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需要枯葉等物作為原材料,薛蘅並不準備大批次生產,製作的草紙數量亦不多,需要的枯葉等物量都不大,沒必要吩咐薛府的下人去拾取樹葉。
薛蘅便直接讓人在道觀周邊放出訊息,無上道觀山腳收枯枝爛葉,每五捆可換取糧食。
薛蘅的侍女將山腳下老媼歇腳的涼亭重新做了佈置,原本破碎的石凳換上了新的,周圍掛上了帷帳。
薛蘅坐在涼亭裡喝著漿飲和李嬤嬤聊著閒話,等待著百姓帶著樹葉來換取糧食。
過了一會便有一對腳有些瘸的老夫妻,相依來到了涼亭前面,取下了揹簍放在了地上,指著揹簍裡的柴火道“小道長,我們就這五捆柴能換糧食嗎?多少都可以。”
薛蘅垂眸看了一眼:“可以!不過下次送些秸稈、枯枝、樹皮、落葉來就成了,不必去專門砍伐樹木。”
老夫妻喜笑顏開,雖然只能換取一碗豆子,卻也是能填飽肚子的食物。
他們的兒子昨日進城賣菜,回家後說起無上道道觀收集樹皮枯乾等物,只需要五捆就能得一碗粗糧。
他們平日裡閒暇下來便會在山間拾柴火,這才想來試試。
聽見了薛蘅肯定的回答,他們這才相信此事是真的,滿山的柴火竟然也能換糧食了。
小道長方才還說下次拿來不要的落葉和枯枝也行,這些東西山中遍地都是。
他們既不能用來生活做飯,也不能用來燃燒取暖,簡直就是無本買賣啊!
如今他們年歲大了,本就腿腳不便幹不動什麼活,只能在家做做家務,如今也能賺糧食了。
期望著能夠多換一些,一家人也能多吃幾口充飢。
瓔珞和宮絛一個負責給百姓分發糧食,一個負責安排人將收來的廢物運送到山上。
瓔珞看著老夫妻送來的是用來燃燒的柴火,見他們二位的穿著也是貧苦的人家。
瓔珞忽然想起了她的父母,她就是因為家貧沒有多餘的糧食養她,這才從小就賣進薛府做丫鬟,便也不用手將碗中的粗糧抹平,想了想又加上了六顆大紅棗放在碗麵堆積的糧食上。
在這年頭大紅棗可是稀罕物,尋成人家根本無法見著。
瓔珞將紅棗放在碗麵上的時候又覺得不捨,便拿回了兩顆,轉眼又想起四這個數字不吉利,再拿回一顆就只剩下三顆了顯得她過於小氣,只好又將拿走的那一顆紅棗又再次放了上去,然後便將碗裡的米和紅棗倒入了一個粗布袋裡。
“好了,下次你們就帶一些枯枝落葉來即可,柴火這些就留著自己家裡用吧!”瓔珞看著二位坐在臺階上休息的老人。
“好好好,”只需要枯葉那就再好不過,老夫妻急忙點頭答應:“我們明日會帶更多的枯枝落葉前來,還希望小姑娘能為我們換成糧食。”
老夫妻開啟粗布看著裡面的粗糧和五顆大紅棗,臉頰上浮現出濃烈的笑容。
這樣的好事不知道能持續多久,他們自然得抓緊時間多賺一些糧食,計劃待會就繼續去山頭拾取枯葉等物。
陸陸續續的又有不少的百姓跳著柴火來換糧食,柴火能夠換糧食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天方夜譚,怎麼敢拿枯枝爛葉來糊弄。
瓔珞只好一一告訴他們只需要秸稈、枯枝、樹皮、落葉便可以了。
宮絛看著堆放在一旁的柴火:“鄉君,這些加起來快有一均了,是否找人先挑上去。”
一均便是三十斤,在山腳下做肩輿生意的都是群女子,薛蘅給她們的工錢是三文錢一趟,一趟挑三十斤,比平日抬人上山略低,但比外面腳伕的工錢略高。
並且一均柴火比起一個成年人可要輕鬆不少,一人就可以領完這三文錢,雖不如抬人上山的活計,但她們也不是每日都能接到抬人上山的活計。
薛蘅也把目光移了過去:“那就找人挑吧!滿了一均便可以找人來挑上山。”
都是一群姑娘們出來幹活謀生,薛蘅也想讓她們輕省些。
將這些枯枝等物挑到山上薛蘅討要的院子裡,便有下人將這些枯枝倒入幾口水缸之中,然後灌水撒石灰,做完這些便有幾個強壯的漢子用木棒不停的搗鼓對著水缸裡鼓搗。
薛蘅對造紙一事還是有著信心,否則也不會這麼大張旗鼓的開始。
她在後世的實驗課上,跟老師學著做過紙張。
不過當時用的竹子與如今有一些差異,但原料的品種並不重要只要能出槳即可,只是紙張的品質有所差別。
薛蘅原本的目的就不是為了賣錢,所以也沒必要去大量砍伐竹林樹木。
大昭的紙張製作售賣被大家族壟斷了,薛蘅還沒有實力可以去觸碰他們的利益,就做一些品質差的草紙也挺好,只要能在上面寫字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