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話說東宮毓園之心,便是隱湖。隱湖北岸半裡夏蓮半裡亭臺,大宴所在之地正是中位主臺,名為玉臺。玉臺方圓百丈,金柱琉亭,通透朗闊,四面來風。玉臺正南所對即是舞榭,這舞榭不知是何等能工巧匠打造,半面接陸,半面懸湖。懸湖臺面不知是何等材質打造,似琉璃,似薄冰,晶瑩透徹,隱隱見臺底風搖綠葉,湖水微瀾。
大聯幾人到了臺榭,確已開宴多時。臺榭處層層內侍內官圍立,幾人在外圍,只模糊見燈火輝煌、隱約聞仙樂聲聲。兩名內侍主官接迎大聯,說皇太孫正問他呢,便急引了進去。厭落在後面,高遠朗便催促他向裡前行。誰知到了宴地,卻見賓案逶迤綿長若蛇行龍陣。厭在後面望去,只見座無虛席,都是峨冠長衫的公侯名士背坐,無法辨識,躊躇難行。
高遠朗急道,尊位都在前面,我們只去前面找嶽陽王。厭便跟隨高遠朗向前,突然被一內官攔住,高遠朗便向那內官道明身份。那內宮卻道,不知什麼七皇孫、八皇孫。兩人正爭辯。突然一人道:“前面可是金華宮七皇孫?”厭看這人也是少年士子打扮,有外郡口音,卻不知是何人。那少年只笑道:“剛才湘東王還問起令兄嶽陽王,怎麼不見您呢?原來是被宮奴阻到這裡。”東宮內官這才悻悻住口。那少年便做了一個請禮。厭奇道:“恕我眼拙,我們可曾見過?”少年笑答:“去年歲末,湘東王世子去弔唁豫章安王時。我在從眾中,與皇孫有過一面之緣。會稽王琳便是。”厭雖依然記不得,但也微笑點頭。王琳對剛才那名東宮內官說道:“皇孫寬容,不究你冒犯。你還不引皇孫過去。”那內官再無氣焰,只低頭應是。王琳便對厭微一拱手,向北淨室方向去也。
到了尊位正席,果然見嶽陽王蕭察在座,蕭察卻並沒有看到他。厭又見蕭察左旁席位上,前尊位在坐者,有一人戴常冠著常服,氣度內斂懾人,而面上右目眇盲,戴一玄絲遮蓋,神情若有所思,此人正是七叔湘東王蕭繹。湘東王蕭繹旁就是皇太子的主席位。主位另一側,便是鄱陽王蕭範。厭正侷促如何上前見禮。皇太子已看到他,命聽答內侍帶到身邊,厭這才上前向諸位叔伯父行禮。
湘東王道:“半年不見,長高了許多,已是少年郎君的樣子。”
皇太子笑道:“京都子弟大多浮華,難得蕭黯樸素端方。”
蕭察在旁責道,怎麼在叔父面前如此失禮遲到,還不落坐。厭這才歸坐在蕭察右側下首席位上。
厭見案上青玉碗內擺著八鮮,白銀碗擺著八珍,全是肉食類。因他依然吃齋,便不動箸。只聽到祝酒之時,隨飲幾口素酒。不一會,有錦衣內侍託盤穿梭上菜品,厭見是金盤所盛放,便知是主菜了。這主菜是綠油油,水汪汪,竟是一盤全素菜。原來因皇帝好生吃齋,宮廷宴便向來是全素宴。上好之,下效之,便帶引著京中各府也以素宴為尊。但到底是戒不了肉葷,便改良主菜為素珍,肉珍反為副菜。習俗又向來主菜益精,副菜益多。發而促使各府變著法的多搜羅山珍奇味配菜,內廚也絞盡腦汁精做大素菜,多研葷配菜。凡山珍海味:豹胎猴腦、象拔熊掌、鯊筋鯨翅、鰒魚海參均可見於碗箸間。乃至尋常禽肉,也只取其稀少奇特之部位入餐,羊只食肋,牛隻食尾,魚只食腹、鴨只食舌、鵝只食脯。東宮更是引風者,東宮內廚著作的《上善食方》、《千金膳譜》等素葷食譜也被當時各府爭傳。
厭終見可食之菜,便動箸品嘗。挾放入口,頓覺鮮香滿口,味道濃洌,卻偏不似蔬菜的爽口清香。厭向來是口腹之慾寡淡之人,卻突然被道這素菜勾起了食慾,竟看旁邊的軟糯肉食垂涎起來。終嚥了咽口水,還是剋制住了。那邊嶽陽王從官正招東宮內官,打聽這主菜的烹調之法。厭又撿了一塊鮮豔剔透的裹蒸甜點入口。那裹蒸呈蓮花型,極其精緻,入口也極濃厚甜膩。蕭黯吃了一塊就再也吃不下第二塊了。厭飲食不合心意,又根本插話不進嶽陽王兄等人的清談,只好打量別處。
是時,每席案旁都有燃香臥爐伴著兩盞風燈,厭聞臥爐所燃之香非蘇合、青木、安息等香,只覺似有若無的一股清香。若再仔細尋聞,便是濃烈馥郁的香氣,正是宴中數個火舌形大銅爐所燃出的邸精香,半裡內蚊蟲百穢都避之不及。香爐旁遠遠的豎立著數盞諾大雲母屏風,將燭火之光粼粼放大數倍,又將屏外往來穿梭的麗奴映襯得更加翩然。雲母屏風旁便是光華璀璨的數棵珊瑚樹。毓園本就奇葩遍地,再加上這些人間異寶,賓客如置仙境。
仙境怎會沒有仙樂,舞榭上歌舞正盛。右方遙遙可見幾十名黃衫樂者,有男有女。或立於石磬編鐘之下舞擊、或手執壎龠蕭笛吹之,或有女樂者以身慢舞鈴琴,而最前方便是落座撫琴、瑟、箏的樂者。此時所演奏的正是宮樂常聽的漢傳古曲《四會曲》,雖說平庸無味,但端方正統,正適合大宴。厭耳中西撿幾句諸王名士的詩韻之談,西撿幾句宴樂之曲,聊以打發時間。如此過了許久,突然見前方左右出現足有幾十名五色輕紗麗飾舞伎,且歌且舞,舞姿綽約優美,歌聲悠揚動人,仔細聽來歌曰: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
日暮伯勞飛,風吹烏桕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
開門郎不至,出門採紅蓮。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
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
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杆頭。
欄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