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六章 1號“原型機”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經過一段時間各個小組的緊張準備,第一個“原型機”做成了!它可以說是凝聚了大家集體智慧的精華,效果會如何呢?現在需要人們來試體驗。

於是半實體化專案組進行了一場抽簽,隨機選取體驗者,我和儒馨作為顧問自動獲得體驗資格,不需要經過抽簽,這就是顧問的特權呀!抽簽完畢之後,抽到資格的人就獲得了一個進入許可,可以自由進出1號原型機50分鐘,我和儒馨與別人一樣,也只能體驗50分鐘,50分鐘之後,系統會暫時關閉,那就是大家總結經驗並提出改進建議的時候了。

我迫不及待地進入了1號原型機“體驗新生活”,選擇同意了幾個協議之後我就看到了初始介面,只見在初始介面有三個選項,分別是擬人模式,擬物模式,旁觀模式,這三個選項只能選取一個進入系統,肯定會讓有選擇強迫症的人抓狂,要是都能選該多好哇!盡管我知道實體世界當中是做不到這一點的,那裡的人們同一時間只能出現在一個地方,幹一件事,真是可悲,就這樣我們還這麼想去,真是夠賤的。

我定了定神,驅趕了這些雜念,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擬人模式,半實體化要模仿的主要就是這個嘛,盡管擬物的程式更容易製作出來。

選擇擬人模式進入之後,我來到了下一個介面,這個介面有兩個選項,一個是自然人,還有一個是異體人,所謂自然人就是延續了古代人類身體外形特徵的人,這個外形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也可以說是——正常的人,或者被稱為保守的人;而異體人嘛,就什麼外形的都有了,是人類選擇的結果,人們在實體化的時候可以想變成什麼樣子就變成什麼樣子,反正所有“肉體”都是定製版,一切全憑她們選擇,只要不違背生理學和物理學規律就成,所以這可以說是實體世界最“靚麗”的風景線,各種奇形怪狀的身體把審美觀和生物學詮釋到了極致,真是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各種奇葩的造型爭奇鬥豔。

我看過一些這方面的資料,對這方面有一定的瞭解,我個人倒不是很喜歡這些“人造”的怪異身體,原汁原味的自然身體不是更好嗎?盡管這樣有可能會被嘲笑為沒有創造力,不過,別人的嘲笑對我來說又有什麼關系呢?我考慮了一番,選擇了自然人。

由於只是原型機,很多地方做的還比較粗糙,比如說,身體是隨機構建的,不能由自己設計,這點我是最討厭的,不能捏一個自己喜歡的樣子多難受呀!不過以後的成熟産品肯定會有所改進,在此就先忽略。我進入了場景,一邊還期待著自己會是什麼樣子的,這和模擬器差不多,也是以一個人物為載體“看世界”,只不過這次看到的世界是真正的實體世界。

睜開眼睛一看,視覺連線已經建立,耳朵也能聽到排風扇的聲音,我向四周觀察,發現這是一個房間,目測了一下,大概是20尺乘20尺的大小,高度為5尺左右,這空間感知能力也不知道準不準,管它呢,反正也差不離。這個房間的地面是黃色的,牆面是白色的,天花板是淡藍色的,看上去還蠻清爽的,房間裡還有一些別的陳設——幾個色彩斑斕的立方體,一個灰色的小推車,一紅一綠兩個圓球,還放了幾盆深藍色的植物,莖幹上面開著鮮豔的花朵,五彩斑斕的花瓣把房間點綴得有了一絲活力,深深一聞,花朵果然還帶著一縷香氣——我也不知道這算不算香氣,姑且這麼認為吧。除了花香,這個房間裡就再也沒有什麼別的味道了,或者說我沒聞到。

這還是我第一次進入實體世界中的房間,真正存在的房間,由物質構成的房間!這個房間給我的感覺與模擬器裡的有何不同嗎?我想了想,確實有點兒不同,尤其是聽覺,這是真正的聽見了“東西”,這個排風扇的聲音雖然我在虛擬世界中就很熟悉,但是親耳聽到又是另一回事兒了,感覺聲音更加“立體”,細節更加飽滿,在視覺上也同樣如此,那些熟悉的物體看上去都更加細膩,更加真實,似乎能感覺到更多資訊朝我湧來,然而解讀起來卻毫不費力。我不自覺地指揮著這具“身體”挪動了一下,我聽見了熟悉的腳步聲,我自己這具身體發出的腳步聲,我往下一看,看見了一雙長長的腿,面板黝黑,腿的盡頭是踩在地面上的腳,仔細感覺,還能覺察到腳面傳遞給我的壓力,這是星球的重力呀!我開始連貫行走,一步接著一步,我能遙控這具身體的移動,四肢都能操作了,手可以很靈活地貫徹我的意志,我輕松地抓起了一個紅色的球,稍微瞄準了片刻,計算軌跡,然後朝著綠色的球扔了過去,綠色的球被精準地砸中了!兩者相撞的清脆聲音傳到了我的耳中,我無意識地雙手一拍,又發出了一陣響聲,於是我又拍了幾下,還拍出了節奏感,我“奏出”了一首最簡單的曲子,當然,也只有我自己覺得這還是“曲子”。

這還只是半實體化達到的效果,如果真正實體化又會是什麼感覺呢?是不是跟這一樣?我腦子裡胡亂地想著,一看時間,已經過去了35分鐘,不得了!時間過得真快,我都還沒看到“自己”隨機成了什麼樣子呢?整個房間也沒個鏡子可以讓我注意自身儀表,也沒有窗子讓我看外面的世界,就是一個封閉的空間,這點以後要改進。到處摸了摸,感知了一下各種物品的手感,每摸一下都給了我一種“實在”的感覺,就是這樣的到處摸、到處聞讓我花了整整35分鐘!

剩下的15分鐘,我還是去擬物模式看看吧,於是我退出了擬人模式,回到了主介面,然後選擇擬物模式進入。這個程式的退出介面設計得很巧妙,只要立在那裡一動不動,腦子裡默默地想,介面就會彈出,完全是“意念”控制的,這個設計值得保留。

擬物模式中再也沒有次級介面,直接就進入了實體世界。當時設計的時候她們就說擬物模式裡的機器載體都是一樣的,不搞特殊,這樣採購起來成本也低一點,搞一樣的裝置就可以了,相對簡單。

一進入實體世界,我就又看到了一個房間,大小和第一個房間差不多,陳設也類似,但是植物盆栽變成了大盆栽,數量也比之前的那個要多幾個,盆栽的植物卻沒有開花,也就聞不到花的香味了。我可以清楚地感覺到我並沒有和機器完全融合,我只是獲取了機器的操作權而已,可以操作它,接收它收集的資訊,就像在那個1號國家野生動物研究中心裡操作機器一樣,只不過這次的機器體積更精巧,感測器更豐富,操作的自由度更高,還沒人在旁邊嘮叨。由於機器的體積比較小,每一樣物品在我“眼裡”都顯得更巨大,因為我知道它們原本的尺寸,把機器縮小一些是我們有意為之的,這樣可以在同樣的空間裡有更大的活動範圍,看起來也就更自在一些。

目前的機器可以前進、後退、飛行、降落,比“人”的自由度還高,至少我剛剛操作的那個人是隻能在地上走的,我們這個物種本來就不會飛,也許有些異體人能夠飛翔吧。這個機器飛起來聲音還很小,只有一點輕微的動靜,而房間裡也沒什麼其他的聲音,顯得比較單調,這一點可以整改。要多給這些空間裡新增“色響味”——更美的影象、更悅耳的聲音,更多的味道,這樣才能充分調動感測器進行感知。

不知不覺我在裡面待了10分鐘了,時間真是不經用,是不是一旦實體化了,時間就過得更快了呀?

我最後操作這個機器挪動了幾個物體,把一些陳設給變動了一下,顯得我來過了……然後我就退出了擬物模式,在主介面進入了旁觀模式,這等於是不能操作任何裝置與實體空間進行互動,用一句話形容就是“只能看不能摸”,只能感覺不能“動手”改變什麼,我進的是一個同樣的房間,裡面有一個可操作機器,那個機器正在到處飛來飛去,橫沖直撞,很多東西被撞的一團糟——顯然是另一位體驗者正在“野蠻”操作。這是我發現房間可以切換,然後我開始切換房間,觀察不同房間中人們的行為,可惜每個人最多隻能旁觀6個房間,當時之所以這麼設計是為了防止被試人數暴露,真是處處體現著保密精神。看完了這六個房間,沒有一個人選擇了異體人。

50分鐘的總時間到了,我們還在程式裡的人自動被彈出了系統,又回到了熟悉的虛擬世界裡,我們的各個程序被恢複了,一切如初。我們的這些小組確實厲害,把一切都過渡得如此平順,讓人不會有絲毫不適,這能耐,比那個自稱業內最專業的多傑拉組都要厲害,這個組織果然是高手的雲集之地,現在我們已經很有體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