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8章 新船

武裝商船,並不等於商船!

這是一個最起碼的常識,首先它必須具備武裝,而相比於船,有時候炮更貴!

也正因如此,不是所有的船商都願意建造武裝商船,他們頂多也就是在願意在船上加裝幾門輕型火炮。

“確實如此!”

點了點頭,張迪肯定答道。

“正因為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建造武裝商船,所以,才需要官府的鼓勵!”

又一次聽到張迪提及政府的鼓勵,朱明忠示意他說下去。

“所謂的鼓勵,無非就是兩種辦法,一種是官府補貼造船費用,英格蘭就是如此,不過他們是透過對造船用木材等原料免稅的方式加以補貼……”

在張迪講述著英國人如何對船商進口的木材以及瀝青等原料進行免稅的時候,朱明忠的神情中多少帶著些許異樣,他沒有想到,在這個時代,英國居然就有如此超前的“鼓勵航海”的理念。

“當然,與英國不同,江北造船,除木料需要進口外,各種材料皆以自產為主,即便是填縫的瀝青,亦不需要像歐洲各國一般,需要從西印度進口,而是取自煉焦廠所剩油膏……”

提及“煉焦油膏”時,張迪不禁抬頭看了一眼經略,對“煉焦油膏”收集與回收,正是經略的建議,誰能曾想到那些看似沒有絲毫用處的“煉焦油膏”,居然有那麼多的用途,甚至可以從中製取白蠟,那些白蠟的價格遠低於尋常白蠟,正因如此,才使得清河的蠟廠可以製出更廉價的蠟燭。

而對於造船來說,“煉焦油膏”最大用處就是從中製取的瀝青。過去造船捻縫都是由捻匠用油灰和麻捻將船上的所有縫隙塞牢,將船通體用桐油油漆一遍,使之絕不漏水滲水,所用的油灰以桐油與石灰面調和而成,麻捻則是剁碎了的舊麻繩。

這“捻縫”說著簡單,可工序卻頗為複雜,捻匠的第一件工作是清理新船的所有板縫,行話叫“溜縫”。溜縫之後,再往板縫裡填麻捻,行話叫“下麻”。用一種無刃的木鑿子將麻繩沿縫隙反覆敲打,使之入實牢固,再用石灰膏抹平。麻纖是為了防裂,桐油是為了粘合。若是一條大船,需在幾十個捻匠費時數天甚至十幾天才能完工。

而相比之下,用瀝青捻縫卻極為簡單,只需要用沸騰的瀝青“灌入”縫隙中既可。而用瀝青捻縫遠勝過的油灰,因為後者乾脆,炮擊時容易崩裂脫落。不像瀝青相對較軟不易脫落。當然,張迪並不知道,煤瀝青耐久性遠不如天然瀝青,只不過是個臨時的替代品而已。

“所以,在原料關稅、運費上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優惠,但是武裝商船什麼最貴?炮最貴,如果官府能夠低價售給火炮,船商自然願意建造武裝商船。”

見經略並沒有說話,張迪又繼續說道,

“目下清江船廠所造的長10.4丈、寬2.2丈的大鳥船,每艘不過費銀八百兩上下,而若是配一門炮,非但炮身需銀不下二百五十兩,還需要配備三百發鐵彈,值六十八兩,再加以火藥約值二百至三百兩,若配以兩門炮,炮價便超過船價,如此船商非是不得已,絕不願意多添一門炮。”

他口中的鳥船,是現在時下最常見的海船,之所以被稱為“鳥船”,因其在海上航行速度快,形似在海面上高速飛行的海鳥,故而得名。鳥船是從嘉靖時的開浪船發展而來。因為其載重量大,速度快,多被閩粵客商駕乘用來從事遠洋貿易。同時鳥船常常受到沿海海盜的“關愛”,海盜在海上搶奪商人的鳥船後,也使用這種船隻作為自己的海盜船。而相比於福船、沙船等老式船型,鳥船更適應加裝火炮,其可以加裝十幾直至二十幾門火炮,鄭家水軍的主力就是五十餘艘大鳥船。

聽其提到船貴不及火炮的時候,朱明忠微笑道,

“粵林,我知道你的意思是,你的意思是售炮,向船商低價售炮是嗎?”

得益於鑄炮技術的先進,江北的鑄炮相比於其它人,幾乎等於白菜價,甚至就連火藥的價格,也因為原料價格低,加之利用水力生產,所以其價格也相對較低。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