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就坐在側門口石階邊上,一坐下便雙手抱頭緩了幾口氣。再抬頭時,章有銀已經把布袋卸在地上,把布袋裡沒賣的苦瓜和紫蘇拿出來。最後像是偷偷給人看寶貝似的,把背簍朝吳嬸子傾倒給她瞧。
背簍底部都是用姜葉子墊著,仔姜的泥土處理的幹淨,白嫩嫩的皮肉帶著嫩芽上的水紅,一下子就瞧進吳嬸子的心坎上了。
“這……真的!這是你家自己種的?”
章有銀很驕傲的點頭。
李瑜本準備張嘴,但章有銀已經承認,那也就算了。他聽周家老爺子嗜姜,想來也可以考慮長期買賣。
吳嬸子見李瑜也點頭,霎時不經多看他一眼,“你這是……”
但嘴快的吳嬸兒很快就意識到這是人家發財的機密,和很多世家家族裡的膳食食譜方子一樣,都是秘密。
吳嬸子壓下激動又想探聽究竟的心情,“怎麼賣的?”
章有銀瞧李瑜,後者道,“八十文一斤。”
吳嬸子沒好氣地覷他道,“你怎麼不去搶?你當你這賣的金子?”
“老薑可比仔姜貴,老薑從藥鋪買一斤也就三十幾文。一般仔姜價格只在老薑一半。”
都說姜還是老的辣,老薑做烹飪去腥更加受歡迎,再說老薑還能過冬儲存,三年的老薑再炮製一番還能入藥。價格比仔姜高且穩定。
這一砍就砍了一半的一半,吳嬸子自然不會覺得這麼便宜,但可以慢慢往上加試探底線。
而李瑜說的篤定,其實內心也忐忑。要是賣姜的錢能填補人頭稅的缺口,他心裡倒也沒那麼憂急。
姜要是賣的好,還能買點肉給孩子和男人補補油水。
尤其是章有銀接下來一個月都會接秋收苦力重活,不提前補補身子鐵人也受不了。
他急需要錢,八十文一斤看似獅子大開口,但實際上對有錢人不算什麼。千金難買心頭好。而老天也讓他聽到了那老爺嘴饞仔姜的很。
所以李瑜即使心裡沒底,仍舊十分肯定的報出了價格。
面對吳嬸子的譏諷,李瑜全當沒聽見,只回複道,“在北方是您說的這個道理,但北方的仔姜不說運來就壞了,即使能運來這成本也會增加。嬸兒您也是懂行的老手,自然知道我們這兒多難種活生薑。”
“ 我這點生薑還是種失敗了六年,今年才得這麼點。”
“說八十文一斤其實想圖個開門紅,我身體也吃不消走不動了,不然我去別家問問保證不愁賣。也是我和嬸兒有緣,不然碰見別人就碰不見嬸兒了。想來也是嬸兒誠心感於上天,全了嬸子的忠心為周老爺排憂解難。”
吳嬸子面色松動了。
這哥兒竟然穩得住。看著年歲也不大,這番有條有理的話說出來,吳嬸子反而有種以大欺小的羞臊了。
她心底本也覺得物以稀為貴,但一口應下總覺得自己處於下風,虧了。總得砍個價格免得對方漫天要價,顯得自己是個大肥羊好宰一般。
可李瑜越說下去,她越覺得自己運氣好,賺了。
李瑜抿了下口幹的唇角,繼續道,“剛剛湊巧聽您府上的老爺喜歡仔姜燒菜,這恰好就是瞌睡來了遞枕頭,總比千裡迢迢跑外地省力不少。您這會兒買去燒菜,給老爺一個驚喜,賞錢定少不了。”
吳嬸兒已經笑了。
“你這哥兒嘴皮子真溜。”可惜這服身體拖累了。
吳嬸兒見這仔姜沒洗,越發瞧李瑜心裡是個有成算的,洗了更白更水靈,可放不了兩天。沒洗,她就能有法子多儲存五天,完全可以變著法子滿足老爺的口腹之慾。
吳嬸兒很爽快地就把背簍裡的仔姜全買了。
五株生薑也不多,過稱時稱星打得旺,吳嬸兒看得更喜歡了,一共才一斤三兩。
大周朝是一斤十兩,這仔姜得一百零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