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零六章 好聲音也是收入過億

對於節目的收視率,李彧還是有一點自信的,預計破4絕對沒有問題,甚至還敢試一試破5,要不然他也不可能提出這樣的協議來。

如此,星河傳媒與華人文化可以平分2.4億5億的20收益,也就是50001億。

協議是簽過的,對於很多的細節方面並沒有過於的計較得失,他們看得要更加長遠,因為這是第一次,但不一定是最後一次。

按照李彧計劃的最理想的狀態,如果收視率破五的話,節目能夠獲得分成就是金典加獎勵在內的七千萬廣告費用,星河傳媒方獲得的收益就是2800。

其他固定贊助費用六千萬,逸陽的收益是2400。

從華夏藍方面獲得的廣告分成有50001億,折中一下,星河傳媒可以獲得的是4000。

電視版權與網路版權是不同的概念。

一款相當有可能大熱的綜藝節目登陸華夏藍臺上星播出,自然不會沒有費用。

因為前面的’對賭協議‘,使得這部分費用不可能太高,就是簡單的意思一下就可以。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兩千萬是需要華夏藍付出的服用,星河可以獲得700。

總的收益是1億。

減去視界影片獲得網路播放權需要支出的1500。

減去《華夏好聲音》製片成本800040=3200。

星河傳媒可以獲得的純利潤是5300。

看著不多,但星河還是隻佔40比例的,第一季的節目總利潤是遠遠超過億元標準的。

橫向比較下星河傳媒參與的第一季《華夏達人秀》賠了兩千萬,第二季收視破五,勉強收支平衡。

而且網路版權支出1500不假,憑藉廣告的收入收回成本的問題一點都不大,最關鍵的是全網獨播獲得的是海量的使用者。

對於星河傳媒與視界影片來說,這是一間好事,對於天空藍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只要他們把這檔欄目做成旗艦綜藝,將大幅推動整個電視臺的廣告招商。

這塊利潤是無形且龐大的,這才是他們的最大目的。

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華夏好聲音》要大賣。

—————————

下午兩點,四位導師姍姍來遲,劉煥、楊昆、哈林與譚靜,這四位導師的人員可是費了好大的心神才挑選出來的。

爭取最大程度的滿足不同學員的特長,而且兼具了導師的名氣與實力,還有現場氛圍等因素考慮。

劉煥自不必多說,華夏音樂圈響噹噹的一哥,殿堂級的歌手,估計沒人不服,他一人就足以壓住場子。

楊昆則是真正從底層摸爬滾打起來的草根歌手,現在的他也算是音樂界的一杆旗幟,尤其是他的經歷可以極大的鼓舞即將登臺的,想要圓歌星夢的少男少女們。

而且原時空的他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今年我要開三十二場演唱會,請你來啊‘。

這年月的三十二場有難度,減個半還是可以的,十六也可以火起來嘛。

哈林,擅長嘻哈、搖滾,為人風趣幽默,現場節奏感非常好,抖包袱比誰都溜,關鍵的是他的彎彎身份,體現了《華夏好聲音》的融合性。

譚靜,當代歌壇開創民族、通俗、美聲三種唱法與一體的演唱風格。

2008年青歌賽通俗組的冠軍,當年的亞軍是薩頂頂。

華夏第一個通俗唱法碩士學位獲得者,參加過奧運會的開幕式和閉幕式,春晚常客,還是獨唱。

嗓音極其的渾厚兼多變,人稱”譚大魔王“。

喜歡華娛之縱橫請大家收藏:()華娛之縱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