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民在領取稀粥時,如何保證安穩,不發展成騷亂,如好保證施粥的官員不以權謀私。
曾有大災時候,掌勺的官員利用手中一把勺子搞的天怒人怨,分發不均。人們為了多領一口粥,女子不惜色,男子不惜做牛做馬,最終引起暴亂。
劉英咧嘴笑,他考的是書科畫藝,但是在秀才之前,並沒有獨立卷子,和所有書者考的都一樣。此題,他曾做過。
現在的他無比感謝老師,老師不止教導他如何審題,更告訴他,遇上這種題目如何作答。
他揮筆寫道:“賑災者,民所求,官所願,當以律令規範,告示安撫……。”
想了想,他沒有把老師說的以工代賑寫出來,畢竟李太守等人都曾說,此事行不通。而是規規矩矩的將如何安撫民眾,如何保證公平寫出。
肚子裡有墨水,他可勁的寫,只覺得短短一張紙不夠,又問書仙要了一份。
他邊寫邊想到“老師真乃神人也。連秘不外露的試題也能押中,只怕整個南國,沒有誰有他那份才學……。”
他對面考房內陳舟則微微皺眉,今年樂者的考題是彈奏一曲最拿手的曲子,題目不限,由書仙考評。這些書仙都精通音樂,作為考官最是公正。
左思右想,他實在不知道該選擇哪一首,突然想起:“百年前有一位秀才,在考場上所彈奏的曲子書仙聞所未聞,當即書仙就陶醉其中,最後放榜,他高中頭名。後來才知曉,那首曲子是他父親所作,一直未曾示人,倒叫他在考試中拿了高分。”
“前段日子,老師曾教導我們唱精忠報國,師母也仔細指導大家如何彈奏。雖然學習的時間不長,總歸這首曲子能完整的彈出來,不如仿效古人,就彈奏一曲精忠報國。這些書仙,想必是一定沒聽過的。”
想到就做,他撫摸古琴,這是統一的制式琴,並沒什麼不同。
撫上琴絃,第一聲“鐺……。”金戈鐵馬之意泉湧而出。
坐在身側的書仙耳朵一動,端正身子。
腦袋開裂的孔聖塑像忽然抬起手,手指西邊。
李太守奇道:“這可奇了怪了,往年考試,數十年也不見孔聖動,今年不止腦袋開裂,還手指童生考區,莫非,那邊發生了什麼?”
他正要前去看看,《謝儒集註》中忽然走出一人,李太守腳步微頓,那人開口道:“我來看看。”
聽聲音正是謝儒。
謝儒帶頭向西邊走去,意味深長道:“李太守治下,今年可出了不少好苗子,乃是大功一件。”
“謝儒謬贊,明堂不敢居功。”
“有何不敢?難道咱們南國賞罰不分麼?”
他們二人走到童生考區,甲字三十七號考房。
因為樂者需要彈奏,所以他們的考房都施了儒術,聲音不能傳出。
這小小麻煩難不住兩位大人,李堂言手持主考令牌,謝儒遮去兩人身子,悄悄走進門內。
“鐺鐺……”
李堂言吃驚道:“這不是精忠報國嗎?”
“這就是精忠報國?”
謝行舟還沒來得及看樂譜,因此不知。他津津有味的聽了一遍,似乎不過癮,嘆道:“雖然此子彈奏技藝不高,但曲譜本身令其增色不少。當為奏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