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良談到解散斷刀門動機時,更多的是把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因為作了太多的壞事,不想那些受害者家屬在知道真相之後,找斷刀門的人複仇;一人做事一人當,直接找我白玉良就好了。
也是那一夜之後,白玉良就封了刀,不再過問江湖世事。但是身在江湖,不是你說不玩就不玩的,許多事是需要“刀王”去主持公道,畢竟“武林盟主”的身份擺在那。為了徹底地脫離紛擾的,他已經判斷對錯的世事,“刀王”索性隱姓埋名了,背井離鄉離開了關東平原,去往了中原。
那一年的冬天,大雪紛飛,天氣特別的冷,白大俠盤纏用盡,病倒在了東京的街頭。又冷又餓,喊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就在他幾乎被大雪埋掉的時侯,是巡查經過此地的“東京楊大官人”楊戩救了他,還幫他治好了病。如果不是遇到了楊戩,“刀王”白玉良應該會死在那個冬天裡。江湖中人最講究知恩圖報,受人點滴之恩當湧泉為報,所以白玉良後來的命就是楊戩的了。
病好了之後白玉良主動要求留在楊府,希望能夠報答。楊戩對他也是青睞有加。白玉良改名換姓叫做白獲,音同“活”;為了徹底地告訴過去,不願意再用“刀王”的身份了,於是棄刀用棍,希望此生都不再殺生。但白玉良武藝高強,因而楊戩就任命他為太尉府的內廷總教習。一個新的名號在東京武林中迅速地躥紅,“楊家四虎”中的第一虎。作為楊府的護院,白玉良平素都在深宅大院之中,外出公幹更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兵器也對不上號了,所以沒有人會把楊府的白獲與“刀王”聯系起來。
這一次白玉良是奉楊戩的差遣,要送一封家信到曾家堡,給楊戩的好朋友堡主曾明。據楊太尉介紹,這位千門大佬曾明實則是位懷揣著報國之志的“抗金英雄”,他忍辱負重,深入虎xue長白山臥底,利用“千門”的獨特地位和路子,蒐集女真的軍事、政治情報。楊太尉說得有鼻子有眼,白玉良深信不疑,為當年對曾堡主的誤會而很是不安,希望透過此行與昔日的宿敵冰釋前嫌,對於冷姑娘仍抱有著一絲不徹實際的幻想。
不想,途中遇上了“東京棍王”程觀佈下天絕箭陣要謀害燕青這檔子事。久不在江湖上行走的“刀王”路見不平,仍拔刀相助了,可這一出手終於暴露了自己身份,還失手打死了“東京棍王”程觀。
聽到白玉良把這些經歷一五一十地說出來,燕青籲咦感慨不已的同時,也為白玉良的坦蕩、謙虛和勇於承認錯誤而豎起了大拇指。誰能這麼坦誠地說出自己的罪孽並為之而負疚改正的呢?那就只有“刀王”了!人家是武林名宿,那覺悟、境界與胸懷夠我們這些後輩學一壺的了。
燕青與白玉良兩人同行了十多日,眼看就要到分手的地點了。燕青是去往大華山,白玉良則要繼續往北去往臨潢府。看著白玉良那個從不離身的褡褳,燕青若有所思,褡褳裡面難道真的只是封普普通通的家信嗎?只是楊戩寄給曾家堡堡主的一封書信?燕青始終都無法說服自己相信,因為這其中的疑點太多了。一封普通的信函,是沒有必要派出太尉府第一高手亟用最好的寶馬來遞送的;而且,師傅對曾明的評價跟楊戩所說的出入太大了……
想到這些,燕青十分地矛盾,難道連白大俠這樣的正人君子我都信不過嗎?……不!我信不過的不是‘刀王’前輩,而是奸臣楊戩,那閹黨,老小子太壞了!燕青一直進行著激烈地思想鬥爭。離大華山和曾家堡越來越近了,可再不下手就沒有機會了。
話說這一夜投宿到了一家客棧,燕、白兩人又是暢談國家大事,切磋武藝,直到深夜方才吹燈安歇。燕青因為心裡有事,抱頭便睡了。不一會兒,畢竟是年齡大了,且基於信任而完全放鬆了的“刀王”就鼾聲溟然了。又捱到了四更天時分,燕青坐起來,用手輕輕地推了推白玉良,輕聲呼喊著,“白大哥,白大哥。”
“刀王”前輩沒有什麼反應,果然是睡熟了。燕青這才輕輕地取下了白玉良身上從不離身的褡褳,暗道,“白大哥,對不起,小乙得罪了!如果我的判斷錯了,明天一定向你道歉、請罪!”
就這樣,藉著窗外朦朧的月光,燕青展開那個褡褳,裡面除了一些散碎的銀兩外,果然有一封書信,是用火漆封的口。燕青猶豫了片刻,按捺不住好奇心,輕輕地拆開了信封,展開信紙一目十行這麼一看,不由得氣得臉色鐵青。
這封信函是奸臣楊戩寫給女真國狼主的一封回函,而不是白玉良所說的送給曾堡主的家信。在信中楊戩答應作為女真國在北宋內部的耳目,並同意女真的要求,將對某人施毒手以鏟除潛在敵人等等的一些齷齪的事情。雖然信中並沒有明確說明要謀害的物件是誰,但顯然是要幹一些傷天害理的事。
這樣的內容完全在燕青的意料之外,因而讀著信函,疾惡如仇的燕青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感覺到自己讓“刀王”善良的外表給騙了。“敢情這一切都是他裝出來的!天下烏鴉一般黑,洪同縣裡就沒有好人啊!”
平心而論,遇到這樣的事情,逮誰都會生氣的,只見燕青“嚓”、“嚓”兩下,就把信函撕成了四片。
這信紙是用絹製做的,夜深人靜之下撕裂起來響動就比較大了,而且沒那麼容易撕碎。白玉良從夢中驚醒,一個“鯉魚打挺”就蹦了起來,他被眼前的情形給搞懵了,“燕兄弟,這……這是怎麼回事啊?……”
遇事最怕是先入為主!這會兒的燕青銀牙咬得“咯吱吱”作響,憤怒讓他失去了冷靜,“好你個假仁假義的正義大俠,看你送的這是什麼信啊?”想到這,燕青把手裡的破布就擲了過去,“替奸臣和外夷勾結傳遞這樣的信函,你就是幫兇,就是從犯!要不是我燕小乙多長了一個心眼幾乎就被你騙過了。可惱啊可恨!……可惜我燕青看錯你了!”
愛之深恨之切,帥哥燕青氣得五官都挪了位,驟然就出手了,“泰山壓頂”,一掌直拍白玉良的天靈蓋。燕青用的當然是燕青拳法!在武術中燕青拳法又稱之為“迷蹤拳”,它雖然起源於唐朝末年,傳至宋代時,由盧俊義在少林拳的基礎上加以發展而演變來的,它是“北腿”中的很重要拳種之一。據拳譜上記載,燕青拳共有九路,一路神拳,二路撲拳,三路花拳,四路鈎掛拳,五路迎風拳,六路金剛拳,七路風擺荷葉拳,八路翻子拳,九路連手拳。剛柔相濟,內外兼修,招式大開大合,有猶排山倒海之勢,內藏殺機,專擊人身之要害,往往一招半勢就能制敵於死地。
在《水滸傳》中還曾有過記載,因為北宋末年戰亂不止,盧俊義舉家遷往陝西的南部。據說盧俊義一生無有子女,就收燕青作為義子,教授他畢生所學的武藝,其中功夫中最有名的是“三十六巧打”和“七十二神拿”。離開梁山泊之後,燕青又隻身遊歷四方,足跡踏遍大江南北。他根據獅子、老虎的動作對拳法進一步的改造,發展成為獅形拳,當時叫做狻猊拳。狻猊拳日後又變化成為了兩個分支,南北少林分別為:南派叫做金獅拳,北派叫做猊蹤拳。清末著名的武術家霍元甲,天津霍家練的也是燕青拳法。因此燕青在拳腳方面是相當有造詣的,水滸中還有燕青打擂泰安州,擊敗了中原第一拳術好手擎天柱任原的章節。
燕青的猝然出手讓白玉良大吃了一驚,不及多想,他使了一招“脫袍讓位”才堪堪閃過,“燕兄弟,你莫非瘋了嗎?”
“你枉稱為‘刀王’,竟然替主子楊戩勾結女真,謀害忠良,出賣我大宋的情報!……”燕青越說越氣,抬腿又是一個“浪子踢球”,用的都是燕青拳中最致命的煞手。
“你胡說什麼啊?”白玉良做夢又夢見冷如冰了,心情本來就不太舒暢,怒火“騰”地上來了,“姓燕的,你不要血口噴人。”他撤身閃過,反手還了一掌“霸王卸甲”。
“不想再聽你的謊言和狡辯!看拳吧!”燕青還就認準這理了。
兩人在床榻邊是各不相讓,反目成仇了。拳掌交加,起伏騰挪,大戰了二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啼哩啪啦”好一場大戰!夜深人靜之中驚醒了客棧中的其他旅客,人們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紛紛逃離躲避,連夥計老闆都躲得遠遠的,這年頭兵匪橫行,誰願意觸那黴頭。幾個膽大的遠遠地嚷著要去報官,客棧裡一片地混亂。
客棧不是一個適合的比武地點,而且“刀王”位列“四大天王”,武功比燕青強出那不是一點點;只不過這架打得窩囊,白玉良自己都不清楚在打什麼,所以並沒有使出全力。即使這樣,燕青總算清楚了跟“刀王”之間的差距,明白自個完全沒有獲勝的可能。不願久戰,燕青虛幌一招,一聲長嘯,騰身縱起破窗而出。
白玉良大怒,“姓燕的,你往哪裡走?看來白某看錯了你這種梁山好漢!”
白玉良拔步欲追,一眼瞥到了被扔在地下的褡褳及被撕裂的信函,醒悟到信函的重要性,於是白玉良放棄了追趕燕青的念頭,俯身來撿起信函。此刻心中還在暗罵燕青只不過是一個浪得虛名,偷雞摸狗的小人而已。但當白玉良把那封撕破的密函拼湊起來這麼一看,信上的內容頓時讓“刀王”亦目瞪口呆了……
單說燕青破窗而出,翻身上屋直奔馬廄,然後,他一縱身就跳上了菊|花青。旁邊的銀色拳花馬嘶鳴起來,像是在沖著他打招呼哩。
“要不要把這匹馬給牽走?”這一念頭在腦海裡只是一閃而過,燕青下不了手的。對於“刀王”,燕青有著一種說不出來的心軟。
有些奇怪的是白玉良並沒有追上來,此時已顧不及多想了,燕青一咬牙,催馬揚鞭,飛馳而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