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二章 士林立館6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大同八年的伊始,厭的生活過得還算充實。到了二月裡,發生了兩件小事,都和嶽陽王蕭察有關。一是嶽陽王聽了高遠朗無意中說起厭與杜龕那日的口角沖突,後來便在家宴時提起。那杜龕在嶽陽王駕前也同樣不改口風的又說了幾句,便激怒了嶽陽王蕭察。立命杜龕大禮向厭賠罪。杜龕很是難堪,但到底懼嶽陽王蕭察的權威,不得不行禮請罪。厭受禮時頗不自在。後來高遠朗笑對厭說,嶽陽王的從官很是特別。要麼在外是老虎,跟著嶽陽王就變成了犬。要麼本來是病貓,跟了嶽陽王卻似有了虎威。

另外一件事,同樣是從高遠朗口中得知。說是治書侍禦史周戎上書皇帝,彈劾嶽陽王蕭察違禮法。這事的起因竟是三個月前嶽陽王蕭察求娶王家嫡女為夫人。此事糾纏了足有兩個月,最後王家終於答應下嫁。然後嶽陽王府便開始行訂婚禮,就是這訂婚禮逾了制。聘夫人應執聘妾禮,偏嶽陽王幾處以正妻禮待之。本來,嶽陽王位高權重,王氏門閥勢大,便是有些微違禮處,亦無大礙。偏這治書侍禦史周戎剛拔擢至此位,便生護禮法之心,遂一本奏到皇帝那裡。直言若妻妾不分、主從不分,便種下父子不分,君臣不分的禍根。

皇帝因顧念王氏望族聲名,又疼愛嶽陽王蕭察,本想斥責幾句便罷。誰知周戎竟是一個大有古風的衛道者,竟在皇帝面前以頭觸柱諍諫。最後雖然並沒有喪命,卻讓皇上又驚又嘆,最後只得依正法懲處了嶽陽王蕭察。京中人都說,跋扈的嶽陽王竟然被一名六品言官給治了。又說,這周戎身上可見南朝士人不懼權貴的風骨。周戎就此揚名,此後竟升為廷尉卿。

高遠朗訴說此事時,不無羨慕周戎聲名鵲起。厭卻想起王兄從官說起的另一事。外郡流傳京城有六惡少,這六人有三人是宗室子弟。他們於京輔私造錢幣、劫掠富商、剝民為奴,甚至有奪人妻女和殺人之事,之行徑惡劣頗似當日蕭正表。當時,厭還好奇追問,此六惡少是誰,為何無官察舉。卻被含糊應對,只說是外郡鄉人無見識的謠傳。今聽高遠朗說起此事,便想,京中各部有監察督官之責者甚多,正義之士亦多,應不至縱惡,想來果真是有訛傳。

當然,高遠朗對他說此事的重點可不是什麼言官。當厭聽說那王氏嫡女是誰時,也著實有些意外。他實在沒辦法將風姿若仙的奚藹表姐和三兄長嶽陽王蕭察的侍妾聯系在一起。

轉眼,到了三月,二十五這日,是厭的聽課日,高遠朗與徐子瞻都隨著厭進士林館聽課。徐子瞻算是被厭與高遠朗強拉去的。因徐子瞻早就嚷,全京城他最不待見之地便是士林館,隔三裡地就聞到墨臭。高遠朗便罵他,你倒是搖尾犬似的待見禁省,可禁省不待見你,禁省卻待見士林館。自從高遠朗學了幾分他的無賴氣後,徐子瞻便常被說服。於是,不情願的隨他們進了士林館聽課。

厭與授業師賀琛就《易經》問答講論了兩個時辰。許是因為賀琛畢竟是風度至雅的大學士,徐子瞻竟難得一直安靜聽著,態度竟也算溫良謙恭。賀琛有話問到他,他便也答幾句,竟十分得體,高遠朗側目。課必後三人走出時,高遠朗便取笑道,本看他是南朝最後一個坦蕩率真之人,竟走眼,他原來也是偽裝的行家。徐子瞻笑道,非偽裝,真心真意,被墨臭薰迷了腦子,便謙恭守禮起來。高遠朗便又笑罵。

三人說話間行至一處內庭,見庭內簇簇的站了許多人。厭見都是幾位相熟堂兄及各自友伴,他們都在施禮辭送一位頭戴王冠的青年。那青年正是已故四王叔南康簡王的承嗣子,南康王蕭會理。會理其人敦厚貴重,博學勤勉,皇帝很是喜愛,特恩命冠正王爵而非嗣王爵,是皇孫輩頗具威望之人。這一日,蕭會理在士林館登臺講學,便吸引多位堂兄弟與青年士子前來聆聽,厭若不是與授業師有約課,也會前來。厭見此便停步施禮,目送蕭會理離去後,方與眾堂兄見禮。

庭中人著實不少,竟然連不喜群聚的蕭靜也在,旁邊還站著其好友衛詡。還有汝南侯蕭堅,帶著其從官董勳和熊曇朗。其弟永安侯蕭確也在旁。蕭確隨父邵陵王在任南徐州,剛剛回京小住,友伴中一人正是夏侯雲重。南康王六弟安樂侯蕭義理亦在,蕭義理旁邊就是其從伴蔣歆。再有,就是寧國公蕭大臨也帶著從官在列。厭便問詢大臨怎不見堂兄大聯。大臨說:“去同泰寺坐禪去了。”

衛詡在旁道:“我早就說,臨城公那樣人物是有仙性的。只是去同泰寺不如去靈寶觀。”

蕭義理道:“他這次住的時間也夠長,有十天了。可別真的清心寡慾,遁入了空門。”

蕭靜卻道:“好糊塗的話,若真能清心皈依,難道不是好事。高雅脫俗之人終於了卻了凡塵。”

蕭堅也忙道:“就是,就是,我們這樣資質愚鈍,貪戀紅塵的凡夫俗子,去了也會被趕出來。”厭雖知蕭堅向來言語無心,可面上仍然慚紅了一片。

徐子瞻突然發出哂笑,眾人都看他。

蕭確奇怪的問:“這是何人?何故哂笑?”

徐子瞻道:“我笑這廟堂原來和女人閨房一樣,香的,雅的,便進得。臭的,俗的,便進不得。如來也是無聊,拿眾生打趣。偏說人人都有佛性,都渡得。”

蕭靜滿臉嫌惡,只問厭:“這滿口鄉話之人是誰?”

徐子瞻搶著答:“東海徐子瞻。”

大臨皺眉道:“東海名士不少,都彬彬有禮,哪有這等無名異類。”

高遠朗忙道:“太子曾說,徐家三郎,大成若缺,可畏後生輩矣。說的就是他。”

蕭義理從官蔣歆便道:“哦?你便是徐家三郎。令尊有句評語更為著名:門閥叛逆,家族羞物。”

徐子瞻訕笑不答。

蕭義理在旁也說道,太子贊過的少年輩郎君不少,接著便說了幾個名字。又道,這些人個個風姿秀逸,學識深厚,你還真算其中異類。

徐子瞻笑道:“您剛才說的這幾位都是我的手下敗將。有鬥雞輸的,有鬥嘴輸的,有打獵輸的,有豪飲輸的。前兩個月,我還和施家六郎打賭,賭我能不能布衣爛鞋進臺城。我又贏了,他便對我行了一個奴主之禮。”眾人聽言發怔。

蕭義理不悅道:“聽你口氣,對這些少年名士很是不恭。難道你竟狂到覺得無人可敬?”

徐子瞻忙道:“不敢,世上可敬之人太多。去歲在南徐州偶遇一位隱士,我曾自薦做其磨墨牽馬侍從,可惜因材質糟糠被棄。”說完一嘆。

蕭堅從伴董勳諷刺道:“竟能讓門閥子弟俯身為奴還真是古來未有之奇啊,真不知是何方高人,還真想一見吶。”

徐子瞻突然嚴肅道:“我後來又遇到一位我願為其牽馬執鞭之人,您此刻便可見,便是七皇孫。只可惜我侍馬技藝實在差勁,這才又被拒。”

蕭大臨便出言責道:“你言辭如此荒誕放肆,真是玷汙東海徐家聲名。”

厭忙說:“堂兄初識他,自然會誤解。子瞻雖言談放誕,不拘常禮,但見識卓異,道理內藏,頗有竹下風骨。”

衛詡在旁搖頭嘆笑道:“此評真羞剎竹下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