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快速駛來的馬車,小桃的臉上掛滿了喜色。
如今定康縣到漢壽鄉雖是已經將路修好了,依然還是需要兩個時辰,馬車裡坐久了還是很疲乏。
這一路上薛蘅睡了一會,如今倒是神清氣爽,伸了一個懶腰便走下了馬車。
“道長”小桃和奶孃行了一個禮。
薛蘅點了點頭:“先陪我一同去看一下村子最近的情形。”
走在路上,奶孃從下人手裡接過了名冊,看著上面記錄的資料。
“如今準備和漢壽公府合作養豬的共有六十五戶人家,最多的人家養了二十頭豬,最少的人家則是養了兩頭,這些豬都已經去勢,一日三餐吃的是熱食,每月都能看見明顯的大了一圈,有的人家餵養的豬已經長的圓滾滾了,大概今年年底就能出欄。”
薛蘅說:“還不錯。”
“道長是先去養得好的人家看看,還是養得不好的人家?”奶孃將選擇權交給薛蘅。
“咱們就順路看過去吧!”
奶孃和王長吏的心裡一直覺得漢壽鄉還有大量的空地不能耕作,就這麼放在那兒太過浪費了。
便一直籌劃著要養些什麼牲口,將那些荒廢的土地也利用起來。
薛蘅上次離開漢壽鄉去到定康縣之前,奶孃便提出了這個計劃,她也很贊同。
飼養牲口只要不遇上瘟疫什麼的疾病,那便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若是飼養得當,那漢壽鄉的村民便又可以多一項收入了。
經過商量,最後便決定先飼養豬仔,豬仔的飼養週期相對較長,以此可以檢視一下村民的積極性和耐心如何。
若是飼養得當,在引進別的牲口一同飼養。
因為村民的生活大多拮据,一隻豬仔的價格也不便宜。
村民縱使想要養也沒有這個本金,倘若由薛蘅建立養殖場那也不太好,最後飼養出欄的豬收入是規她所有,起不到帶動村民致富的目的。
最後薛蘅便直接讓漢壽公府與村民共同養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先由漢壽公府出銀子將豬仔買回來,然後想要養豬的人便可以去到漢壽公府登記,並且註明有能力養幾頭豬。
一頭豬仔的價格也不便宜,公府也不可能村民說自己想讓幾頭豬,最後便分給村民幾頭豬仔。
考察這些人家對於上報的數量有能力飼養,公府便會派人將豬仔免費運送到各家,村民們便可以開始養豬之旅了。
等著覺著自家的豬仔可以出欄了,便聯絡漢壽公府,便會有專門的人上門檢視,確定豬仔已經可以出欄,便開始現場稱重量。
然後除去豬仔最開始的重量,剩餘的重量漢壽公府和養豬戶一人一半,若是養殖的過程中豬仔因為意外死亡了,養豬戶就得賠償豬仔的價錢。
雖是如此還是要儘量避免才可,漢壽鄉的村民大部分都窮,縱使最後想要賠償,那也得有這個能力才可!
王長吏對於這個情況很擔心,但薛蘅卻不擔心,只要戶籍上有漢壽二字那就是她的人,還不了錢那就去以工代勞,她正想著今年的徭役用不用延長到一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