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三藏遵觀世音菩薩教旨,收了行者,與張清、沙僧同心戮力,趕奔西天。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歷過了夏月炎天,卻又值三秋霜景。
師徒四眾在前行路上漸覺熱氣蒸人,又見那路旁有座莊院,乃是紅瓦蓋的房舍,紅磚砌的垣牆,紅油門扇,紅漆板榻,一片都是紅的。
三藏下馬道:“悟空,你去那人家問個訊息,看那炎熱之故何也。”恰好院門口出來一個老者,聞言答道:“敝地喚做火焰山,無春無秋,四季皆熱。”三藏道:“火焰山卻在那邊?可阻西去之路?”
老者拐著柺杖,喘息一會,方才回答道:“西方卻去不得。那山離此有六十里遠,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卻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圍寸草不生。若過得山,就是銅腦蓋,鐵身軀,也要化成汁哩。”三藏聞言,大驚失色,不敢再問。
這時走過一個男子,推一輛紅車兒,停在門旁,叫聲:“賣糕!”張清隨手扔出幾個銅板――他現在是出家人,不好隨便扔金銀――向那人買糕。就便問賣糕人:“常言道,不冷不熱,五穀不結。這裡熱得很,你這糕粉,自何而來?”
賣糕人道:“若要糕粉米,敬求鐵扇仙。”行者奇道:“鐵扇仙是何人?有甚本事?”賣糕人道:“鐵扇仙有柄芭蕉扇。需花費重金相求,一扇熄火,二扇生風,三扇下雨,我們就布種,及時收割,收得五穀,方能生活。不然,寸草不能生也。”
張清笑對唐僧說道:“師父不必多慮。前日我從牛魔王夫妻處換來一柄芭蕉扇,正是這火焰山的剋星。待我去將火焰山的火扇滅了,好趕路也!”
那老者和賣糕漢子都跪下謝道:“這位老爺若果能滅了火焰山的烈火,誠是萬家生佛也!”
唐僧心軟,見不得這場景,便道:“八戒,你既有此本事,可速去滅了這火焰山,也好造福一方百姓。”張清答應道:“是!徒弟這就前去。”立時騰空而去。
老者慌張道:“爺爺呀!原來是騰雲駕霧的神人也!”立時稟報里正,聚攏鄉老,著意服侍唐僧師徒。
來到火焰山上空,也不拿芭蕉扇,直接伸手向下方虛握,喝聲:“著!”立時將八百里火焰山收攏成一塊火磚,收入儲物戒指。
張清當年在孫悟空大鬧天宮時,便趁機跑到兜率宮取了三塊火磚,這些年來時常把玩淬鍊,就是為了今日之用。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他為了收取火焰山,已經準備了數百年了,今日方能一舉成功。
火焰山消失,附近百姓皆感到天氣剎時涼爽起來,不禁歡呼雀躍。聖僧滅火的訊息傳開,方圓數百里的百姓自發前來拜謝唐僧師徒,又要搭蓋寺廟,又要塑造金身。唐僧堅辭不受,只收了些乾糧,帶著徒弟們繼續西行。
走到半路,卻見牛魔王夫妻帶著紅孩兒立在路旁。唐僧停住馬匹,問道:“牛施主,別來無恙?為何攔住貧僧去路?”
牛魔王拱手道:“唐長老。吾弟冒犯貴師徒,被罰作腳力,馱執行李。吾特來求情,請長老高抬貴手,放過吾弟,感恩不盡。”說著向隊伍後面的白牛望去。那白牛見親哥哥來救他,眼中露出希翼的光芒,哞哞亂叫,就要往前闖去。
沙僧正騎著白牛哩,趕快用力勒住韁繩,厲聲喝道:“你這話好沒道理。前日我師徒誤飲子母河的水,身懷肉胎,正等著落胎泉水救命。這白牛精卻一意阻攔我師兄取水。若非是我師兄奮力降伏,我師徒如今哪有命在?如今罰作腳力,稍恕其罪,你輕飄飄地一句話就想放了他,哪有這等好事?以後又要我來擔行李,你豈知其中辛苦?”
他這一番話噼裡啪啦說下來,牛魔王的臉色也有些不好看,身為花果山七大聖之首,西牛賀洲有名的妖王,竟然救不得親弟弟,任其淪為坐騎,這傳出去哪還有臉面在?日後和人相爭,對方只要來一句:“你弟弟不過是一匹坐騎。”不但部下沒有戰心,他自己也羞於爭論。
羅剎女在旁求情道:“我們知道貴師徒行程萬里,走路辛苦,特意準備良馬數匹,供長老們使用。”說著一揮手,下人們趕上幾匹高頭大馬來。
沙僧又道:“凡馬去不得西天。否則我們經過那許多國家,哪裡要不來幾匹好馬?”羅剎女臉色一暗,閉嘴不言。
牛魔王看向孫行者,道:“七弟,當年你我在花果山結義,逍遙自在。如今雖然各奔前程,又豈能不念故舊之情?且幫幫我勸解兩句,兄長感激不盡!”
行者是個念舊之人,遂跳下黑龍馬來,走向張清,牽住棗紅馬的韁繩,說道:“兄弟啊,這個是我昔日結義大哥,須得有幾分情義在。這白牛是你擒得,我本不該多嘴,奈何面子上過不去。兄弟放了他如何?日後你的事情我決不過問。”張清知道孫行者已經看出來自己在西行路上做的小動作了,這是許諾自己日後可以隨便搶奪寶貝。
唐僧也下馬攏韁,說道:“八戒,他們一家人既然在此相遇,又何忍將他們分開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