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章 中都事

皇的問題,讓所有人無不是一陣沉默,他們不是二十幾歲的青年,不會一張嘴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他們深知追擊西域需要作什麼樣的準備。

“陛下,從西安往哈密,近三千里,若是追擊至哈密,甚至西域,恐怕不下四五千裡,目下清虜有兵不下十數萬,若我大明想要追擊清虜,必將派出不下十萬精銳,十萬精銳每月所需軍糧不下二十萬石,三四千裡轉運……”

“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粟”,這句古諺他們自然不陌生,意思大概是百里以外沒有販運木柴的,千里以外沒有販運糧食的。古人之所以會說這句話,是因為運輸成本。

“運往前線一石米糧,轉運糜費人丁牲口口糧,恐怕不下數十石……”

既便是沒有進行仔細的計算,錢磊的心裡略加合計之後,然後才繼續說到。

“恐怕至哈密時,一石高梁不下二三十兩。”

之所以會說高粱,是因為高梁便宜,而人畜皆可食用,對於軍隊來說,高粱既可以作為士兵的口糧,同樣也可以作為軍馬的口糧,但是成本,成本確實非常嚇人。

“應該是四十兩左右!”

朱明忠直接道出了一個數字。他並沒有說,這個數字是從什麼地方得到的,但眾臣也不會有任何懷疑。因為軍正司和五軍都督府自然會進行相應的計算。但是他們並不知道,這個數字,是朱明忠在後世看到的——這是范家的範毓馪在雍正年間運送軍糧的成本,而且不是運往新疆,還是更近的青海!

從內地到青海數千裡之遙,十餘年間,朝廷不論是北征還是西征,承運軍糧的重任都在范家的身,在范家的努力下運往青海的軍糧每石從起初的40兩降至25兩、19兩。也正因如此,朱明忠才會選擇了40兩這個數字。

“陛下,若是如此,恐怕於西域不宜用兵……”

這邊沈光的話音不過只是剛落,立即遭受錢磊的反駁。

“若是如此,那虜寇於西域休養生息十數年後,於我大明威脅豈不更大?陛下,臣以為,縱是糜費億萬,也必須要要斬草除根!”

斬草除根!

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原則!

如果不能斬草除根,所有人都知道,強大起來的北方蠻人會幹什麼。千百年來,草原的威脅始終籠罩著原大地,從春秋戰國直到現在,從來不曾擺脫過這個陰影。

草原的蠻族像草原的野草似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匈奴滅了有突厥,突厥滅了又有蒙古,蒙古趕走了又有了女真。千百年來,這像是一個迴圈一樣,原的政權或許能用武力征服一個草原民族,能同化一個蠻族。可是用不了多久一個更兇殘、更野蠻的敵人再次在草原崛起。當原強大時,原可以征服他們,但是所要付出的代價卻是極其沉重的。當原王朝弱小時,那些蠻族會侵入原,原會付出更為慘重的代價,像滿清入關後的屠殺。

如何能夠馴服北方草原的蒙古人?

從皇當年遠征遼東的時候,已經開始施展了計劃,但那是蒙古人,現在蒙古人的力量不足為懼,也許,用幾十年,甚至百年的時間,可以征服他們。但是清虜呢?

他們佔據西域,會不會成為另一個蠻族?

他們會不會再一次侵入原?

儘管有錢磊的反駁,但是沈光這位弘光時的工部郎,以閩王府從官入朝為官的工部侍郎,便再次進言道。

“陛下,臣以為陛下有馬踏匈奴、『蕩』平西域之宏願,實乃為我大明千秋萬代之安危。但如今原初定,正是天下百廢待興、百姓休生養息之時,實在不宜再起兵事,且用兵西域,糜費恐怕不下億萬,還請陛下為天下萬民著想,三思而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沈從的一席進言立即讓在場的其他幾個大臣也跟著附和起來,他們並不都是和沈從一樣是出身閩府的官員,同樣也有不少淮系官員,他們之所以不願興兵西域。

“沈侍郎所言甚是,臣以為,我朝既然用兵西北,必先以陝西為重,待陝西克復之後,理應讓其休養生息,至於西域,可以徐徐圖之……”

“臣附議……”

在一陣附議聲,朱明忠看到顧炎武等人,同樣也是在猶豫著。他們之所以猶豫,是因為他們知道,清虜竊據西域對於原的威脅,這個威脅不僅僅是眼下的,同樣也是將來的。

千百年來,為了平定北方的邊患,原王朝可謂是勞民傷財,可即便是如此,也從未解決過北方的邊患。從蒙古人到滿清,兩次奴役,兩次明的淪陷,兩次億兆百姓慘遭殺戮的教訓告訴他們,北方邊患不除,原不可安生。

但是現實同樣也在告訴他們,征服那些野蠻人需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不僅僅只是勞民傷財。甚至可能讓原王朝大傷元氣。他們甚至想到有朝一代與蒙古人之間的戰爭,儘管最終讓蒙古人不再對原構成威脅,但是大明同樣也是元氣大傷,甚至若非是如此,又豈會放鬆了對奴爾幹都司的警惕,讓女真崛起?

“北方的邊患必須解決,否則,他們必將為患原!所以……”

話聲略微一頓,朱明忠才再一次吐出那四個字。

“所以,我們才要驅虎吞狼,一勞永逸的解決北方的邊患!”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