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又將舍利子遞過去,道:“此寶如今完璧歸趙,還請國王派人仔細看管,不可再丟失了。”
國王面上露出為難之色,推辭道:“聖僧!我已經想明白了,天下寶物乃有德者居之。我這小小城池,數年內招惹兩大妖神,雖然蒙聖僧相救,擊敗妖神,追回佛寶。可是聖僧不可能一直在此守護。萬一下次再招惹哪個妖神,我這小城說不定就要遭遇滅頂之災了。還請聖僧把佛寶帶走吧!”說著,他偷偷看了旁邊的萬聖公主一眼,顯然懷有忌憚之心。
唐僧看到國王的神色,便問萬聖公主:“公主此次立功,應當嘉獎。就把此寶拿去供養如何?”萬聖公主撲通一聲跪下,哀求道:“小龍因上次偷盜佛寶,幾乎家破人亡,豈敢再生貪念?若聖僧念我報信有功,何不放我父王回宮?碧波潭一脈永感聖僧恩德!”
唐僧回頭問張清:“八戒,你意下如何?”張清道:“那萬聖龍王跟隨我等取經有功,至少要封為八部天龍。豈不勝過在一小潭裡棲身?”萬聖公主叩頭道:“我等小龍,只求闔家團聚,逍遙自在,實不願遁入佛門。”
張清把萬聖老龍王變化的黃龍馬牽過來,問道:“如今你女兒萬聖公主幫助我們追回佛寶,應當嘉獎。她卻不願受賞,只願請你回宮。我且問你,你是願隨你女兒回宮,還是隨我們去靈山受封八部天龍,成個正果?”
那黃龍馬望著跪在地上的萬聖公主,眼中滴下淚來,道:“老龍不願成正果,只願與家人相聚。”唐僧見狀,頓生憐憫之心,道:“八戒,這老龍王一路上也頗有功勞,足以贖罪。既然他一心回家,就讓他去吧!”
張清點頭答應,解去黃龍馬的轡頭和鞍韉,吹一口仙氣,將其變化為人形。老龍王驟然得了自由,抱住公主痛哭一場,又謝過唐僧師徒,駕雲離去了。
唐僧又問鼉龍馬:“你可願到佛門中得個正果?還是回去西海龍宮找你舅舅?”鼉龍馬口吐人言,道:“吾乃涇河龍王之子,因無處安身,不得已佔了通天河為怪。如今情願加入佛門,看門護山。”張清笑道:“你倒是個有福的。”闢水金睛獸修行時日尚短,身不化形,口不能言,因此並不問它。
唐僧看著手上的舍利子,道:“這上面的佛光我原認得,是我師父如來佛祖的。想他當年修成丈六金身之後,肉身化為舍利,流傳世間宣揚佛法。若能得此舍利在身旁啊,早晚沐浴佛光,必然佛法精進,早證菩提。”
他用眼看用三個徒弟,問道:“你們三個誰願將此舍利帶在身邊供養?”
行者本來對舍利愛不釋手,但聽說是如來佛祖的舍利後,有些猶豫,道:“俺老孫當年被如來佛祖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實在是怕了他老人家。如今要把他的舍利天天帶在身邊,卻是有些膽怯。”搖著頭走到一邊去了。
沙僧本是玉帝身邊心腹,是被安插進取經隊伍的探子,有些機密事情藏得很深,又豈敢放如來佛祖的舍利在身邊?於是也搖頭道:“我自知佛法淺薄,當不得如此重寶。”也走到一邊去了。
唐僧又將目光投向張清,問道:“八戒,你意如何?”張清走上前去,雙手合十,道:“弟子虔心向佛,願意供養佛祖舍利。”唐僧大喜,道:“卻是八戒佛緣深厚。”將舍利鄭重地雙手遞了過來。
張清躬身低首,雙手將舍利接了過來,收入懷中。
辦理完祭賽國的公案,國王設宴款待唐僧師徒。翌日清晨,唐僧師徒告辭國王,欲回東土,國王和文武大臣極力挽留多住幾日。忽聞空中有人叫道:“回東土的,跟我來。”
那長老聞得香風蕩蕩,起在空中。八大金剛使第二陣香風,把他四眾送往東土。
那國王和大臣、百姓們,都叫道:“輕輕地把個活佛放去了!”俱都採辦品物,祭祀燒紙。以後每年四大祭,二十四小祭。還有那告病的,保安的,求親許願,求財求子的,無時無日不來燒香祭賽,真個是金爐不斷千年火,玉盞常明萬載燈。
且說四眾駕著祥雲,漸漸望見長安。原來那李世民自貞觀十三年九月送唐僧出城,至十六年,即差工部官員在長安城外起建瞭望經樓,李世民年年親至其地等候唐僧。
恰好那一日出城到樓上,忽見正西方滿天瑞靄,陣陣香風,聖僧領著三個徒弟,按下雲頭,落於望經樓邊。太宗同多官一齊見了,即刻下樓相迎道:“御弟回來也!”唐僧雙手合十作禮。
有官員斥道:“唐三藏見了皇帝為何不拜?”行者大怒,上前厲聲道:“我師父乃是如來佛祖座下二弟子,如今取經成功,迴歸本源,即將成佛!你等凡人,有何本事,讓我師父拜你!”
眾人聞言大驚,不敢作聲。李世民畢竟經過戰場廝殺,膽氣略壯,勉強問道:“此三者是何人?”唐僧道:“是我途中收的徒弟。”李世民即命侍官:“將朕御車馬扣背,請御弟上馬,同朕回朝。”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唐僧四眾,隨駕入朝,滿城中無一人不知是取經人回來了。卻說那長安唐僧舊日居住的洪福寺大小僧人,看見幾株松樹一顆顆頭俱向東,驚訝道:“怪哉!怪哉!今夜未曾颳風,如何這樹頭都扭過來了?”
其中有三藏的舊徒道:“是取經的師父回來了!”眾僧問道:“你何以知之?”舊徒答道:“當年師父去時,曾有言道:‘我去之後,或三五年,或六七年,但看松樹枝頭若是東向,我即回矣。’我師父佛口聖言,故此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