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堂路

薛蘅來到漢壽鄉一月有餘了,一月的時日裡漢壽鄉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從薛家老祖那兒借的工匠,再加上從長安帶到漢壽鄉的工匠,在這一月的時日裡共同合作,已經根據圖紙修建好了水碓,水碓磨,並且投入了使用,極大的加快了村民的工作效率。

其中水碓是專門用來舂米,大部分的水碓磨則是用來製作紙張。

薛蘅在漢壽鄉尋找了一處較為僻靜的空地,修建了一座造紙作坊,第一批紙張已經制作好了,第一步則是要進行晾曬,夏日裡最不缺的便是陽光。

一簾簾的紙張在一塊平整的空地上,鋪出去了老遠,沐浴在陽光之下,快速的將水分蒸發了出去。

造紙一事事關重大,能夠進入造紙坊工作的工人,皆是奶孃和王長吏用了大概一年的時日,觀察了他們的人品和家庭條件,沒有任何的問題。

這些人還不只是能夠信得過,並且還踏實肯幹,做起事情來不會偷奸耍滑,有點偏向老好人哪一種型別。

工人們的工錢依然是提成制,造紙坊一旦運轉了起來,收入定然會不錯,只要能一直踏實的幹活,養一家人定是沒有任何問題,或許在某來的某一日裡,還能奔小康。

造紙工坊的王管事,正在指揮著工人有條不絮的晾曬紙張,瞧見薛蘅在丫鬟的簇擁下到來了,趕緊上前迎接:

“道長,這一批紙今日晾曬完成便可以收起來切割了。”

“進度還不錯。”

王管事本來只是一位普通的農戶,每日守著那一畝三分地勉強能夠將日子過下去。

王長吏接管了漢壽鄉之後,發現王管事此人踏實肯幹,做起事情來也任勞任怨,便將他提拔成監工。

由漢壽鄉的人管理漢壽鄉,要比王長吏這個外來的人更瞭解情形。

如今薛蘅突然組建了造紙工坊正缺人手,便又將王監工提拔成了管事,在漢壽鄉這個地方也算是平步青雲了,家家戶戶見了他皆會給上幾分薄面。

造紙工坊的管理層則是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則是鄉君倚重的匠人,他們負責技術方面的把控,也是最為核心的人員,在造紙坊的地位也是最高的一部分人之一。

王管事負責的是工坊裡的工人調配和對一切雜事分配人手,不需要什麼腦力,只要會使喚人便可以了。

第一批紙張已經晾曬的差不多,等著將紙張收起來便會進行統一切割,這就完成了造紙工坊的第一批成品紙。

薛蘅給紙張取了個名字,叫漢壽紙,只要聽著名字就能知曉是出自漢壽鄉,也能因此將漢壽鄉推廣出去。

薛蘅看著王管事吩咐工人擺在桌案上的漢壽紙,紙張潔白,並且光澤度也不錯,搓揉之下也有一定的硬度,對此比較滿意。

距離那些宣紙等上好的紙張還是有一些差距,不過尋成書寫是沒有任何的問題,已經可以用來出售了。

“切割之後就先裝進庫房吧!這幾日多做一些成品出來,等水泥路竣工那日,再和百姓們做好的豆皮一起拉去定康縣售賣。”

王管事恭敬的點了點頭:“是。”

這一批紙主要是用來實驗成效如何,製作的數量並不多,如今確定了製作過程沒問題了,便可以開始批次生產。

薛蘅給漢壽紙的定價是一文錢兩大張,而在做紙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紙張殘缺邊邊角角,成為次品,只要能一次買夠五文錢的紙張,那便免費送一張客人,用來練練字也是不錯,對於那些家境差的讀書人,此舉無疑是雪中送炭了。

五文錢的漢壽紙若是裁開,也夠讀書人用好一陣子了,同樣的五文錢若是拿到文書房裡,恐怕別人連看都不看。

所以薛蘅已經可以預見漢壽紙的出現,對於家境不富裕的讀書人來說定然是福音,只要出現在市面上根本就不愁賣。

在長安城中的大家族有些依然很摳搜,連每個院子用的燈油錢也是有定數,若是超出了用量,那夜晚便只能抹黑了,所以那些昂貴的紙張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敞開用。

有些讀書人僅僅是他們的父輩和祖輩當著小官,又或者給大臣當著幕僚,又或者只是大家族中的旁支。

每月賺得的那一些銀子既要養活家人,又得應付各種交際應酬和人情往來,就連薛丞相也得常常從別的地方拿銀子來花,若是那些在家族中沒有地位並且也不受寵,家底也不深厚的人,那定然是要拮据度日了。

所以薛蘅相信現在有了更為價廉的紙張,也無人再會打腫臉充胖子,硬是得用那幾百文一刀的上層紙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