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不解的看著陛下,張煌言顯然沒有想到這一點。
“當年朕廢除科舉之後,這士紳與皇家的聯絡也在某種程度了被割裂了,士紳作為地方精英,一直是官府管理地方的助力,現在儘管設立了諮議局,把這種助力正式化,但是諮議局卻有可能導致地方勢力,導致地方離心,這都是有可能的,如何加強士紳與朝廷,與皇家的聯絡呢?”
陛下的反問,讓張煌言陷入沉默,當年廢除科舉之後,何止是割斷了士紳與朝廷的聯絡,根本就是讓很多人離心離德,尤其是廢除科舉後,許多不知將來如何計程車紳,更是迷茫至極,儘管現在他們中的許多人紛紛轉入商場,而且隨著學校的興辦,他們中的不少人轉入教育,可那種割斷的是生硬的。
“而太平紳士則提供了一個紐帶,因為它的冊封是以朕的名義冊封的,儘管不像過去科舉晉身有俸祿,但畢竟是頭銜,是榮譽,我想這應該能讓一部分人滿意,而且無論如何,朝廷都能夠坐享其利,畢竟,無論是他們助學、修橋、築路亦或是資助孤寡,官府都能坐享其利,而且也有助於民風向善,這是好事!”
“陛下苦心,臣方才得知,實在是臣愚鈍。”
恰在張煌言請罪的時候,魚上鉤了,在收線時朱明忠繼續和張煌言聊了一些其它事情,最後又語重心常的說道。
“忠義公,你是我大明的勳臣,是世襲罔替、與國同休的,咱們興乾朝的軍功侯,大抵上都只是略通文墨,很多事情他們看不清楚,你要告訴他們,不要把眼睛盯著這些事情,他們是大明的勳貴,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是天下官民的榜樣,勳貴……”
沉吟片刻,朱明忠看著湖面說道。
“他們現在只是勳,但不是貴,什麼是貴……可不僅僅只是有錢那麼簡單!好了,等到今年的勳貴會議的時候,朕自會有話對他們說的!”
在張煌言告辭之後,朱明忠看著湖面,然後看著身邊的和圻,他已經十二歲了,再過四年就要就國了。
“和圻,你告訴父皇,誰才是皇家之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正釣著魚的朱和圻思索片刻,然後答道。
“皇家替天牧民,民受制於皇家,所以民非皇家之友,大臣不過是食君之祿,與君分憂,不過名利驅使,所以其亦非皇家之友。”
兒子的回答,讓朱明忠略點下頭,儘管沒有人告訴過他什麼是“帝王術”,但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紀那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讓他學會了很多東西。
如果說,歐洲皇室與中國皇室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就是前者很清楚自己的朋友是誰,至於後者,卻總在這個問題上徘徊反覆。
每一個群體都有自己的基本盤,皇帝的基本盤從來都不是普通百姓,對於普通百姓而言,他們只需要知道皇帝是天子,皇帝是替天牧民的就可了,這才是統治者的本質。
至於大臣,無論是“食君之祿,與君分憂”或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都道出了大臣的本質——有更好的待遇,多數大臣會立即跳槽,所以才有了“士大夫投敵爭先恐後”的說法。
不在於忠誠於否,而在於本質,就像後世的人才於企業間流動跳槽一樣,公司只是他們拿工資的地方。
讓那些拿薪水的人與公司共存亡呢?現實嗎?
如果說來自21世紀的朱明忠,在未來學到了什麼,除了領先於時代的科學知識之外,最重要的恐怕就是明白,要求天下所有的大臣都要“事君以忠”,都要“身許君王”,其實不過只是奢望。
人生自古誰無死?
可願意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過也只有那麼一些人罷了,絕大多數所謂“忠心耿耿”的大臣,實際上,與後世的許多公司職員一樣,他們能夠在面對誘惑時抗拒誘惑,在公司面對危機時,不倒向敵營,出賣公司利益,就已經算是“忠心耿耿”了,至於苛求他們與公司共存亡……
“千里來當官,只為吃喝穿……”
回頭看著兒子,語間略帶著絲許嘲諷,朱明忠又問道。
“那誰才是皇家之友呢?”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