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五章 指日可待

我想了想,回通道:按你的描述,我的工作還挺輕松呀,其實就是向她們再表述一遍我的構想嘛,感覺我的工作是多餘的。

看完我的私信之後,管理員又發來了一封私信:不要這麼想,你的工作不多餘,作為首倡者,你的理解肯定更為深刻,也更為精確,這點是不容置疑的,大家需要你的把關,別把自己看的那麼沒用。

這位管理員還是挺有人情味的,這個鼓勵倒是讓我很受用。既然她讓我去指導各個專業小組的工作,為她們“答疑解惑”,那我就去吧,雖然大家都是匿名的,但有人聊天還是不錯的,而且都是一些高手,和高手交流自己也能提高。

儒馨表示,她也收到了這樣的私信,管理員讓她“深入一線”,和專業小組裡的組員交流心得,幫助産品模型的修改。

“看來我們的任務都差不多呀。”我對儒馨說道。

“是呀,畢竟我們兩個是一起的。”儒馨說道。

“那我們要不要加哪個專業小組呀?”我問道。

“我原來是學生物工程的,倒是可以加入感覺傳達小組,再加上我的建築學知識,應該是可以勝任部分工作的,至於你嘛,你可以加入風險評估小組呀,參與制度設計,幫助規避法律風險。”儒馨給我出主意。

“嗯,好主意,我本來還想新設一個法律小組呢,聽你這麼一說,看來沒必要了。”我說道。

“哈,在這裡,並沒有太多的地方要用到法律知識吧。”儒馨說道。

“感覺我學的東西沒啥用。”我有些失落。

“只是在這裡用處不大而已,即使用處不大,不是也有發揮作用的地方嗎?”儒馨拍了拍我安慰道。

“嗯,我明白,我已經申請成為風險評估小組的一員了,她們給我安排了幾項工作,總算覺得自己還有點價值了。”我說道。我其實與每個組都進行了密切的交流,不過是以顧問的身份交流罷了,唯獨在風險評估小組,我既是組員又是顧問,與那些根本不知道身份的人在一起討論問題,規劃設計,我都不知道這個小組裡有幾個人,我們只能看到通訊記錄而已。

“你的工作進展如何呀?”我問儒馨道。

“很順利,同伴們都很給力,組織裡面果然是人才濟濟,我們算是投靠對了地方。”儒馨說道。

“看來你很開心吶!”我說道。

“是呀,照這個速度,半實體化指日可待呀,目前唯一的不確定性就是貢獻度如何界定。”儒馨略有所思。

“這個要等所有工作結束以後吧?那樣才能論功行賞,而且,市場營銷也算貢獻呀,看看怎麼算吧,肯定有一個科學的界定方法,讓所有人都心服口服。”我說道。

“我也相信組織有這個處理能力。”儒馨也抱有期望。“現在我們也可以透過自身的影響力參與到規則的制定中去呀!比如說,我們可以建議提高首倡者的貢獻權重,這樣對我們就比較有利,你說是吧?”她已經開始算計了。

“嗯,有道理,我們作為顧問,確實可以對這個過程施加影響。還有,銷售方面,也可以建議更高的分成,提高大家推銷的積極性。”我說道。

“對,這點也是要提的。”儒馨接話道。

……

要實現這個半實體化專案,其中最關鍵的有兩點:一是實體互動裝置的獲得,這是最基礎的一步,沒有實體的裝置,如何對實體世界施加最終的影響呢?二是神經性程式的編寫,能讓人的感覺與機器感測器融合在一起,這樣才能有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覺。想當年,這兩點我們一個也沒有克服——既沒有搞到裝置,又沒有編出程式;而現在,第一個難題一下子被我們強力的組員給解決了,解決的簡直是輕松加愉快,再一次佩服她們的能力,這些人真是深不可測呀!我也不知道她們是透過什麼渠道搞到的實體裝置,我沒問,她們當然也不會主動透露,我猜這很可能與已經實體化的成員相關,她們生活在實體世界裡,應該比較容易搞定到裝置。

搞到實體裝置之後,剩下的事情就容易了,相關程式的編輯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神經程式的編輯複雜得超乎想象,但並不是不可完成的任務,儒馨所在的那個小組協同其他小組一起攻堅克難,正在迅速地戰勝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專案成功真的指日可待了。

也正是因為專案進展順利,我們才有閑心在這“斤斤計較”那一點利益,其實我們並不是很在乎這些額外的積分,只是我們要在新環境中展現出一種姿態,一種“積極進攻”的姿態有助於我們提高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