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裡待了兩日薛蘅也想通了,誰讓薛叔和她是一家人呢!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薛叔如此行事,必然是因為薛丞相治家不嚴,既然薛丞相自家不嚴,那她作為薛丞相的女兒也得被人順帶提上一兩句才是。
薛蘅上了朝著莊子而行的馬車,車伕知曉薛蘅身體抱恙也是駕的格外的穩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漸漸的周圍吵雜聲已經消失不見,薛蘅掀開了車簾,看見此刻已經出了長安城。
大雨剛過,馬車正疾駛在泥濘路上,倒也少了一些顛簸之感。
到了莊子附近,偶爾便能瞧見幾位頂著酷暑天的悶熱,支起小攤正在道路兩畔做著買賣的百姓。
薛家的莊子附近已經全部開墾成為了耕地,一眼望過去目無遮擋,想必還會熱上幾分。
便對一旁的李嬤嬤問道:“嬤嬤,莊子附近有沒有可陰涼可以避暑的地方?”
李嬤嬤思索了片刻:“莊子的附近沒有,倒是莊子附近的一座小山上有慈靜庵,夏日也比較的涼爽,若是鄉君想找避暑地方可以去慈靜庵。”
“那倒是不錯。”薛蘅點了點頭。
慈靜庵是尼姑庵,第一代庵主聽聞是個有本領的法師,慈靜庵的選址不錯冬暖夏涼。
“但我聽聞她們的規矩是不可留宿”薛蘅疑惑的看著李嬤嬤。
“那是以前的規矩了,如今庵主換了人,香客可以留宿只用給一些香火錢便可。”李嬤嬤前些日子來了一次莊子。
薛蘅笑了笑:“原來如此,我還覺著奇怪,燈草和尚還能到慈靜庵掛單攀上了陳舅舅,那今日歇在莊子上,明日就去慈靜庵。”
馬車繼續在疾馳了一會,到了莊子剛到酉時,莊客們趁著太陽還沒有落山,還待在地裡收割麥子,四處可見忙碌的景象。
大人拿著鐮刀走在前面割麥子,會走路的小孩便手裡提著一個小籃子,踉踉蹌蹌的跟在後面,將落在地上的麥子拾起來。
在這個普遍都吃不飽飯的年代,地中掉落的那一粒麥子也要拾起來,萬萬是不能浪費的。
再大一些的孩子則是去到山頭,收割雞、鴨、牛、羊的吃的食物。
如今平樂館售賣了什錦果酒需要大量的野果,現在他們上山收割動物的食物時,還得摘取野果,此刻也揹著揹簍,挑著扁擔從周圍的山上陸陸續續的回來了。
若是晚上留在繼續留在山上是很不安全的選擇,夏日多蚊蟲鼠蟻,被叮咬了雖不會致命,卻可能會因此感染上各種各樣的疾病。
莊子上只有一位普通的赤腳大夫,尋成的小災小病可以醫治,若是遇上稍微棘手一點的他便無可奈何了。
倘若去到長安找醫館?動則便是幾百文,普通的人家無力負擔這麼高的藥費。
而且他們只是莊客,想要出莊子是需要得到莊頭的允許。
莊頭就在莊子最外面的一塊空地上,悠閒的喝著茶監督著莊客幹活,瞧見薛府的馬車來了,趕緊整理了下衣襟小跑到了莊口。
李嬤嬤下了馬車與莊頭客套了兩句,告訴莊頭主家小姐來了,莊頭便又回到了地裡,讓他的妻女前來陪著薛蘅說話。
“莊子的土地已經連種了幾年,越種越貧瘠了,好在今年向城中倒夜香的下人收了不少的肥料,收成也能和往年持平,不過成本高上了一些。”莊頭妻子看了看天空:“這幾日陰陰沉沉的許是會下一場大雨了,便一直在連夜搶收麥子,爭取能夠在大雨來臨之前將地中的麥子收割完畢。”
走到搭了幾個棚子的大壩子中,莊頭妻子又道:“這邊是捋麥子的,得儘快將麥子都擼下來曬乾才行。”
捋麥子也不是個輕省的活計,在後世還專門發明了打穀機,雖也需要人來轉動效率卻提高了不少倍,同時還能省力不少,兩個人輪流操作便可以了。
若是找個木匠提點一二,也許大昭的百姓們也能提前使用上打穀機了,日後便能省下不少的時日。
莊頭夫人繼續道:“最那頭是清洗野果的地方,每日那些半大姑娘,半大夥子從山上摘下來的野果都放在那兒,然後第二日便做成什錦果酒。”
前些日子裡專有一個莊子製作什錦果酒,供應給長安的平樂館。
野果採摘下來了卻儲存不久,夏日裡又時常暴曬,野果悶在炎熱的馬車裡,運送到了製作果酒的莊子上,經常會有大半已經損壞了。
野果子雖是不值多錢銀子,卻會因此耽誤不少的時日,同時還浪費了不少的人力。
後來便決定,莊子裡採摘了野果便自行釀製,然後便運送到平樂館裡即可。
喜歡富貴逼人來請大家收藏:()富貴逼人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