏。

蔡邕大喜,道:“我這就去南陽置辦嫁妝。”張清奇怪地問道:“什麼嫁妝需要到南陽去採購?”蔡邕意味深長地說道:“自然是讓你的結義大哥放棄爭奪天下的念頭,好好地輔佐你治理朝政。”張清心下了然,連忙謝過。

劉備得了董卓的財富和五萬將士後,實力急劇擴張,四下出擊,已攻下新野、樊城,兵臨襄陽城下。他聽說張清的發展後,後悔不該把他留在洛陽,但是木已成舟,悔之晚矣。他現在最擔心的是張清趁他攻打荊州之際,襲擊他的後方。

恰逢蔡邕出使南陽,劉備託蔡邕帶話,只要張清按兵不動,待他打下荊州後,就將南陽雙手奉上。為表誠意,還命高順帶著陷陣營隨蔡邕回到洛陽。

張清聽了蔡邕的回話,連忙謝過。不由地嘆氣,知道劉備已經對他起了戒心,恐怕難以回到以前了。從這一點來說,朝中大臣們的離間計算是成功了。他派人回覆劉備,說自己正欲追殺董卓,為天下除害,無意南下。

劉備聽得使者回話,放下心來,命手下加緊攻擊襄陽。但是劉表經營荊州已久,頗得民心,加之襄陽城高池深、兵精糧足,倉促間未可遽下。

此時諸葛亮已然歸順劉備,他提出了聯合孫堅攻擊荊州的建議。劉備皺眉道:“孫文臺乃沙場宿將,更兼手下文武齊備,若是他得了荊州,我等豈不是白忙活一場?”

諸葛亮不慌不忙地說道:“主公北有張清,南有劉表,如籠中之虎,必須突破一方才有活路。張清武藝超群,又佔據朝廷大義,不可力敵。因此只有拿下劉表,佔據荊州,才能有戰略空間。孫文臺雖然善戰,但不擅計謀,驅之易耳。況且主公現在還有得選擇嗎?”

劉備於是修書一封給孫堅,其書略曰:“前者劉表截路,乃袁紹之謀也。公可速興兵伐劉表,事成之後,平分荊州,切勿誤也!”

孫堅收到書信後說道:“叵耐劉表昔日斷我歸路,今不乘時報恨,更待何年!”聚帳下程普、黃蓋、韓當等商議。程普疑慮道:“劉備多詐,未可準信。”孫堅冷笑一聲:“我自欲報仇,豈望劉備之助乎?”便差黃蓋先來江邊安排戰船,多裝軍器糧草,大船裝載戰馬,剋日興師。

江中細作探知,來報劉表。劉表大驚,急聚文武將士商議。謀士蒯良道:“不必憂慮。可令黃祖部領江夏之兵為前驅,主公率荊襄之眾抵抗劉備。孫堅跨江涉湖而來,安能用武乎?”劉表的心裡踏實了一點,令黃祖起大軍來迎。

黃祖伏弓弩手於江邊,見船傍岸,亂箭俱發。孫堅令諸軍不可輕動,只伏於船中來往誘之;一連三日,船數十次傍岸。黃祖軍只顧放箭,箭已放盡。

孫堅卻拔船上所得之箭,約十數萬。當日正值順風,孫堅令軍士一齊放箭。岸上支撐不住,只得退走。原來孫堅才是用船借箭的第一人。

孫堅軍登岸,程普、黃蓋分兵兩路,直取黃祖營寨,背後韓當驅兵大進。三面夾攻,黃祖大敗,手下將領張虎和陳生被殺。黃祖棄卻頭盔、戰馬,雜於步軍內逃命。孫堅掩殺敗軍,直到漢水,命黃蓋將船隻進泊漢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劉備和孫堅會師後,分兵四面,圍住襄陽攻打。蒯良對劉表說道:“主公可速致書張清,只說願意獻上荊州,請他帶兵進攻南陽,則劉備必退。只剩孫堅,就好對付了。”

劉表不放心,問:“聽說劉備和張清是結義兄弟,此計恐怕不諧。”蒯良笑道:“當初劉邦和項羽也是結義兄弟,劉邦還不是殺了項羽、奪了天下?”

劉表點頭,寫了一封書信,問誰敢突圍而出。健將呂公,應聲願往。蒯良道:“汝既敢去,可聽我計:與汝軍馬五百,多帶能射者衝出陣去,即奔峴山。劉、孫必引軍來趕,汝分一百人上山,尋石子準備;一百人執弓弩伏於林中。但有追兵到時,不可徑走;可盤旋曲折,引到埋伏之處,矢石俱發。若能取勝,放起連珠號炮,城中便出接應。如無追兵,不可放炮,趲程而去。今夜月不甚明,黃昏便可出城。”

呂公領了計策,拴束軍馬。黃昏時分,密開東門,引兵出城。孫堅在帳中,忽聞喊聲,急上馬引三十餘騎,出營來看。軍士報說:“有一彪人馬殺將出來,望峴山而去。”孫堅也不知會諸將,只引三十餘騎趕來。

呂公已於山林叢雜去處,上下埋伏。孫堅馬快,單騎獨來,忽然一聲鑼響,山上石子亂下,林中亂箭齊發。孫堅體中石、箭,腦漿迸流,人馬皆死於峴山之內,壽止三十七歲。

呂公截住三十騎,並皆殺盡,放起連珠號炮。城中黃祖、蒯越、蔡瑁分頭引兵殺出,江東諸軍大亂。黃蓋聽得喊聲震天,引水軍殺來,正迎著黃祖。戰不兩合,生擒黃祖。程普保著孫策,急待尋路,正遇呂公。程普縱馬向前,戰不到數合,一矛刺呂公於馬下。兩軍大戰,殺到天明,各自收兵。

劉表敗走到城下,卻不見半點動靜,心中疑惑。忽聽一通鼓響,城牆上豎起一無數旗幟,當中一面大旗寫著“劉”字。劉備站在城頭上笑道:“兄何來之晚也?備已取襄陽多時矣!”

劉表一口老血噴出。城門開處,關羽、張飛率軍殺出。蒯越、蔡瑁急忙保著劉表繞城而走。關、張追了一程,恰遇蒯良、張允等將率軍來援,兩軍混戰一場,各自退去。

原來,諸葛亮趁孫堅軍和劉表軍互戰之時,派人冒充劉表催兵的信使,佔據城門,一舉偷襲襄陽得手。蒯良、張允見勢不妙,只得率軍退出城去,恰好接上劉表,退往江夏去了。

劉備佔了襄陽,不由大樂,犒賞三軍。他與諸葛亮商議:“今孫堅已死,劉表吐血,正好趁勢追擊,一舉拿下荊楚和江東,建立王霸之業。”

諸葛亮卻搖頭道:“荊楚易得,江東難收。孫堅久據江東,民心依附,且孫策勇猛過人,正所謂‘哀兵必勝’,急切不可得手。況且張清在洛陽虎視眈眈。我等應盡撤南陽之兵來襄陽,一鼓作氣拿下荊州。日後由水道入蜀,方能站穩腳跟。”

劉備不悅道:“當初說將南陽讓與張清,不過應急的推脫之詞。怎能當真?”諸葛亮道:“張清北有袁紹,東有曹操,須得有一個穩定的後方才能安心作戰。所以,他一定會先打南陽。我軍若與他對上,只怕兩敗俱傷。到那時,我軍一點退路都沒有了。”

劉備心有不甘,再看看關羽、張飛,二將都低頭不語,便知道他們不願與張清對敵。嘆口氣,說道:“派人去洛陽,先給張清交割幾個縣。待我打下荊州後,再把南陽給他。”

信使來到洛陽,張清接見之後,對信使說道:“你回去告訴我大哥,讓他不必疑心。我一心為了蒼生百姓著想,絕不願看到戰火橫飛、生靈塗炭。他若是願意為國出力,便來洛陽,我願意將現在的位置讓予他。請他記得我當初對他說過的話。”隨即下令,在洛陽及周邊地區實施“勵商令”,商人無需再穿侮辱性的衣服,商稅進一步降低,連帶工匠的地位也進行了提升。

信使回覆劉備後,劉備沉思良久,對諸葛亮說道:“四弟果然胸懷寬廣,我不如他。”

喜歡名著穿越之旅請大家收藏:()名著穿越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