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奴真的不知道。”
“我不懷疑你說的話,你說你不知道,那你一定就是不知道。但你難道沒有好奇過錦繡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嗎?一個人,如果不是突逢變故,絕不可能一夕之間性情大變,為了滿足你的好奇心,你當真沒有去查過嗎?”
翠玉被李暮歌步步緊逼,藏在心裡的秘密,被李暮歌直接翻了出來,這讓她臉色慘白,方寸大亂。
人都有慾望,李暮歌自現代而來,她比任何人都清楚,人的慾望有多複雜。
窺探別人的私事,滿足自己的控制慾,甚至此類行為還會增強人自身的安全感,這就是人的窺私慾。
看別人出醜,談論別人的八卦,對於生活在資訊爆炸時代,也是人的隱私被侵犯最為喪心病狂時期的李暮歌來說,窺私慾是一種被所有人擺在明面上的慾望。
每個人都接納了它,並且將它包裹成無害的模樣,如日常問話一般,以關心的名號,窺探任何人的私事。
現代人能夠接受自身窺私慾,並且透過瀏覽各類新聞、觀看直播等方式,滿足窺私慾望,將它壓制在普通水平,不至於病態化。
古代人要怎麼做呢?
李暮歌一開始用翠玉,她就發現了,翠玉是個非常善於搭話的人,而且她蒐集情報的速度特別快。
李暮歌還是那句話,她不認為天才遍地都是,比起相信她隨便找個宮女,就是個不世出的天才,她更願意相信,快速蒐集情報的能力,是翠玉經過積年累月的努力鍛煉出來的技能。
普通人又不是情報間諜,沒事兒鍛煉這種能力幹什麼?
“奴、奴查過,錦文告訴奴,在錦繡離開梧桐殿前,六公主曾接觸過錦繡,聽說就是在那段時間,錦繡的兄嫂相繼離世了,旁人都覺得,錦繡是因為兄嫂離世,才性情大變。”
翠玉開了口,說完,她長舒了口氣,終於還是說出來了。
李暮歌心中的石頭也落了地,她終於找到了實證,證明錦繡身後的人是她親姐姐李易曲無疑。
可為什麼呢?
“她為什麼要殺十四呢?”
李暮歌這個問題,是作為讀者在疑惑故事劇情的發展。
翠玉此刻心神大亂,根本沒有聽出來這句話的自稱不對勁,她絞盡腦汁地想,還真讓她想出了一些原因。
“可能是因為,殿下出生後,老爺和老夫人都特別高興,尤其是殿下在抓周禮上,抓了文房四寶和書本,老爺和老夫人覺得,十四殿下聰慧過人,比六殿下更像良嬪娘娘,就連小郎君都這樣認為。”
啊?李暮歌不敢相信自己聽見了什麼,“翠玉,本殿下出生的時候,六皇姐她才三歲。”
你告訴我,有什麼深仇大恨,能在三歲種下種子?
如果三歲的李易曲就知道什麼叫仇恨,那寧老爺和崔老夫人應該覺得李易曲聰慧,聰慧近乎於妖了!
“殿下你搬出梧桐殿的時候,六殿下已經如您現在這般大了。”
那是三年前的事情,所以誰知道仇恨是什麼時候被種下,又是在哪個時間裡瘋狂滋長的呢?
李暮歌依舊覺得這個答案不對,她不認為李易曲會因為這個,佈局三年,只為要她的命。
其中一定還有其他緣故。
“小舅父不喜六姐嗎?”
“是,小郎君一向不喜六殿下,六殿下喜好金銀之物,與寧家不同,只是寧家並非老爺一支獨大。殿下,奴之所以會想要效忠殿下,是因為小郎君極為喜歡殿下,之前聽說殿下想要研製軍械,小郎君還曾親自到工部,為殿下借來圖紙……”
李暮歌下意識驚撥出聲:“你說什麼!那軍械圖是舅父給我的!”
翠玉茫然,“殿下不知?工部的軍械圖均是機密,哪兒能隨意外借,小郎君身為國子博士,以授課為名才能借出。可惜後來此事被娘娘知曉,娘娘她不想再欠小郎君人情,這才命殿下不許再碰軍械。”
“軍械圖不是白芍去要來的嗎?”
李暮歌清楚記得當初白芍跟她說的話。
“身處後宮的宮人,哪兒能隨意進出工部,是小郎君不想讓殿下多想,故而讓白芍瞞著殿下。”
李暮歌皺眉沉思,她沒想到,兜兜轉轉,寧澤世竟然也與軍械圖扯上了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