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靠山又硬,自己有能力,為人又正直的官員,不給周丞面子倒也說得通。
張晗疑惑問道:
“按理說,案子在大理寺與刑部之間拉扯,為何周丞卻率先跳出來,這般急迫?”
薛暄看了他一眼,忽然說道:
“各位既在詔衙,應當知道,詔衙上一任督公是誰吧?”
上任督公?
三人對視一眼。
海棠率先點頭,開口道:
“自然知道,上一任督公,乃是宮中掌印太監王震,其掌握詔衙十餘年,算來,你父入獄時,詔衙便是由王震把持。”
王震?
趙都安壓榨腦細胞,終於想起了這個人物。
此人,乃是老皇帝晚年時期,頗為倚重的宦官,據說巔峰時,其身肩二十餘差事,權力頗大,能干涉朝局。
也屬於一代權宦了。
不過在玄門政變中,此人陪在老皇帝身邊,亂軍中被嘎了……死的無聲無息。
之後女帝繼位,馬閻被提拔,接替王震為新督公,大概是這個時間線。
薛暄點頭,平靜說道:
“當年,王震勢力頗大,我父上任大理寺少卿時,王震命人送禮物來拉攏,我父師從董太師,與宮中宦官素來不睦,便謝絕了。
且說了一些難聽的話,因此得罪了王震。”
“而那時,周丞執掌都察院,與王公公走得很近……周丞或是為了討好王公公,才如此。起碼,當時我父是這樣以為的。”
派系鬥爭……趙都安搖了搖頭,明白了原因:
“然後呢?”
薛暄說道:
“見我父死活不鬆口,周丞便又去聯合刑部,一起向大理寺施壓,時間久了,我父也有些承受不住,於是他手下一個評事官便獻策,說實在不行,可以將案子呈送先帝,由先帝定奪。”
劇情接上了!
三人豎起耳朵,卷宗上,曾簡略提及此事,但語焉不詳。
薛暄繼續說道:
“可案子呈送上去後,因三司口徑不一,先帝也不知該如何定奪,便單獨尋了都察院一名姓潘的老御史,命他重新調查這件命案。”
“讓都察院的人查?”張晗驚訝。
趙都安瞥了他一眼,淡淡道:
“先帝既這樣安排,說明這個潘御史肯定與周丞不是一路人。”
就像呂梁也是御史,但與頂頭上司袁立卻完全屬於兩個派系,這種事很正常。
薛暄聞言,點頭道:
“的確如此,潘御史並非周丞的人,而他仔細調查後,發現案子的確判錯了,楊安長期久病不愈,岳氏的確請了鄰居郝氏,尋了術士沈榮救治,但並未下毒。
至於通姦之事,純屬捏造,那楊安只是正常病死。潘御史稟告先帝,先帝見事實清楚,便大筆一揮,做出判決,釋放被抓的岳氏幾人,誣告者下獄。”
案子澄清了?三人先是驚訝,繼而,是更深的疑惑。
海棠好奇:
“案子既已查清,塵埃落定,為何又起波瀾?”
薛暄沉默了下,說道:
“因為王震出手干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