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宰只覺腦殼大了一圈,心一硬嚴厲道:“此乃軍令!”說罷忽略了群眾的呼聲,問李唯宰:“您老估計行之什麼時候能跟上來”
“不出五天!”李唯宰先給了個明確的答案,然後解釋道:“給兵部的呈啟我們回到夔州就發出去了,據此已有差不多兩月,應該便是這幾天收到回覆。再有,葉老爺給你捎的銀子也該到了……”
“銀子,什麼銀子?”車廂內突然響起朱恭成的聲音。
“有你什麼事兒?繼續暈吧你。”葉宰回懟了一句,皺眉陷入了沉思。
原來,他為了親自掌握一支軍隊,專門透過兵驛給兵部上了一道呈文,申請建“建昌道標營”,理由無非是保家衛國,練出一支陛下“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軍隊。
他為啥如此麻煩?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要知道,現在大明的中央權威尚在,不是說你想領兵就領兵的,必須由兵部給出編制上報內閣票擬,再由司禮監批紅。
照葉宰勤王功臣的身份,一般情況下兵部不會駁了,只不過,軍餉基本別想了。
葉宰其實不怎麼在乎軍響,他要的就是“標營”這個編制,即所謂的“師出有名”。否則較真兒的話,他私自募兵形同謀反!
葉宰在腦海中再次回想下呈文的措辭,以及給周延儒的信和信中附上的三千兩銀票,心逐漸安定下來,認同了李唯輔的意見。
……
晌午來臨,前軍秦佐民遣人來問是否紮營?
葉宰照準,並吩咐輜重營放飯。
再招來親兵一問,大軍才走了不到十五里路,都沒出後世的成都市區,還在雙流境內。
葉宰頓時焦急起來,成都到攀枝花足足1300多里路,按現在這半天十五里的速度,得走44天。
這可不行!
他之所以不等兵部批覆便急急起程,就是打探到四川行都司給巡撫的軍報——當地少民不穩。
眼見到手的地盤將要被人打爛了,葉宰著急上火,心裡慌的一匹。
遂派入去向秦佐民通傳,讓他加快行軍速度,一天必須走60裡。
不久後秦佐民親自找來,他問葉宰,是不是想盡快到達建昌?
葉宰說肯定啊,行都司的軍情也通報過你。
秦佐民沉吟半晌,道:“葉兄,若是你做如此想,那我們就得換路。”
“換什麼路?”
“水路。”
秦佐民介紹,本來規劃的是走陸路,也就是走到成都南面最近的縣城新津時拐向西南,經蒲江、名山、雅州後轉正南,過榮經穿越黎州安撫司,再過曬經關,便到了四川行都司的地盤。
這條路全長一千多里,乃川滇古道,一路上山勢多詭、林木茂盛,行商多土匪也多,路好走也不好走。
水路則是在新津不拐彎,至彭山後上船,經大江支流一直往南,過嘉定州轉西進陽河,陽河數百里後轉南進入四川行都司地盤。
而且走水路還有一個優點,過了陽河可以不下船,轉南下海棠關、越西衛,再轉瀘沽河直到建昌城。
就是操作起來困難較大,需要收集船隻,並聯絡沿江官府,因為江上每個縣界頭尾兩處均私設有巡檢或者鈔關。
葉宰思忖片刻,拍板道:“你帶著我的關防,先急速趕去彭山徵集船隻。我督促中後軍儘快跟上。”
秦佐民回頭看了眼來路的成都方向,提醒道:“這兒離成都尚近,你要不回城請巡撫衙門出具軍文?也好與各縣衛鈔關交涉。”
葉宰搖搖頭,沉聲道:“我們是軍船,直接衝關!”
秦佐民訝然抬頭,目光中驚懼、佩服等神色紛紛閃過。
求收藏,求推薦!)
喜歡聚寶盆中的大明請大家收藏:()聚寶盆中的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