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隆平縣屬真定府,後世屬邢臺市,改名隆堯縣。
之所以要加個“堯”字,是因為在隆平縣西北二十公里處有座大山,名叫“堯山”。對,就是堯舜禹的那個“堯”。
因堯又叫唐堯,故而也叫唐山。
是不是腦海中立馬有印象了?唐山啊!
當然,他現在沒有後世出名,哦,其實也有名,只不過是在士人心中聞名遐邇。
此山呈東北—西南走向,東西廣三里、南北長八里,有南北雙峰。南為堯,北為宣務。山不甚高,卻是唐侯故士、堯帝封地。《十三州志》有云:上有堯祠,俗稱宣務山,謂舜昔宣務焉。
古代“言必稱三代,至君堯舜時”,這座山就是文人和大臣心中的神山!
這一日,宣務山某處人跡罕見的山谷內,開進了一隊神情疲憊,恍如行屍走肉的軍隊。
待紮下營寨,葉宰也瞻仰完堯舜遺蹟後從宣務山下來。本來山就不高,不過海拔200來米,耽誤不了多少時間。
中軍大帳裡,周遇吉、趙匡、馬二柱、洪正身、田安國等人已經候在其中。
一見葉宰進來,諸人齊齊起身抱拳道:“參見制臺。”
裡面有一人顯得比較彆扭,正是周遇吉。
因為照他的經驗,文官招集大參之時,武將一般都會跪地行禮。可看看左右,趙匡諸人均是微微躬身抱拳而已,遂只得臨時改變隨大流,故慢了半拍以至動作僵硬。
葉宰兩手虛抬,一邊走一邊對每個人點頭致意,笑道:“請坐,我們坐下說。”
周遇吉鬆了口氣,兩眼餘光一直觀察著其他人,見其他人再次躬身也馬上躬身,鸚鵡學舌道:“謝制臺賜坐。”
葉宰這次不再抬手,徑直坐於大案之後,看向周遇吉道:“周將軍,兵部擬的河南賞賜已被內閣透過,其中擢你為參將,陛下批紅‘準’,且稱讚周將軍為‘虎將’。聖旨應該過段時間就到,本督先提前恭喜了!”
周遇吉趕緊起身,抱拳作答:“河南之事末將不敢居功,全憑制臺當時運籌之策,這個參將末將慚愧。”
他表面如此說,內心卻如墜冰窖!葉宰連深宮中皇帝隨口說的話都能知道,那自己發往後軍都督府的呈文?
雖然上面所寫均為自己親眼所見的事實,未有一字為捏造,可……
周遇吉的心突然一硬,想到大不了一死罷了,遂放鬆心情感謝了趙匡等人的恭賀,坦然坐了回去。
葉宰可不知道眼前這個濃眉大眼的忠臣告了自己一狀,含笑等著眾人說完,這才收起笑臉肅然對周遇吉道:“周將軍,前段時間一直趕路,今日才能騰出個休息的時間。本督便想趁著這個機會,與你交交心。”
“制臺請講。”周遇吉側著身體,坐了半邊屁股,面朝葉宰抱拳道。
“好,本督若是說得不對,請周將軍擔待點。”葉宰點了點頭。
周遇吉心頭不禁苦澀一笑,葉宰已經說的很明白了,就是有不妥自己也只能接著。
葉宰道:“既然兵部將周將軍劃到本督麾下,那我們就是一家人。說實話,周將軍能來本督也是欣慰不已。你看這樣行不行?請你委屈一下,出任督標營左營統領之職。”
“啊?”
周遇吉頓時滿臉呆滯,他本以為葉宰會公報私仇,將自己及神機營一千人打入另冊,以後做最苦最累的活,打仗時衝在最前面當死兵。
沒曾想,葉宰竟然讓自己進入督標營,這可是總督的親兵,非最信任的人不得入選!
自己何德何能?就憑敢講真話嗎?
沒等他想出所以然,帳中其他人又開口恭喜起來,以他的感覺,好像比上一次真誠了許多?
周遇吉此人天生就不會轉圜,心中長存的也是老的那一套,即君君臣臣,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