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蘅早就瞭解了一點漢壽鄉的情況,知道是個下鄉。
看了書信的內容,才知道漢壽鄉的真實情況竟然如此慘烈。
當地官員為了政績虛報戶數,為了填補稅收空白,又對不課戶的認定十分嚴苛,所以漢壽鄉的百姓負擔極重。
再加上漢壽鄉地勢高,又多丘陵和坡地,不適合農作物生長,動物也少,也就零零散散種些大豆用來餬口。
為了養活一家老小,漢壽鄉的青壯年常常結伴出去做些喪良心的活計,老人小孩就留在漢壽鄉搶劫過路行人,窮山惡水出刁民就是這樣來的。
儘管如此,漢壽鄉每年依然會有被餓凍死的百姓。
薛蘅感慨起來,她已經逐漸融入了大昭這個朝代了。
在她幼年時,聽見窮苦百姓挨餓受凍常常難受得幾日都沒有什麼胃口,甚至還想拿出每個月的例銀去救助他們。
如今知道了她封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也只是在心中感慨一聲: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儘管漢壽鄉不是個富庶之地,但這個封地對薛蘅來之不易。
薛蘅心底也對封地十分重視,對小桃道:“去將益州輿圖拿來。”
幽幽的嘆了口氣繼續道:“漢壽鄉地處偏遠!來往的行人應當也沒幾個,想必喪良心之事一年也幹不了幾回。
種不了土地狩不了獵,又沒有大的買賣可以做,就連想當個惡人也不是一件易事,天子給我的這塊封地選的可真好。”
江夏郡主封地江夏郡可是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又四通八達的好地方。
江夏郡常年都會有外來的百姓找活計,江夏郡主想著便宜外人不如將好處給自家人。
看著抱怨了一通依然面露愁容的薛蘅道:“你的封地上一共有三百戶左右的人家,土地貧瘠也無好的賺錢活計。
那些百姓,老弱病殘者佔了一大部分,能用的青壯年就算加上女子也只有三分之一。”
薛蘅一直在低眼瞧著益州的輿圖,聽見此話來了興致,抬眼道:“母親可是能指點我一二?”
“江夏郡正在大興土木修城池和加高城牆”走到薛蘅的旁邊,輕輕的拍了拍她的背繼續道:
“如今正需要大量的青壯年,你將封地內的那些青壯年全都派來江夏郡給我幹活吧!”
這也確實是一個解決溫飽的辦法,薛蘅順口說道:“那你給多少工錢?”
“工錢?”江夏郡主有些不明白薛蘅的意思“你是他們的主子給他們發徭役是常事,再者我給他們提供衣物住所和一日兩餐已是大發慈悲。”
薛蘅這才反應過來大昭就是如此,不過還是有些失望。
但也明白江夏郡主只能做到這一步了,如今青壯年有了活計不會餓死,還有漢壽鄉的老人小孩需要安排。
這些沒有勞動力的人,江夏郡主肯定不會對他們發善心。
薛蘅也明白,雖然她同情封地裡的百姓,卻不能要求薛家養她封地的百姓。
之前想著漢壽鄉種不了糧食,那就種滔婆樹賣蘋果,
如今才發現這是高屋建瓴,解決百姓溫飽才是當務之急。
喜歡富貴逼人來請大家收藏:()富貴逼人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