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彧站在窗前,在他視線不及的地方一位身高不高,但眉宇間透露出羊城商人精明氣質的中年男人正在慢條斯理的向他彙報著工作。
“2月24日,圍脖正式開放註冊功能,陳總傳來的奧斯卡文字直播一天之內就給圍脖當來了8的使用者,遊客近20。
目前圍脖已經運營近四個月,註冊使用者突破150,日活躍使用者超過30,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增加使用者對於圍脖的黏度,繼而吸引遊客註冊成為我們的使用者。
目前的國內主要城市的伺服器佈局已經基本完成,我認為應該開始擴張步伐了,我們的敵人根本不是我們的對手。”
“不行。”直接否定的李彧轉頭說道:“現在還不到高調發展的時候,我們現在的第一目的是積攢優勢,壘實基礎,我們太弱了,長者說過:弱就是罪。”
“可是,我們已經是第一序列的相關類產品,此時的飯否也不過才20的使用者。”自己的心血被人貶低,讓彭韶斌不太高興。
“僅僅150的使用者讓你很驕傲嗎?你的對手就只有飯否、滔滔這種同類產品?“高舉雙手伸展開的李彧道:
”把敵人的範圍擴大,今年初,企鵝的註冊使用者突破7億,同時線上突破3300,我們連人家的零頭都不夠,哪有資格驕傲,不說企鵝,第一層次的網易、搜虎、渣浪這幾家老牌的入口網站的流量都極其可怕,如果他們想要進入圍脖行業分一杯羹,我們能夠抵抗住他們的圍剿麼?等,等一個時機。”
“時機?什麼時機?我們彭總為了圍脖的發展可是彈盡竭慮,頭髮都白了很多,你至少得給個準信,讓我們心中有數,可別在這大乃子糊弄小屁孩。”坐在沙發上雙手交叉的陳軒開口道。
“2000註冊使用者,日活400,或者等我搞定潛在的敵人,第一個就是企鵝,企鵝的使用者紅利太強大了,7億是個什麼概念,這代表著只要他們想要入局,瞬間就可以擊潰我們,而且我們不能高估他們的道德水準,過段時間我會去見見小馬哥。”
“你認識小馬哥?”
“不認識,但會認識的,畢竟我真的是企鵝的股東。”
“扯淡,企鵝股東沒有一千萬,也有幾百萬。”撇撇嘴的陳軒表示不屑。
看著陳軒腦袋上寫滿了不信的樣子,搖了搖頭的李彧沒有繼續解釋,陳軒說的對,企鵝的股東真的是成千上百萬。
李彧也是其中的一員,不同的是李彧佔據的股份不算多,但也不少了,李彧從2005年底就開始持續的購入企鵝的股票,截至到今天整整兩年多的時間。
企鵝的股價從他入手時的10元出頭,到現在的60元一股,無疑讓李彧獲得了極大的利潤,但股票有一個特性,就跟身家一樣,你趁一百億的身家但不代表你能折現成百億現金。
兩年的時間裡,李彧沒有賣出一股的企鵝股票,目前他可以控制的股份換算成企鵝的股權比例是1,看著很寒酸,但其實不少了,企鵝老大小馬哥目前佔據的股份也不過才百分之十幾而已。
李彧兩年裡累積投入了數億的資金,按照目前企鵝的股價來說,這部分的投資價值是近10億,當前企鵝可是千億市值的巨獸,但相比起未來的四萬億價值的它,還是那麼的稚嫩。
華夏網際網路有這麼個段子流傳:人世間最大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六年前,你買了企鵝的股票,而我買了度孃的股票。
2011年,網際網路實驗室釋出了《網際網路研究調查報告》,該報告中指出我國網際網路產業已出現寡頭壟斷現象。
企鵝、度娘和阿狸巴巴,三家公司在其各自領域位居華夏網際網路壟斷企業前三名,至此三巨頭的說法開始流行開來,而其中企鵝“壟斷”了社交,度娘“壟斷”了搜尋,阿狸“壟斷”了商品。
似乎就是這一年開始,bat的說法開始流傳,華夏網際網路已經有了一句俗語;“華夏網際網路創業只有三種結局:要麼生、要麼死、要麼bat”,這句話略有些誇大,但也說出了無數創業公司的辛酸無奈。
未來的at都將成長為市值破4000億美元的的網際網路企業,甚至擠入全球市值最高的第一序列,唯有b代表的度娘是真b,依舊站在原地不動如鍾。
更為尷尬的是在bat叫法出現的2011年,度娘還是三家市值最高的,彼時企鵝的全年總收入是284.9億偉人頭,其中230億來自於網際網路增值服務收入,而不是2018年風靡全球的”企鵝遊戲“,阿狸還深陷”10.11事變“,為安撫賣家和公關操碎了心。
而度娘則在收攏谷歌退出後的搜尋市場,市場份額一度高達82,一時可謂控制了華夏網際網路的”殺生大權“。
而僅僅過了六年,萬年老二的企鵝市值從400億美元漲到了3300億美元,曾經的吊車尾的小老弟阿狸也從100億美元躍升到了3400億美元,而度娘則只從460億美元漲到了610億,然後這個區間整整卡了度娘四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早年間的華夏網際網路三巨頭,後兩大巨頭已經成為了全球十大網際網路公司,正式晉升為全球網際網路巨頭,而當年的老大姐度娘,則從昔日的‘傲視群雄’到後來的‘五個抵一個’勉強能抵。
這就是李彧絞盡腦汁的想要入局企鵝與阿狸,唯獨對度娘棄之如敝的原因。
李巖宏有次在採訪中說過這麼一件有趣的事情,大致是這樣的:他在美果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讀研時,老師提了個問題,”同學們,你們未來想做什麼?”。
李巖宏嘩啦一舉手,然後噼裡啪啦的講了一大堆,從搜尋到xx,再從xx到xxx,延伸拓展了一大堆,本以為會獲得老師的誇獎,誰知老師聳了聳肩,來了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應專注於我們最想做的事情”。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當at開始做電商時,度娘在做搜尋;當at在做支付時,度娘在做搜尋,當at佈局o2o時,度娘還是在做搜尋。
到最後發現越來越不對勁了,終於在15年放出了那個”200億打造糯米“的著名口號,可是為時已晚,at早已搶佔先機,以逸待勞。
bat中的度娘就類似於娛樂圈裡的天仙,標準的一把好牌打得稀爛,但憑藉以往的沉澱,依舊有足夠的底蘊穩步,勉強吊住了第一序列的車尾。
企鵝1的股份也不算小股東了,如果把這份底蘊亮出來的話,見小馬哥一面是沒有問題的,當然,李彧也知道他肯定不可能左右企鵝的發展策略。
但有了企鵝股東的身份,李彧也可以算作是企鵝系的一員了,大家的吃相總要好看一些的,要不然被別人一看,“吆喝,小馬哥牛鼻啊,連自家股東都搞,這抄襲手一認真,六親不認啊。”
這面子多少是要丟光的。
再者說,李彧也不想跟坐擁使用者紅利的企鵝成為對手,他想要做大圍脖,但他知道以一己之力是不可能的,他會引入合作伙伴,例如企鵝就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