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施捨的個舉動立即驚動了周圍的乞丐,哄得一聲,那些乞丐全都圍了過來。各色各樣的破碗都舉了過來,嘴裡頭都在那裡唸叨著菩提保佑,唸叨著善人。
而坐在那的趙國賓只是留神看著,他看到女孩面露難色,似乎是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人,好一陣子才從桶裡拿出土豆來,每人給一個,既便是如此,也不夠人分的。分到的固然在那裡感激著,而沒分到的則罵罵咧咧的說著難聽的話語,被人罵了的女孩不言聲的提著空桶又回了家。
看著那些罵罵咧咧的乞丐,趙國賓的眉頭一擰,心底便是一陣不快。這兩年,這種從江北傳出來的土豆,因為從種到收只需要60來天,若是施足了肥,一畝地產個二千多斤,實屬再平常不過,所以在大江南北種的百姓越來越多,如果這些乞丐,那怕是隻租上一畝官田,種上一畝土豆,即便是施肥不足,也能收個千多斤,又豈會像現在這樣,在這裡忍飢挨餓?
都是慣出來的!
趙國賓的眉宇間閃動著一絲怒容,瞧著那些乞丐的時候,臉色變得的也越發的難看。
“固然可憐,但更為可恨!”
聽著那些沒有得到施捨的乞丐們的罵聲,趙國賓在心裡暗自這般尋思著,那眉頭越來越緊,一旁的家僕瞧見了,便輕聲勸道。
“大爺,您不是不知道,這承平的時候,這乞丐,又有幾個是真正遇著難了?你瞧吧,越是這太平盛世,這乞丐就越多。”
年過五十年家僕顯然比趙國賓見識多些,見大爺滿臉的不快,自然要勸說一番。
“越是這太平盛世,這乞丐就越多?”
趙國賓先是一陣詫異,隨後像想通似的說道。
“是不是因為家家都有糧食,所以,他們才願意施捨?既然有人願意施捨,那自然有懶漢閒人願意厚著臉皮吃這口飯?”
“大爺,太平盛世的,但凡是個良善人家出來的,不是碰著了災,誰會出門要飯?就拿報紙上說的,陝西的難民,他們都到不了開封,在洛陽的地界上,這邊剛安定下來,那邊就租官田了,又有誰願意當乞丐?”
家僕的話,讓趙國賓略微點下頭,雖然他沒怎麼接觸過乞丐,可最起碼這個道理不假,不著碰著難處,沒有誰願當乞丐,可現如今又有什麼難處能把他們逼到這地步?
即便是身無分文從陝西逃來的難民,他們租用官田,官府不但給糧、給種,甚至還給農具牛馬。當然,最後,這些都需要他們償還,可卻也能讓他們衣食無憂。對難民如此,對尋常百姓同樣也是如此,掌握大量官田的地方官府,希望把土地租出去,只有如此,才能獲得遠超過田賦的地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些人為什麼不租?
不僅僅是因為太懶,同樣也因為……想到先前那個女孩,想到那些乞丐言道著的言不由衷的“善人”的言語,趙國賓似乎知道了,為何即便是在這個小集上,也會有十幾個乞丐。
究其原因,再簡單不過——善人太多!
太平年月,誰家裡都不差那麼幾口飯,他們樂意透過這種方式去換取別人的“祝福”。
如果有那個閒錢,為什麼不在“聖廟”裡捐出去,然後用作“養濟院”、“漏澤園”還有“惠民藥局”?“養濟院”,就是負責收留城市中的寡孤的福利院,至於“漏澤園”就是公墓,免費埋葬過世死者,而惠民藥局,可以免費看病和免費領取藥品,都是沿襲明朝的舊制。
如果他們有心的行善,為何不在那裡行善,偏偏去救濟這些懶人閒漢?因為養濟院只養老弱寡孤,不聞賢漢,因為他們想要換一聲“善人”。而最可恨的還是這些乞丐,他們利用的正是他人的善心,他們所圖的就是不勞而獲,甚至……想到曾於報紙上看到的一個“採生折割”的案子,趙國賓的面上盡是怒色。
或許眼前的這些乞丐,從來沒有辦過“採生折割”之類的事情,但是那些惡丐,正是出於這些人。
突然,趙國賓回頭看著家中的老僕說道。
“梁叔,你過去流難的時候,可曾要過飯嗎?”
當然要過飯,聽老爺這麼問,老梁頭不禁嘆氣道。
“老爺,其實,這乞丐之中可憐人有,可更多的卻是可恨之人!”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