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章 長幼

知道不能再用妄顧人倫去辯解的閻爾梅,略加深思,然後說道。

“陛下,若是實施長子繼承,那麼幼子們離家後迫於生計,必定會分散流落,居無定所,如此一來,就帶來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縱是勳貴也要面臨著長子或是因病早歿,或是因意外早歿,或是死於戰爭的可能,即使地位很高的勳貴也無力逃脫這些,而長子早歿,依次由長孫、次子、幼子或其她家庭成員依序遞補,沒有繼承人的話可依據其遺囑經由陛下恩准後由其近親繼承其封地封號。過去其家人齊聚於一地,自然沒有什麼,可幼子們離家後迫於生計,很有可能不知去向,況且他們分散於各地,一但主家長子早歿,到時候應該由誰來繼承爵位?這勢必會引起繼承混『亂』。別說是普通勳貴之家,就是皇家,將來恐怕亦難免俗,當年武宗無後,世宗襲位就是前車之鑑!”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閻爾梅的提醒,讓朱明忠一愣。

武宗無後,世宗襲位!

當年為何會立世宗?世宗真的是第一順位繼承人嗎?

第一順位繼承人,想到這個詞朱明忠笑說道。

“這個簡單,愛卿這麼一提醒,朕反倒是忽視了我大明的皇位傳承,朕明日就會下旨宗人府與內侍府共同擬定《皇位繼承法》,這個原則就是根據嫡長子繼承的原因,即是從……”

原本想要說朕的後代,可話到嘴邊,朱明忠便還是改口說道。

“以朕的嫡長子為第一順位繼承人,然後按照長幼繼承王位成為繼承人,這個順序先是朕的兒子,然後再是我大明宗室按照宗枝遠近排列。這個順位繼承,每年都要進行更新,一但制定成憲,自此之後,我大明皇位繼承,就必須以此法為準,如此,當年魯王監國與隆武衝突的舊事,也就可以從此避免。”

相比於英國在18世紀制定的《皇位繼承法》,皇明祖訓中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實在是太過粗略,也正是這種粗略帶來了眾多的問題,尤其是清虜入寇後,江南文武更是爭相立君。只有用法令的形式確定繼承權,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文臣武將“立君勸進”的心思。

原本朱明忠是想侷限於自己的子嗣後代,但是想到自己名義是崇禎的兒子,不能那麼幹脆利落的把宗室完全撇開,而且將來他們分藩海外,還需要靠著海外各藩也有權繼承大明皇位,來加強與諸侯國之間的聯絡,就像後世的英國,由於歐洲各國王室通婚的結果。很多歐洲國家的君主和王族也有權繼承英國王位,而且超過900人都有資格繼承王位。

有眾多的繼承人這倒也不是什麼壞事,如果加以『操』作的話,還有夠加強與與諸侯國之間的關係。這個繼承權權讓他們明白自己不僅僅是諸侯國的大王,同時還是大明的皇位繼承人。

“至於勳貴嘛,可以《皇位繼承法》的順序繼承為原則,勳臣家自行編定家譜,順序繼承為原則,編定順序繼承人,而幼子們在離家之後,他們的責任就是要書信告知主家自己的位置,子女生育情況,以便列入的家譜,供主家編定順序繼承人。”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操』作的時候,必定會面對一些問題,可是朱明忠有制度總好過沒有制定,相對嚴格的順序繼承,可以確保勳貴家族傳承,最終他們會成為大明的貴族團體。

“當然,朕相信,那些幼子如果離開了主家的庇護,前往殖民地的話,他們很有可能會創造出不遜於祖先的功業,他們中的許多人,可以成為……”

想到現在正在似定的諸侯國的章制,朱明忠笑看著閻爾梅說道。

“當然,諸侯國雖是自理內政,卻不能擅自封公侯,這些都要請示中央朝廷,不過雖不能封公侯,但是可以封君的,君的封號於諸侯國內不比封侯低,也不在、朝廷限制之內。封君、封士,也是都是諸侯新貴,用卿。”

頗為親近的喊著閻爾梅的字,朱明忠笑說道。

“朕沒記錯的話,用卿你除了長子于軍中服役外,尚有幼子數人,若是他日其往諸侯國闖『蕩』,不定亦可於那裡得大王封君。如此豈不更好?”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