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邊兒過年實行正月裡不動火,雖說不可能完全不做熱的食物。
但是這種煎炒烹炸或者是做饅頭的工作算是告一段落,都在臘月裡要全部做出來。
依然是一家送了一份。
他們的大白饅頭足足留了有七八十個。
吃完整個正月肯定不可能,但是吃完十五肯定沒問題。
臘月二十九,劉翠花把做好的新衣服給送了過來。
喬婉還真不會用縫紉機,所以給顧家兄弟做衣服的事情就拜託給了自己母親。
劉翠花為了女兒自然盡心盡力,找了村裡幾個針線好,手腳快的婦女一起幫忙。
幾天功夫就給顧家兄弟每人做了兩身新衣服。
這年頭的人們不是灰色就是深藍色,一身中山裝無論是出門還是劍客,那都是很氣派,另外一身兒就是普通的常服。
兄弟幾個拿到新衣服的時候,臉上激動的都有點兒紅潤。
他們多少年沒穿過新衣服?
一向家裡的衣服都是老大穿完了,老二穿,老二穿完了,老三穿!!
一輪一輪的輪下去。
誰也甭想穿上什麼新衣裳。
再說他們家也窮,新衣服自然是輪不上,一般都是找的便宜的土布給他們做衣裳。
那土布顏色染的不穩,常常會掉色。
時不時就把面板染的青一塊,黑一塊。
遇到個刮風下雨,那就出洋相。
這衣服可是縣城裡最好的百貨商店裡也扯的布料。
光是摸著這瓷實的布料,兄弟幾個就開心的合不攏嘴。
“嬸子,謝謝您給我們做衣服。”
劉翠花樂了,
“謝啥謝?咱都是自家人,有啥可謝的。”
要說以前對顧家人那是不屑一顧,主要顧家在村子裡太有名了,好吃懶做,遊手好閑,兄弟幾個,一個比一個拉。
可是相處了一段日子,發覺幾兄弟還算可以懶,雖然是懶,但是真要讓幹活也都拿得出手。
沒有上進心,大概是因為家裡的長輩影響。
真的讓幹起來一個個手腳利索。
最重要的是腦子都活泛,沒有一個是榆木疙瘩。
劉翠花更滿意的是雖然分家了,可是閨女分家之後日子過得舒心。幾個小叔子對姜小暖都是心悅城服,啥都聽嫂子安排。
從這1點上來說,劉翠花兒覺得閨女分家反而日子更好過。
總比上面壓這個婆婆公公強的多。
當然給顧老三和顧母也做了兩身衣服。
不過那兩身衣服,劉翠花可沒那麼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