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藝:…………
為什麼要拿博雅跟清華北大比較?博雅它就是個建校才五年的三線城市普通高中,它又做錯了什麼呢?為什麼要傷害它,還連帶侮辱了清北呢?
“奶你知道你剛才一句話傷害了三個學校嗎?”頓了頓,袁藝委屈唧唧,“也傷害了我。”
“行行,那奶給你做好吃的,補償你。想吃什麼?”
袁藝顛顛兒跟著她奶進了廚房,不會做飯炒菜不要緊,她可以幫著端菜拿碗筷,還能趁機先偷吃兩口。
晚飯還是很和樂的,期間,袁老太和袁東海也都問了學校家長會的事情。文理分科這個事,袁藝跟趙秋萍早已達成了一致意見,表示要選文。不過事實上,哪怕這次家長會的主旨是文理分科,事實上早在趙秋萍提意見後,整個家長會的基調都被帶偏了。
說帶偏了還是委婉的,其實就是崩了。
在邱老師送趙秋萍去校長室後,再度返回班裡後,一句文理分科的事情都沒提,好在能來博雅上學的學生成績普遍不行,倒沒人糾結這個。
道理很簡單,理科是比文科的選擇餘地更大,將來畢業後的就業崗位也相對更多一些。可同理,競爭也更激烈。就拿市一中來說,每年都是一個文科實驗班,卻有至少五個理科實驗班,普通班的比例也差不多。人數一多,競爭壓力就大,想想自家的孩子成績這麼糟心,去唸文科好像也不算什麼了。
趙秋萍隨口問道:“小藝你們班有多少人報了文科?我怎麼聽著好像挺多的?”
“五十人裡面至少有四十個人報了文科班。不過這個還不肯定,在分班之前還是可以更改的。”
“分班要怎麼辦?你肯定能進實驗班吧?”趙秋萍想想還不太放心,又添了一句,“你們班主任是教英語的吧?她以後是帶文科班還是帶理科班?”
“帶文科班,所以我們班才會多數人選了文科,做熟不做生嘛,再說邱老師人挺好的。”頓了頓,袁藝才回答她媽前一個問題,“我年級前十,穩進實驗班,唯一的問題就是……”
“是什麼?”
“博雅好像沒實驗班。”
趙秋萍:…………
沒實驗班也不要緊,能進文科一班也不錯的。趙秋萍很快就找到了安慰,想起她哥家的兒子,還嘆了一口氣:“睿睿還不知道能不能穩在實驗班,他那成績,在初中倒是挺好的,進了市一中就變成吊尾的了。你大舅託了多少關系送了多少禮,好不容易才把他塞進實驗班,可別掉出來了。”
袁藝很不想潑冷水,問題是,趙睿他後來的確是掉出來了_(:3」∠)_
“市一中的制度太殘忍了,每個學期都要重新分班,等於好不容易熟悉了環境,又要換班級。光是同學換也就算了,連老師都要換,要是正好適應能力不強的,能被坑死。”
袁老太聽著稀罕:“為啥還要換老師?”
“一班二班的老師是同一批,三班四班又是一批。當然,副科老師就那麼幾個,像體育美術音樂,每個學校最多三四個,這些不算。”袁藝耐心的給她奶解釋著,“假如本來是在一班的,排名掉到了後面,被分到了三班,那就意味著所有的主課老師都換了。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適應起來很難的。像我,適應能力就很差,別說換任課老師了,換個班主任我都難受。”
趙秋萍看了她一眼:“你知道什麼?這叫狼性教育,有壓力才有動力。”
“就怕一個不好,鬧出事情來。”
“能出什麼事兒?”
袁藝想了想,雖然她記得不真切,可她還真依稀記得,某一年市一中出過學生跳樓的事情,哪怕很快就被鎮壓了下來,因為她弟在市一中念書,她還是聽說了這個事。具體的前因後果不大清楚,反正大概就是因為期末分班考試失利了,一時間接受不了,就選擇了跳樓自殺。
不過,這個事她還不能說,只能含糊的帶了過去。
趙秋萍也沒追問,倒是說了雙休日繼續考試的事,在聽袁藝說明後兩天學校都有活動後,接連嘆了好幾口氣。
“你們學校這樣不行啊,活動太多了,高中生還是應該以學習為主,活動什麼的,完全可以等上了大學再說。讀書也就這幾年的事情,玩的時間還能少嗎?”
袁藝還能說什麼呢?
說不過說不過,溜了溜了。
次日一早,她就顛顛兒的往學校跑了。
平安夜和聖誕節的活動一共搞兩天,整個學校都會變成歡樂的海洋。因為要跟元旦彙演區分開來,這兩天的活動並不是大舞臺表演節目這種,而是類似於開學之初,各班自創節目。區別在於,主力是高二的二十個班級,高三和高一隻享受活動過程,並不參與創辦。
袁藝最期待的就是交換禮物了。
每個學生都會準備一份禮物,放到大禮堂那邊,然後選另一份禮物,作為自己的聖誕禮物。當然,為了避免出現太奇葩的事情,每個禮物在封裝之前,必須由各班的班委過目,再由班委統一送到指定處。
這是前幾天班聯會開會時說的,主要是提醒高一各班的班長,高二高三肯定是有經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