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一章 爭端與希望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東西總是越最佳化越好,“真實觸手可及”這件商品也不例外,經過不停的改進與更新,它的感覺傳遞效果越來越逼真了,盡管我們也不知道實體人的真正感覺是什麼樣的,反正這東西用著越來越細膩了,感覺越來越豐富,這無形中又提高了産品的吸引力,再加上活動空間的擴大,還有單元格裡越來越多的陳設,對於增加産品吸引力都是大有助益的。人們更喜歡到這裡面來消遣了,甚至長時間待在裡面“發呆”的人都有很多,消費高也在所不惜。

到“真實觸手可及”裡面感受美好早已經是一種社會風尚了。經過多次更新,最高階的單元格大小已經達到了3600平方尺,圍牆也增加到了20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面積,裡面有很多東西,包括最高可達12尺的樹木,還包括充滿水的小池塘,水面波光粼粼的,非常清澈,裡面還養了一些小魚和水草,看上去就顯得很有生機,牆上四周還掛著鼓風機,這些無聲的鼓風機磨平你這自然環境中的微風,吹拂著單元格裡的一切,地上的潛紫色小草被吹拂的左搖右擺,樹木也隨風搖曳,到處散佈著的花朵也在草叢間時隱時現,顯示出各種不同的顏色,時而可以看到黃色的花,時而又是紅色的,時而又是綠色的……花的氣味也隱約可聞。在這個“離大自然最近”得地方,虛擬世界裡的人們可以最大限度地“活得像一個實體人”,這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原來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標,而現在,透過這種變通的方式,幾乎就已經實現了人們的實體化理想,能不受歡迎嗎?

所以,場景的更新速度總是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而求真公司又沒有透過大幅度提價的方式來增高門檻,這導致了巨大的供求失衡,單元格的數量是有限的,而人們又不滿足於沒有限制的旁觀模式,非要親自體驗,哪怕是擬物模式她們也不在乎。

各大社交平臺上怨聲載道,都在抱怨為什麼已經排了這麼長時間的隊還沒有輪到自己,然後人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假設來解釋這一現象——沒一個猜想是對的,這些人都喜歡從最糟糕的角度去考慮,把事情想象得非常壞,有人說求真公司故意惜售,把或賣給出價最高的人;有人猜測,産品都被有錢人賣光了,那些人霸在裡面不出來,有人認為,求真公司為了迎合大客戶,推出的大單元格太多了,擠佔了小單元格的空間,導致數量減少……反正都是負面猜測,看得我們忍俊不禁,這些事情其實都沒有發生過,媒體和社交平臺上的這些論調全是不實之言!

“看看現在的輿論,真是烏煙瘴氣,看的都煩,沒發生過的事情都被她們形容的繪聲繪色。”我對儒馨說道。

“以前不也是這樣嗎?負面情緒是最容易擴散的,又不是最近才發生,只是現在這些東西與我們有點相關而已。”儒馨無所謂地說道。

“這個嘛……也是,不過我就納悶了,為什麼不提高點價格?只要産品提了價,買的人自然就少了,供需矛盾不就解決了嗎?哪怕在輿論中被人狂噴也沒關系。”我說道。

“我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可是我的話沒人聽呀,很多人都不同意。”儒馨無奈地說。

“那你問了她們為什麼不同意提價嗎?”我問道。

“還沒有,這種事情不方便問吧?她們這麼做肯定有她們的道理,這些人對世界的參悟遠比我們深刻,所以我後來也就沒再提漲價的事了。”儒馨說道。

“有什麼不方便問的?反正我們都處於暗語系統裡面,想問就問唄,她們也不知道你是誰。”我大大咧咧地說道。

“遇到這種事的時候,應該先自己想想,為什麼會這樣,難道這些經驗豐富的人會想不到這一點嗎?先自己多想想,多思考一下,多問自己為什麼。實在想不到再問,那也算是一次思維提升。”儒馨說道,她總是不失時機地教導我。

“哦?那這麼說,你已經猜到一二了?”我好奇地問。

“算是我個人的一點分析吧。”儒馨說道。

“願聞其詳。”我很喜歡聽儒馨分析問題。

“別光聽我說,你自己也要思考哇!你先想想,我們當時搞這個半實體化專案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儒馨上來就是問句,直接就逼得我也跟著思考!

“那還用問,當然是賺錢幫助專案成員實體化呀!”我想都沒想就脫口而出,這種小兒科的問題她還問。

“這是最終目的?”儒馨反問道。

“不是嗎?”我疑惑道。我不明白,這個半實體化專案不就是我們當初的一個産品開發方案嗎?既然是産品方案,那當然是為了賺積分讓我們盡快實體化呀,只是後來這個專案被這個神秘組織“搶過去”開發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