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略,以下官所瞭解的成本,即便是衙署以半價提供火炮,令其建造武裝商船,海商自然不會拒絕,畢竟過去其不是裝炮,或者多裝炮,並非是因為不需要,而是因為炮價委實太貴!裝不起,相比於裝炮動輒既需數千兩,而且每每入港又常為官府刁難,若是經略許民船置炮,令各港官員不得刁難,且又願意低價售其火炮,船商又怎會拒絕?”
聽著張迪的道出的一個個理由,朱明忠自然沒有表示反對,大航海時代海上最肆虐的是什麼?就是海盜,對海外貿易影響最大的同樣也是海盜,甚至各國的海軍偶爾也客串海盜,而中國海商的商船更是海盜眼中的肥肉,因為船上的炮少甚至無炮。
“嗯,向船商提供火炮,倒不是不可以,畢竟,這海軍軍艦不可能日夜護航,在海上航行的時候,船商大抵上還是要靠自己。炮倒是可以給他們,價格也可以低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對於出售火炮,朱明忠並不覺得有什麼,畢竟隨著利國鐵廠的投產,制約火炮生產的原料問題基本上已經得到了解決,而且未來隨著從朝鮮運木時作為壓載物運來的優質鐵礦砂也會越來越多,到時候,隨著新式鑄炮法的推行,陸海軍都會淘汰一批舊炮,把舊炮低價售給船商反倒可以賺上一筆。當然,船商採購火炮還能刺激鑄炮廠的產能,使得炮廠可以獲得豐厚的利潤。
這種利國利民的好事,朱明忠又怎麼可能會拒絕?
“如果要建造武裝商船的話,這造什麼樣的船,才是問題,造鳥船?”
目光投在張迪的身上,朱明忠反問道。
“雖說這鳥船的速度快,適合海上航行,但其船板薄弱甚至可以說不堪一擊,雖說它相對適合裝炮,可這樣船作商船尚且還行,作武裝商船,恐怕就有些勉強了!”
何止是“鳥船”勉強,所有的中式船都是極為勉強,儘管在中國的船型中,現在“鳥船”是最適合加裝火炮的,甚至鄭軍水師就有十數艘加裝二十四門甚至三十六門火炮的“大鳥船”,儘管其火炮大半都是56斤的輕型火炮,8斤以上火炮不過數門,但仍然堪稱中式帆船戰艦的“巔峰”,可惜即便如此,它仍然不適合作為軍艦,即使是充當武裝商船,也有些勉強。
“經略所言極是,這鳥船確實不適合作為軍艦,即使用作武裝商船,其船殼亦太薄的,不過鳥船也有其優點,雖然其堅固不及西洋船,但是寬、廣卻過之同等西洋船,所以,下官以為,可以鳥船為型,借鑑西洋船營造之法,對鳥船加以改造,加龍骨、鋪船肋,置厚板,合兩者之長,既可得到新船,新船可裝炮十餘以至二十位……”
在回清河的路上,張迪就已經在腦海中構思了出了新船的模樣,現在只是將他的構想一一道,甚至在解釋之餘,他還從衣袋內取出有一個記事本,指著記事本上用鉛筆繪製的草圖,向經略介紹著他的構思。
而這正是鉛筆最大的好處,即使是坐在馬拉雪橇上,也不妨礙他繪製新型的草圖,將構思記錄在紙上。而不需要像用毛筆時那樣需要研墨,也不會像炭筆那樣鬆軟易斷。
看著那些草圖,在張迪解釋的時候,作為工科生的朱明忠可以很快的弄明白他的想法以及思路,因為繪製過憲法號圖紙,而且又正在仿繪“勝利號”圖紙,儘管那些圖紙只是部分圖紙,但對於西方船隻結構上的優點早就已經是瞭然於胸,不過儘管如此,他也從未曾想過,將兩者合二為一,結合兩者的優點,建造新式商船。
“……如此一來,這新式商船雖船板較厚,但其載重較之過去有所提升,當然最重要的是其船身較之舊船極為堅固,非但可以抵擋火炮後座,即便是海戰時為炮彈洞船,也不會對船身造成致命的損害。”
不過儘管是結合兩者的優點,但在朱明忠看來,這種新式商船仍然保留了許多中國船的特點,比如中式海船大都是尖底船,越往下越窄,而重炮都是應該放在底層的,以求重心下移獲得穩定,因而難以裝備大量火炮。用於軍艦上,或許這是不足,但是用於武裝商船上,卻沒有任何問題,畢竟,它本身就不需要裝備多少火炮,只不過歐式船橫斷面呈u型,卻越往下肚子越大,所以其裝載量會超出中式商船,不過在速度上,中式海船似乎又佔有一定的優勢。
看著張迪繪製的簡單,在心裡比較著其中的優點與不足時,慢慢的朱明忠的心底卻浮現出了另一個念頭。
“粵林,其實我們可以……”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