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捆縛的死囚,都被要求面南而跪。王倫不願下跪,被左右兵卒用刀背往膝蓋內側一磕,便也不由自主的跪了下去。
阿成在臺下人群中看到了楚婉兮。婉兮頭包著紗巾,只露出一雙眼睛,在巴圖及另一個年輕姑娘的護衛下,擠到了前排。
婉兮掀起紗巾抬頭望著阿成,眼神中充滿了擔憂與不捨。
阿成來到刑場,沒有了預想的恐懼,反而變的異常平靜,右手也不抖了。直到看到婉兮,他突然發現自己對於活著是那麼的眷戀,對於婉兮是如此的不捨。他的右手又劇烈抖動起來。
阿成不允許自己在這個時刻流露出軟弱的神態,尤其是當著婉兮之面。他索性閉上了眼睛,不看婉兮,右拳緊緊的攥住。
“戴公子,麻煩您行個方便?您家人已經關照過銀子了,我會給您一個痛快,煩請公子也不要讓小人難堪。”劊子手低頭對阿成小聲說道。
阿成睜開眼,左右看看,發現在場的五個死囚,僅有自己還突兀站立著。他笑了,回頭看了胡中藻一眼,緩緩的跪下了。
劊子手說阿成的家人關照過銀子了,阿成知道什麼意思,王倫以前給他講過。
王倫說,雖然同為處斬,但出錢與不出錢,差別還是很大的。給劊子手封過銀子,不僅能讓其在刑場上得到關照,更主要的是在行刑之時,能夠給留個全屍。
劊子手行刑,刀法分為兩種。一種為砍,即揚起鬼頭刀,一刀砍下,人首分離。這種方式,在講究留有全屍的傳統看來,是極為不吉利的。因而犯人家人往往會給劊子手封上銀子,希望他在行刑之時,能夠留個全屍,於是就有了另一種刀法,拖刀法。所謂拖刀,即反手抄刀,刀背貼著前臂,刀刃向外,行刑之時,摸準犯人頭顱後方脖頸處第二個骨節,刀順勢一拖,即可削去犯人頭顱,只要方向、力道控制得當,可以保證脖頸前方還一層皮肉相連,在讓犯人死亡的同時,也可留有犯人的全屍,兩全其美。其中有了這些講究,許多劊子手也希望藉此能夠掙得一些額外的銀子。以至於有一些劊子手因為死囚家屬沒有封銀子,惹得其心中憤恨,在砍掉犯人頭後,不忘前腳把犯人頭顱踢到人潮中,後腳把跪立的死屍踹倒在地滾在血泊裡,很是慘淡。
阿成背後的劊子手,反手抄刀,站立在一邊,等待監斬官的命令。
高臺之上,胡中藻有點焦躁不安,他恨不得現在就擲下處斬令。只是午時三刻處斬,是歷年來的規矩,任誰也不敢妄然打破。
日頭漸高,看著日冕指標的陰影剛剛貼近午時三刻的位置,胡中藻拿起一個名簽,往地下一擲。
刑部司官有點猶豫,不過看時辰也差不多,便也不再細究,高聲宣告道:“王倫!斬!”
跪著的王倫,辮子由一人拉起,此舉是免得辮子厚密,影響梟首。他身後的劊子手,高高揚起大刀。
王倫引頸待戮,他微微側過頭,看著阿成。忽然視野一陣翻轉,他看到了跪在臺上的自己的身體,圓形的脖頸切口,向外汩汩噴著鮮血……
胡中藻逐一擲下名簽,輪到阿成了。胡中藻拿起名簽,看著上面的紅字:戴哲成。他猶豫再三,他多想痛快的擲下。
站在一旁侍立的軍機章京見狀大駭,進言道:“胡中堂,聖上已經下了特赦令,中堂大人難道要抗旨麼!”
胡中藻憤然說道:“煮熟的鴨子飛了!我有幾個腦袋,敢抗旨!”他放回戴哲成的名簽,改拿起了熱合曼的名簽用力擲下。
原來就在今天早朝後,乾隆在乾清宮南書房看奏摺。禦前太監李金泉侍奉左右,不小心碰灑了茶碗,茶水浸濕了幾個奏摺。
乾隆帝大為不悅,罵道:“不中用的東西。當差越來越不小心了。”
李金泉一邊把幾個奏摺從茶水中搶救出來,一邊說道:“奴才該死!好在是幾天前的奏摺,墨跡都幹透了,字即便遇水也沒有完全化開。”
“狗奴才!還學會狡辯了!”
李金泉跪下,雙手把奏摺遞上,說道:“奴才不敢胡說。皇上請看,這個奏摺雖然沾水,但字還是認得清的。”
乾隆拿過來,仔細看了下,確實認得清。他突然眉頭一皺,他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戴哲成。這是刑部提交臨時處斬人員的名單,之前他沒有細看就批準了。乾隆又想起來了昨晚與香妃纏綿後,問及衛拉特的情況,香妃說戴哲成貪財好色,為人所不齒,不過他熟悉衛拉特風土地貌,也是為人所稱道的。
戴哲成,應該還有利用價值,況且聽說他與阿穆爾是拜把子的兄弟,為了衛拉特大局考慮,應該留著他活命。
“讓軍機午後來南書房”乾隆帝吩咐說。
“嗻!奴才這就去知喻軍機處。不過胡大人來不了了,他今天在菜市口監斬。”李金泉小心翼翼的說道。
“今天?”乾隆帝大為驚訝,拿起奏摺又仔細看了遍,注意到處斬的時刻,正是今天。他急忙說道:“立刻去軍機,看有誰在值班,立刻召到這裡來,朕有諭旨下達。”
李金泉垂手,面向乾隆緩步退出。
“狗奴才!還不跑快點!”乾隆在他身後罵道。
菜市口,留下了四具身首異處的屍體,無人收斂。阿成為複押回刑部大牢。
大牢裡,陌生的面孔都已經撤去了,當班的依舊換回了原來的獄卒。
阿成看著左右兩間空蕩蕩的監牢,怔怔發呆。
楚婉兮來看他了,婉兮捧著他的臉,眼角溢位了淚水。
不久後,阿穆爾上了一個奏摺,說遠徵衛拉特在即,希望釋放戴哲成,以為向導。
乾隆帝把這個奏摺交與軍機議處。
傅恆說道:“眼下衛拉特戰事是重中之重,一切事宜應做權益處理。”
胡中藻搖搖頭,說:“戴哲成莠言亂政,又是逆臣之後,不應寬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