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七章 成功推向市場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1號原型機大家都體驗完畢了,紛紛提出了改進建議,我也不例外,我們的建議被彙總到一起,然後人們就根據這些建議著手下一步改進。有了第一次的經驗,第二次改進的速度有了很更大提高,短短幾天功夫,2號原型機就完成了!

換作是平時,即使是等待幾天我也覺得時間過得非常漫長,但是現在,經過了這幾天對工作的參與,我絲毫沒有覺得不耐煩,也許是原來的生活太無聊了吧,每天都在幹著單調的事情,要麼就在推銷業務,要麼就是在開發新産品,要麼就在研究實體世界的資料,要麼就在公園裡散步,似乎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事情可做了。可現在,為什麼就覺得充實了呢?我明明也是做著差不多的事情吶?這不就相當於是在研發産品嗎?和我原來有什麼區別?人心真是個複雜的東西。

2號原型機針對我們提出的那些意見做出了改進,整個系統更加細膩,在擬物模式下,可以自由設定裝置的顏色;在擬人狀態下,可以自由“捏人”,不管是自然人還是異體人,都能進行個性化設定,有多個引數可以自由調節,只是如果選擇了自然人,那就對引數變動範圍有所限制,否則的話那個形象就沒法兒看了——根本不像自然人,如果選擇了異體人,那就幾乎隨便怎麼“捏”了,各種怪異的造型都能捏出來,想要什麼樣的體型就有什麼樣的體型,想要什麼樣的體味就能有什麼體味,想要什麼樣的嗓音就有什麼樣的嗓音,想要什麼樣的面板就有什麼樣的面板,一切都隨心所欲,只要不違反物理和生理極限即可。

2號原型機開放的體驗時間要比1號原型機長,為200分鐘,足夠我們體驗更多的內容。我再一次進入了該系統,初始介面依然為三個選項,分別為擬人模式、擬物模式和旁觀模式。擬人模式裡面仍然包括自然人和異體人兩個選項,其實我們所“附身”的這些“肉體”也都是機器變的,只不過這些機器比那些擬物機器更高階,屬於變形機器,它們可以變成各種我們想要的樣子,任何我們想要的顏色,任何我們想要的表面質地,是貨真價實的高科技,價錢也很貴,正因為這種機器人有這種特性,所以我們才能隨心所欲地“捏人”,能搞到這種東西真是不簡單吶,想當初我們連一般的互動型機器都搞不到,哎!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

這次我選擇了異體人,之前我沒有有體驗過這個選項,這次一定要先嘗試一下。進入了異體人介面,就出現了一個自然人的模型,我就要在這個自然人模型的基礎上將其修改成為我中意的“異形”,當然,我想把它變成普通的自然人也是可以的,但那樣的話又與直接選擇自然人有什麼區別呢?

該捏一個什麼樣的異體人好呢?我陷入了沉思……大概幾秒鐘過後,我知道我不能在這上面浪費太久時間,於是我隨機生成形態供我選擇,不滿意就繼續隨機生成,直到滿意了為止。終於,經過10秒鐘的高速選擇,我選定了一個比較中意的形體,我又對此略作了一些修改,這就是我這次的形象啦!

一個全身肌肉發達、面板緊致、六肢粗壯、身後還帶著一條長尾巴的紅褐色大塊頭,引數上顯示這個家夥的身高為3尺,這已經大大超過正常人的身高了,我心想要是再高的話房間就裝不下了,這個大塊頭的頭上和背部還有濃密的黑色毛發,一看就相當粗狂有力,我還特意把她的聲音音調調低,這樣顯得更雄渾,反正我這次就是要捏出一個狂野風格的家夥出來。又略微修飾了一下其他細節,我對此造型非常滿意了,於是就進入了實體世界。

只見這次我來到了一個比之前更大的房間,面積更大,高度更高,房間陳設倒是與之前一樣簡陋,只有幾盆植物、幾個大方塊和幾個球體。原本我還擔心沒有施展空間,現在我可以在裡面兜圈子了!我熟練地操縱著這個大家夥在裡面奔跑,她奔跑的聲音聽起來非常響亮,只有龐然大物才會發出這麼大的響動,我指揮這個“肉體”一腳就踩碎了一個圓球,踩碎圓球的那種感覺被清晰地傳遞給了我,比破碎的聲音先讓我感覺到,圓球碎片硌腳的感覺隨後也被傳遞給了我,感覺非常清晰,又很有層次感,感覺也很細致,太棒了,在虛擬世界裡的那種模糊感覺一掃而空!2號原型機的精細化處理做的相當不錯!

然後,我隨手拿起了一個方塊,在手上掂量,感覺這個物體的重量,但是我卻只能感受到壓力的大小,卻掂不出分量,反正拿在手上都顯得很輕松,毫無勉強的感覺,是我的身體力量太大了嗎?導致這點微小的重量難以察覺?我四周看了一圈,也沒發現什麼很有分量的物品,我只能每隻手拿一個物體,同時在四隻手上掂,感受著那一絲重量感受完了就再換一批,繼續體會。有比較就能體會到重量的不同,每一樣物品的質感也有一些差異,比如,有一個綠色圓球的表面就很光滑,還反射著光澤,而一個紅色的球就是亞光的,兩個球從表面摸起來就不一樣,還有一個立方體直接就是麻麻嘰嘰的,表面有很多小坑,那種粗糙的感覺很直觀。

把所有能夠“把玩”的物體都玩弄了一遍,還順帶捏碎了幾個物品,我的注意力被那一堵牆吸引了過去,我用手撫摸著牆壁,感受著這堵牆的質地,這堵牆既不光滑也不粗糙,摸上去的溫度也不高不低,和室溫幾乎一致,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我忽然想到,牆後面會是什麼地方呢?

於是我把一隻手收回來握成拳頭,對著那堵牆就錘過去,“咚”的一聲撞擊到牆上,我的手感到了極大的震動,整堵牆也抖了一抖,然而這陣響動過後就再也沒什麼反應了,牆上連一點裂紋也沒有。

“這堵牆這麼結實?”我心想。我不甘心的又敲打了幾遍,甚至是把盆栽向牆上甩去,那盆栽還沒脫手呢就連著手一起撞到了牆上,盆栽變得粉碎,裡面的植物和深綠色的培養基掉了一地,我想把植物撿起來,第一次卻沒有成功,我對“手”的操控還沒有我想象的這麼高,它也沒有想象中的聽話,試了好幾遍,終於勉強抓起了那一根植物,我用手指攆了攆植物的莖,它的質地還比較堅韌呢,我加大了力度,裡面被我擠出了一點汁液,看不出是什麼顏色。

我又抬頭看了看天花板,天花板散發出柔和的光芒,呈淡藍色,和之前的房間一樣,我在想我能不能觸控到天花板呢?唯一有可能觸控到天花板的方法就是往上跳,可我卻不知道怎麼控制身體往上跳,這就尷尬了。我嘗試了各種方法,各種發力,終於讓腳勉強離了地,但那簡直就不能叫“彈跳”,沒想到這麼簡單的一個動作真正要做起來卻這麼難。我在腦海裡回憶著有關跳躍的資料,然後模仿這些姿勢做了好幾遍,終于越跳越高了,可是卻始終摸不到天花板,這個房間的天花板是不是被特意加高過了呀,還是說我跳的不夠高?最後我放棄了嘗試,直接朝著天花板甩了一個方塊上去,方塊與天花板碰撞發出了“啪”的一聲,然後落回地面,又是一聲“嗒”。我這麼一具渾身肌肉發達的身體居然連跳都跳不高,真是讓人掃興,可能是不得要領吧,我自我安慰地想。

在這個房間中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100分鐘,這是我自己給自己設定的時間上限,我還有別的地方要體驗呢,該換地方了。

之後我緊接著體驗了自然人、擬物模式和旁觀模式,用足了這200分鐘。這次的旁觀模式可以切換20個房間,可選擇範圍比上次大多了,是一個很好的改進,即使是看20個房間,我覺得對隱蔽性也沒什麼影響,這次的體驗人數肯定不止20人,我猜的。

總的來說,2號原型機比1號原型機大有進步,在1號原型機中暴露的諸多問題在此都得到了糾正與改進,經過整個團隊這段時間的努力,半實體化專案已經越來越接近商業化了,推向市場只是時間問題。

當然,2號原型機也並不完美,它還是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我們又投入到了改進過程中,造出了“3號機”、“4號機”進行驗證。直到5號機被推出,標誌著半實體化專案的徹底成熟,我和儒馨當年的設想終於變成了現實,5號機實現了我們當時的各種預期,甚至比我們猜想的做得更好更逼真,啊不,這本來就是真的。為了這個半實體化專案,很多小組成員在實體世界裡置辦了很多互動性機器並強化了感測器,那些房間也是為此而特意設計的——為了不打擾實體世界的其他部分,我們的這些互動體驗只能限制在密閉空間中,只有這樣才能被容忍,從而不需要與系統對著幹,風險也就很小了。風險評估小組的其他組員考慮的都比我多得多……我深深地覺得我就是個白痴,這麼多年白混了……

這個時候專案組自發成立了産品推廣小組,將5號原型機進行商業包裝,再經過我們的最後風險評估,就正式上架銷售啦!

鋪天蓋地的廣告開始充斥著各大媒體,為我們的新産品造勢。然而,利潤分配方案還沒有確定呢,組織究竟利潤會怎麼分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