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軍械圖走出工部後,到底有多少人跟它相關了?
原身知道嗎?
李暮歌不禁開始思考,原身在她穿過來之前,到底都知道些什麼秘密。
榮陽、太子想要殺她,六公主也想要殺她,或許還有別的人,也在暗中躲著,想要殺人滅口!
“看來,不把此事查清楚,以後永無寧日啊。”
小說裡從未出現過的軍械圖一事,現在成了重中之重,變主要劇情了。
李暮歌頭疼,伸手揉了揉額頭,她繼續問翠玉,“你剛剛說,母妃不想再欠舅父人情,這話是什麼意思?你是母妃的大宮女,為何會因為舅父,就跑到我身邊來?”
問題並沒有隨著翠玉的解釋而消失,反倒更多了。
翠玉已經說了開頭,沒必要再隱瞞什麼,於是她將寧澤世和寧寄錦這對姐弟的恩怨,一五一十跟李暮歌說清楚。
寧寄錦比寧澤世大了八歲,小時候,姐弟倆感情很好,甚至寧澤世啟蒙,就是由寧寄錦來教。
寧寄錦算是寧澤世第一位老師,所以年輕時候的寧寄錦,對寧澤世影響頗大。
少女時期的寧寄錦實在是耀眼,她超然脫俗的容貌不過是她身上最不起眼的優點,她的才學,她在文學上的靈氣,更為突出。
彼時盛天皇帝執政,自小,寧老爺便寄希望於寧寄錦能夠成為宮中女官,留在盛天皇帝身邊做事。
做一做那衡量天下才子的女宰相!
寧寄錦一直為此努力,可在她及笄之前,盛天皇帝身體就很不好了,到了最後那幾年,宮裡開始儲位爭奪,盛天皇帝想要傳位端華公主,端華公主年幼不知事,朝野內外都反對此事,擁護彼時的吳王李麒,也就是現今的陛下登基。
儲位鬥爭開始後,宮裡便再也沒有選過女官,寧寄錦前十五年刻苦讀書,一身才學,一朝都成了虛影。
寧寄錦認了命,後來與李麒相遇,入宮當了良嬪。
寧澤世卻沒法認命,當時他還小,不能理解 為什麼驚才豔豔的姐姐,最後會入宮成了妃子,懷孕生女,再也寫不出昔日令無數文人稱贊的好詞佳句。
那個靈氣十足的少女,似乎隨著盛天皇帝的逝去一起,留在了昔日的盛天大夢裡,活下來的是普通人寧寄錦,只是後宮一個貌美的妃子。
良嬪欠下寧澤世人情,是在他考上狀元那一年。
“具體是怎麼回事,奴也不太清楚,只知當時宮中死了個懷孕的才人,皇後娘娘查兇手,不知何人陷害娘娘,最後查到了娘娘頭上,娘娘百口莫辯,恰逢當年小郎君考上狀元,這事兒才算過去了。”
翠玉說得糊塗,因為她當時也不太清楚怎麼回事,只知整個梧桐殿的人差點兒都死了,本以為山窮水盡,沒想到一朝之間改天換地,那死了的才人和皇嗣,像是從未存在,再沒人提及。
又是一件書裡從來沒有提過的事情。
李暮歌思來想去,只想罵一句狗皇帝!
她以前真是一句狗皇帝都沒罵錯,當年要是大公主繼位,哪兒還有這麼多事!
在心裡罵了一大堆電報後,李暮歌才勉強冷靜下來,過往發生的事情,跟現在沒什麼關系。
李暮歌明白自己該做什麼,既然已經知道錦繡是李易曲的人,那新的敵人就出現了,面對敵人,殺就完事了。
她得先培養一下班底,手裡有人後再下手,不然接二連三死皇子公主,她還總是出現在案發現場,嫌疑太大。
自己慢慢培養人才太慢了,比起養成人才,李暮歌更喜歡現成的人才。
一鯨落而萬物生,現在最大的鯨有兩頭,一頭是盟友大公主,一頭則是太子。
她沒有背刺隊友的愛好,所以只能先對太子下手了。
在端午佳節的好日子裡,有關太子門客的傳聞在長寧城中傳得沸沸揚揚,之前已經被魏王死亡訊息壓下去的風波,以更浩大更可怖的姿態,重新出現在太子面前。
皇帝病了三天,回來後朝堂都安靜不少了,結果這幾天又炸鍋了。
言官禦史們跟瘋了一樣,一天恨不得寫八百摺子,彈劾太子。
太子實在有些扛不住,很快稱病不上朝的人,從皇帝變成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