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咚咚……”
敲門聲音不大,夏弦迷迷糊糊的去開門。早晨剛剛經歷一場生死攸關的考驗,現在經過睡眠補充,那件事被他壓在心底,精神顯的不錯。
“吱……”夏弦問道:“請問你找誰?”
開啟門,門外是一個書生,身後停著一輛馬車,書生道:“我找夏問之秀士。”
這人夏弦不認識,他疑惑道:“我就是夏弦。”
“那就沒錯了。”
書生向後面點頭,車把勢搬下一個箱子,每一個箱子都有一米寬高,放在地上發出“咚”一聲響,似乎很沉重。
好大的力氣。
書生道:“夏秀士是文絕書官,故此聖上命我前來送書。”
按照職位來說,文絕書官就是個寫文章供皇家娛樂的,自然需要豐厚的知識儲備。那麼皇家送些書來給他看也不奇怪。
問題是,歷史上的書官,從未有誰被天子賜書,這裡面意味就深長了。夏弦皺眉思考,他一直都是被別人逼著走,現在成熟許多,終於開始思索每一件事情的來由,和可能的後果,也就是對自己的生活有了計劃。
思來想去,實在想不出自己身上有什麼值得天子看重,只能將理由歸結與死去的老爹。老爹曾經做過官,也許是聖上念及舊情。
當然,也有可能是天子想敲打自己,送書來的意思就是“你既然在南都沒有朋友,那朕就送你書,你以書為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百遍,人是可以看到書裡的世界的,比如清時,有女子讀《紅樓夢》痴迷,其父燒書,她痛不欲生,大呼:“奈何燒殺我寶玉。”。那就是讀書看到了書中世界。
以書為友,便不會孤單。
夏弦還愁著到哪弄些藏書,看到天子賜下,他謝恩:“必不負天子厚望。”
心裡對天子是什麼態度沒人知曉,表面上,他很恭敬——他越發的像是一個讀書人,尤其有了算者的風度,喜怒不形於色。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才該是讀書人的低調。
書生讓車夫將箱子搬到院子裡,他笑道:“夏秀士得天子恩寵,前途不可限量。”
夏弦只是笑著回禮,又聽他道:“這些書只是第一部分,你全看懂了,聖上說,就可以換第二部分。但是……”。
書生臉上有殺氣:“但是,這些藏書不許除你之外的任何人看到,否則,不止秀士你人頭不保,你的學生,所有和你有關系的人都要受到牽連。”
“這批藏書很了不得?”夏弦腦子裡的第一個想法。
他很想去翻看,強自壓抑,和書生閑話半晌,眼看天色已經暗下來對方才告辭。
送了書生離開,夏弦飛快的跑回屋子,那位孫昕兄雖然很窮,但是燈油可不缺。
點上燈火,夏弦開啟箱子,整整齊齊的,只有不到五十本書,餘下的全是白紙和筆墨紙硯。那麼多白紙疊的齊整,夏弦不知道是用來做什麼的東西。
他拿出一本書,書名是《中庸》,“莫非是四書五經?那未見得多麼珍貴。”。一邊想,夏弦放下中庸,將所有書取出來。
一共有四十三本,除了四書五經,還有常見的經典。
他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帶著疑惑,翻開一本《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只看一段,他看到後面有人親筆注釋:“大學乃博學,又乃小人學,而後大學之意。”
大學乃博學,意思就是知識廣博,小人學,並非貶義,而是指自幼學習,然後長大才是大學,才能成為大學士。
夏弦從未看過別人的注釋,看到這些解釋,他才將大學的意思理解。又看後面注釋“明如光,明如正,故此曰明明德。”
意思就是,要明白正確的德,將其發揚光大。
至於“親民”注釋者有不同解釋,根據後文聯系,多解為“”革新之意思,謂之“新民”。這位注釋者卻認為,解為親近底層百姓更好。翻譯過來的答題意思是“親近百姓,底層民眾,才有善,他認為百姓中蘊含真善美”。
不是主流解釋,也不知道對不對。
這是一套有人親筆注釋的書,夏弦很激動,手都抖了。他問心之後,喜怒很難表現出來,現在手在抖,說明他心裡已經激動的無以複加。
他帶著期待,隨手翻開《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