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春明總結第一段的內容說:“第一段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盡管主人公‘我’餓了,但是跟我要去書店讀書相比吃飯就沒有什麼誘惑力了,這一段寫得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我放慢了腳步。’作者不直接去寫‘我’肚子餓了,用這一句話作為點睛之筆,這就是語言文字的精妙之處。”
學生們全神貫注地聽艾春明分析課文,對艾春明的講解很感興趣。
艾春明又說:“我們來看第二段,其中提到‘書店裡仍像往日一樣擠滿了顧客,我可以安心了’,”他走到一個男同學面前輕拍他的肩膀,“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那位同學馬上站起來想了想,答:“老師,她是不是在說書店的顧客多,賣書的人就不容易發現她,她就可以繼續閱讀她想看的書了。”
艾春明故意以質詢的口吻追問:“你是怎麼得出這個看法的,前面兩段並沒有寫她如何看書,或是怕被人家發現的呀!”
“前面兩段雖然沒有寫,但在後面她說了她害怕被老闆發現,看完
一本書要到好幾家書店還有她喜歡顧客多的書店這樣不容易被人發現等。”
艾春明拍了一下這個同學,這個同學就坐了下去,他問:“同學們,你們說他答得對嗎?”
同學們有的回答對有的不置可否拿不定到底是對是錯。
艾春明看了一眼剛才回答問題的同學給了他一個鼓勵肯定的眼神,然後對所有的同學說:“他回答的沒錯,而且非常準確。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呢?或者說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呢?有誰知道?”
有幾個同學踴躍舉手,艾春明指了一下當中座位的一個女生,說:“你來回答。”
女生站起來,答:“這樣寫可以引起讀者繼續往下看的興趣。”
“請坐,你答得很好。”艾春明說,“作者在前面先交代了書店的人很多,‘我’可以安心,然後就像這個同學說的那樣讓你追著往下看,一點一點剝開安心的緣由,實際上這是設定懸念和埋下伏筆的一種寫法,在這裡懸念和伏筆的關鍵詞就是‘安心’。我們的好多同學在寫作文的時候都犯一個通病,在文章的一開始就把應該是文章最精彩的部分提前呈現出來,結果到後面就覺得沒什麼可寫的了,設定懸唸的好處就是讓要表現的內容更加引人入勝引起讀者濃厚的閱讀興趣。一篇好的文章一般都要有懸念和伏筆的存在。”
在老師組成的觀摩團裡一個和母校長最近的女老師小聲同母校長交流,“不錯,這是這篇課文裡沒有的知識點,艾老師在知識拓展方面做得非常好,有利於學生養成開動腦筋的好習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母校長點點頭,這個老師的看法其實也正是她的看法。
艾春明問學生第三段寫了什麼呢,學生回答不一,艾春明捕捉到一個學生的關鍵詞“迫切心情”,他馬上目光追了過去手指向那個同學。
“那個同學說得很對,第三段主要是寫‘我’想要讀到那本書的迫切心情,大家來看反應了文章裡的‘我’的迫切心情的詞句有:‘跨進店門’‘暗喜’‘踮起腳尖’‘從大人腋下擠過去’‘把短發弄亂了,沒關系’再看下面一段‘我像匹餓狼,貪婪地讀著。’這是一句承上啟下的句子,承上是繼續說‘我’的迫切心情,啟下是因為像餓狼一樣貪婪所以才快樂才懼怕的,我在這裡要重點問一下最後一句話怎麼理解?”
艾春明叫了離自己最近的一個女生回答。
女生很聰明照著老師的句式回答說:“‘我’讀到了‘我’想讀的書‘我’很快樂,‘我’害怕被老闆發現所以‘我’很懼怕。”
艾春明非常滿意女生的回答,情不自禁地擊掌叫好。班裡的氣氛非常熱烈。
……
艾春明問:“怎麼理解最後國文老師說的‘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下課的鈴聲打響。
艾春明補充一句:“今天的課就到這裡,剛才我問的問題留作課後思考練習,下節課上新課前我要考大家的。”
一節課下來,艾春明手心裡都是汗。說不緊張是假的,好在他總算他完全沒有問題了,他心裡才真的有了底。
艾春明的第一堂課得到學生和觀摩團老師的一致好評和認可,同學的反應更是強烈熱情很高,下午艾春明被教導處的老師叫去,母校長早就等候在那裡。
母校長見艾春明拖著殘腿進來,情緒高漲地說:“恭喜你,小艾,你的課上得非常好,從今天起你正式被聘為我們學校的代課老師,這是聘任證書。”
艾春明激動地接過證書,說:“謝謝您母校長。我絕不辜負您對我的期望。”
“考慮到你的實際困難,你可以把小惠帶到學校裡一起來上課。”
艾春明沒有想到連這個母校長都替他想到了,他激情難抑地說:“真是太謝謝您了母校長!我想替小惠向您鞠上一躬。”
至此艾春明開始了他的教師生涯,學生放假的時候他繼續幹他替人修鞋的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