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放的這麼整齊是有原因的,咱們現在種的是黃瓜,發芽需要的溫度比較高,雖然是在溫室裡,但是等全部種好了,還得苫上一層地膜。”
“就多苫一層地膜,那也提高不了多少溫度啊。”
陳小巖聽不下去了,一巴掌扇在兒子的腦袋上,“就你話多,還沒完了是不是?小蕙為了咱們村的事操碎了心,放著她的生意不照料,來回地跑,免費給咱們指導,你看看她都瘦成什麼樣子了?她圖什麼呀?還不是念著都是鄉裡鄉親,想讓大家都過好日子嗎?她這是菩薩心腸啊,你爸爸我都想跪著給她磕頭謝恩了,你怎麼還那麼多屁話?”
“我也感激小蕙,沒有不尊重她的意思,只是覺得,”陳大川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好像,不大靠譜。我都活了這麼大歲數了,還沒見過這麼種地的,也沒聽過冬天還能長黃瓜辣椒的。”
他的話把大夥兒都逗笑了。
陳小巖也笑,“你個兔崽子,你老子我還在這兒呢,你還好意思說自己活了“這麼大歲數”了?炮仗大的屁孩子,沒見識,沒腦子,就老老實實聽“專家”講,別亂說話惹人笑話了。”
陳大川訕訕地笑,“是,您老見識廣,您老可是在西湖上劃過船的人呢。”
“那可不,想當年……”
“打住!”
這次開口的可不光是陳大川,所有被陳小巖那祥林嫂般炫耀當年在杭州遊玩經歷的車軲轆話荼毒過的人都齊刷刷說出了這兩個字。
這樣的話,臉上訕訕的表情的人換成了陳小巖,這父子倆,還真是一個比一個面皮薄。
關鍵時刻,齊忠來救場,“小巖啊,咱好漢不提當年勇,你先讓小蕙給大家解釋一下苫地膜的好處才是正事。”
陳小巖立刻就坡下驢,“對對對,這才是正事。”
“其實,大川說的也對,苫地膜提高不了多少溫度,但是,它可以保墒。”張小蕙一不小心嘣出個園藝學上的專業名詞。
眾人傻眼,“保什麼?”
“對不起,對不起,”張小蕙不好意思地說,“就是地膜會保濕,這樣的話,在種子發芽前至發芽後的一段時間,可以不用澆水,節省一點人力。”
說話間,張小蕙拉過一捆地膜,在一旁的大雁的幫助下,一點點苫住了剛剛播了種子,擺放的整整齊齊的營養缽。
很快,自營養缽裡蒸發出來的水分就在地膜上凝結成了水珠,原本透明的地膜變成了白乎乎的一片,像一個調皮的孩子在冬天對著窗玻璃哈出的氣。
“這可不就不需要澆水了嘛,土裡的水根本就跑不掉。”陳大川開心地說。
看看他,終於是被可見的事實說服了呢。
經過這一年,再也不會有人說“冬天不會長黃瓜”這種話了,觀念一轉變,幹勁自然更足了,打造蔬菜基地的夢想也就不遠了。
張小蕙欣慰地笑了。
完成了育苗示範工作後,她對大家說,“現在,我們的溫室建好了,苗也會育了。剩下的活就跟塑膠大棚差不多了,要定植,要每天按時揭、放棚膜,要定時澆水、施肥。我揀了幾種適合咱們這裡種的蔬菜,寫了栽培技術措施,都發給大家了,以後,你們照著做就行。家裡要是都不識字,就拿給鄰居看。”
“拿給我,我來讀給你們也行。”齊忠笑著拍了拍自己的胸口。
陳小巖開玩笑地說,“你這個當書記的,就不能有點架子嗎?愣是把自己給整成郵遞員了,專門負責給人念報紙、念信,以後是不是也要負責寫回信了?”
“你還別說,這些事我還真沒少幹。”
那些央齊忠給讀過信回過信的人,都露出會心的笑容。
“我水平有限,大家要是看不明白,就找大雁問問。我家去年建塑膠大棚,她是全程參與了的。”
“啊?”突然被張小蕙點了名,大大咧咧,天不怕地不怕的傻丫頭,看了看眾人殷切的目光,臉一下子紅了,“我,我沒你那麼好的口才,怕說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