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聞言大喜,道:“既是天神託夢,我自當盡力。請問你這裡是何地方?你等有何冤屈?”
眾僧跪告:“爺爺,此城名喚祭賽國,只因我這金光寺,寶塔上祥雲籠罩,瑞靄高升,夜放霞光。故此四夷以為天府神京,遣使朝貢。南有月陀國,北有高昌國,東有西梁國,西有本缽國,年年進貢美玉明珠、嬌妃駿馬。只是三年之前,城中下了一場血雨,塔上寶貝被人偷走了。那些贓官,將我僧眾拿了去,千般拷打。當時我寺裡有三輩和尚,前兩輩已被拷打不過死了,如今又捉我輩枷鎖問罪。萬望爺爺憐念,舍大慈大悲,廣施法力,拯救我等性命!”
三藏聞言,點頭嘆道:“我當時離了長安,在法門寺裡立願:上西方逢廟燒香,遇寺拜佛,見塔掃塔。今日至此寶塔,須得上去掃掃,即看這汙穢之事何如,查詢出原因,明日倒換關文之時,方好面君奏言,解救你們這苦難也。”
這些枷鎖的和尚聽說,連忙說道:“爺爺,請把我等肩上枷鎖開啟,讓我等去安排齋飯、香湯,伏侍老爺進齋、沐浴,再上街化把新笤帚來與老爺掃塔。”
張清即用天罡刀劈斷枷鎖,放其自由。
那和尚們跑到廚中,刷淨鍋灶,安排茶飯。三藏師徒們吃了齋,天已漸昏。三藏沐浴畢,手裡拿一把新笤帚,對眾僧道:“你等安寢,待我掃塔去來。”行者便與他同去。
張清暗暗好笑:唐僧二人此番上塔,必然碰到兩條魚精,然後順手摸瓜、找到亂石山碧波潭去。話說那寶貝丟了幾年,滿城官員、和尚都不知道上塔察看情況?那小偷已經得到寶貝,還派人在失主家裡吃酒,坐等著失主來抓?這番安排也太假了吧!
他搖搖頭,遂和沙僧一起餵馬去了。
話說那塔總共十三層,唐僧掃至第十層,已經二更時分,漸覺睏倦,腰痠腿痛,坐倒在臺階上,道:“悟空,你替我把那三層掃淨吧!”
行者抖擻精神,揮舞笤帚,一直掃到第十二層。只聽得塔頂有人言語,行者輕輕地挾著笤帚,撒起衣服,跳出窗外,踏著雲頭觀看,只見第十三層塔心裡坐著兩個妖精,面前放一盤菜,兩隻碗,一把壺,在那裡猜拳吃酒哩。
行者復從窗戶跳入塔中,使個擒拿法術,一隻手抓了兩隻妖精,徑下第十層塔中。報道:“師父,拿住偷寶貝之賊了!”三藏正自盹睡,忽聞此言,又驚又喜道:“是從哪裡拿來的?”
那怪物戰戰兢兢,從實招供道:“我兩個是亂石山碧波潭萬聖龍王差來巡塔的。他叫做奔波兒灞,我叫做灞波兒奔。他是鯰魚怪,我是黑魚精。因我萬聖老龍生了一個女兒,喚做萬聖公主,招得一個駙馬,喚做九頭駙馬。前年與龍王來此,偷了塔中的舍利子佛寶。公主又去大羅天上靈霄殿前,偷了王母娘娘的九葉靈芝草,養在那潭底下,金光霞彩,晝夜光明。近日聞得有個孫悟空往西天取經,所以時常差我等來此巡查,好準備也。”
行者聞言呵呵冷笑道:“那孽畜這等無禮,聽聞老孫到此且不遠遁,居然還敢前來探聽!”
只見張清與兩三個小和尚,自塔下提著兩個燈籠,走上來道:“師父,掃了塔不去睡覺,在這裡講甚麼哩?”行者道:“師弟,你來正好。塔上的寶貝,乃是萬聖老龍偷了去。又命這兩個小妖巡塔,探聽我等訊息,卻才被我拿住也。”
張清曬笑道:“既如此,且叫沙僧護著師父,我與師哥直去將老龍拿過來便是,還審什麼?”行者笑道:“師弟如何這般性急,也不等天亮?”張清嘿然道:“我們先去拿賊,待天亮時,師父去倒換關文,我們順便將賊頭押上殿去,豈不大漲臉面?”
唐僧聽了甚喜,道:“如此就辛苦徒弟們了。”行者見唐僧發話,無可奈何,只得應允。遂命小和尚送唐僧下塔,自己和張清一人捉了一隻妖怪,直向碧波潭飛去。
卻說孫大聖與張清駕著狂風,把兩個小妖攝到亂石山碧波潭,定住雲頭,將金箍棒吹了一口仙氣,叫“變!”變作一把戒刀,將一個黑魚怪割了耳朵,鯰魚精割了下唇,撇在水裡,喝道:“快早去對那萬聖龍王報知,說我齊天大聖孫爺爺在此,命他立即送祭賽國金光寺塔上的寶貝出來,免他一家性命!若牙迸半個不字,我將這潭水攪淨,教他一門兒老幼遭誅!”
那兩個小妖得了命,負痛逃生,一個掩著耳,搖頭擺尾,一個捂著嘴,跌腳捶胸,徑上龍王宮殿報:“大王,禍事了!”
那萬聖龍王正與九頭駙馬飲酒,忽見他兩個來,即停杯問何禍事。那兩個哭道:“昨夜巡塔,被孫行者掃塔捉獲,一個割了耳朵,一個割了嘴唇,拋在水中,命我來報,要索那塔頂寶貝。”
那老龍聽說是齊天大聖孫悟空到了,唬得魂不附體,魄散九霄,戰兢兢對駙馬道:“賢婿啊,別個來還好計較,若果是他,卻不善也!”駙馬笑道:“太嶽放心,愚婿自幼學了些武藝,四海之內,也曾會過幾個豪傑,怕他作甚!等我出去與他交戰三合,管取那廝縮首歸降,不敢仰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好妖怪,急忙披掛了,手持月牙鏟,縱身出宮,在水面上叫道:“哪個是齊天大聖?”行者將鐵棒舞個棍花,道:“老孫便是!”那怪道:“你也須是有名的人物!為何到祭賽國,與那國王守塔?卻不叫天下英雄恥笑?”
行者道:“這賊怪甚不達理!我不曾受國王的恩惠,不食他的水米,不該與他出力。但是你偷了金光寺的寶貝,讓僧人們多年屈苦。他與我一門同氣,我怎麼不與他出力,辨明冤枉?”駙馬道:“原來如此,你是要替金光寺的和尚們出頭。但只怕動手時不得留情,若是傷了你的性命,豈不耽誤你去取經!”
行者大怒,罵道:“這潑賊怪,有甚能耐,敢開大口?上前來,吃老爺一棒!”縱身揮棒打去。那駙馬更不心慌,把月牙鏟架住鐵棒,就在那亂石山頭,展開一場廝殺。
那怪物,九個頭顱十八眼,前前後後放毫光;這行者,一雙鐵臂千斤力,棒如萬里撒飛霜。他兩個往往來來,鬥了三十餘合,不分勝負。
張清站立在山前,見他們戰到酣美之處,一招小李飛刀,插在九頭蟲的臂膀上。
雖然九頭蟲長著九個頭,轉圈都是眼睛,看得明明白白,但是飛刀快如閃電,怪物來不及閃躲,登時受傷。
他倒在地上打個滾,現了本相,乃是一隻九頭蟲,觀其形象十分兇惡:毛羽鋪錦,團身結絮。兩隻腳尖利如鉤,九個頭攢環一處。方圓有丈二規模,展雙翅塵土飛揚。
那九頭蟲大顯身手,展翅斜飛,颼地打個轉身,掠到山前,半腰裡又伸出兩個頭,張開口如血盆相似,分別來咬行者與張清。
行者一個筋斗雲逃走了,張清被九頭蟲一口咬住,瞬間化作一灘爛泥,黑乎乎地流滿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