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末將已經點齊兵馬,請殿下祭旗!”
為了先明王一事,天庭和靈山裝腔作勢,甚至還送了一個老神仙入贅蘇悉地院,可臨了卻逼得先明王自盡了事,若說這其中沒有貓膩,誰敢相信?左右天地總是容不下妖精,可既然如此,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章尾山二十萬妖兵齊聚,各個手臂上都和鴻蒙一樣帶著白布,鴻蒙從九嬰手中接過寶劍,步出若雷殿,面對眼前妖兵振臂高呼。
“先明王死在九重天,死在當年盡誅百妖的東極大帝宮中!你們服嗎?本王不服!我們的祖先被屠殺殆盡!萬獸百妖溫順的淪為畜類,出類拔萃之輩死於無妄之災,這樣的天下,還有我們的活路嗎?今日,本王就要打上九重天去!為先明王討一個公道!為我五族萬數博一個將來!爾等願不願隨我而去!”
鴻蒙巧舌如簧,一番話將自己的野心撇的乾乾淨淨,字字句句都直指妖精們的難解的心結,眾妖一呼百應,章尾山到處都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妖精。相柳一身黑甲,右臂上也照樣綁著白布,鴻蒙一聲令下,他便帶領著二十萬妖兵往明王宮而去,彼時天未破曉。
天亮了,越鳥在妙嚴宮停靈七日,到了這第七日,依制青華該將她的“棺槨”送回明王宮。可越鳥沒有遺體,更遑論棺槨,除了開在阿如亭前的一株孔雀翎之外,她什麼都沒留下。
畢方湊了些先明王曾經喜愛的衣冠,想就此多少攢出個衣冠冢來,無奈青華帝君卻不肯。可帝君當年是入贅之夫,眼下就連為先明王設立牌位都得指望著佛母,先明王無牌無靈,大喪之日叫帝君送什麼回明王宮呢?
到了時辰,青華親自從東極殿中取來了兩個泥人,一個揣在袖中,一個捧在手裡,叫元聖星和聞人語同行,便要出妙嚴宮去。滿宮無不詫異,可別人不識此物,畢方卻認得——那是當年先明王親手捏的泥人,一共兩個,一個是她自己,一個是青華帝君。可憐先明王香魂無依,青華帝君無墳可哭,只能寄滿腔哀怨于丹青泥人,任誰看了也不免要傷心感慨。
青華昨日便修書西王母,希望她能收下九靈,叫它就此有個依靠,可九靈卻十分不肯,無論生死,它都想陪在青華身邊,青華拗它不過,最後也只能許它與他同送越鳥入明王宮。
玉皇大帝有旨,明王發喪之日,該由天兵開道,那一天的天庭真是一副萬年不得見的奇景——東天門外兩排守衛的天兵站的一絲不苟,每隔三丈便立著白幡和白燈籠,送先明王的仙家們也依列排開,各個身著凶服。
青華一身孝服,正要起步,豈料白龍女卻突然闖宮,死死攔住他不讓他出宮。
“帝君且慢!先明王早有旨意於小王,今日明王宮大喪,帝君萬萬不可以身涉險!”
白龍女將越鳥的遺詔給了青華,可青華讀了卻不以為然——越鳥與他是結髮的夫妻,她自然捨不得他,但他心裡有自己的計較,無論白龍女如何挽留逼迫,他也是一概不認的。
眼看青華帝君固執己見,白龍女沒了辦法,只能從袖中掏出扶南陰劍,抵在青華喉頭,抽抽泣泣地說:“先明王耗盡心神,無非是為了保帝君一命,帝君今日若是要出這妙嚴宮,便先過我這關,從我的屍體上踏過去!”
乍然見了扶南陰劍,青華心中五味雜陳,原來越鳥深思熟慮竟至於此,連白龍女攔駕的由頭都早早就備下了。說來說去都是他蠢笨,不如越鳥七竅玲瓏,可計算百年,事事無不精心。他竟是個傻子,自己的妻子護不住也就罷了,便是連她的後手都沒能料到。
可白龍女哪裡是青華的對手?只見青華手中一點,白龍女便癱倒在地,青華從她手中收回扶南陰劍,徑直提腳欲行。偏趕上孟章護妻心切,也來妙嚴宮攔駕。
“帝君!今日明王宮必生風波!先明王留下此詔就是怕帝君被小人戕害,帝君若是不領情,只怕先明王要死不瞑目啊!”
孟章這話未免說的違心,越鳥魂飛魄散,莫說是瞑目,便是連屍骨都沒有,青華又哪裡會聽信這些?他同樣用定身術定住了孟章,孟章夫妻皆倒在地上,張口不能言,睜眼不能動,白龍女眼中簌簌流淚,只盯著孟章,而孟章則無奈地閉上了眼睛——青華此去,是福是禍、是生是死,全憑天命,他與青華總算得上是至交,如今卻只能坐視青華涉險,他若是有那些個本事,便是生死不計也定要將青華攔住,可他無能,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妻子以淚洗面,卻不能救至交於水火。
九重天眾仙眼睜睜地看著青華渾身白衣戴孝,一路捧著越鳥的泥塑出了妙嚴宮,身邊只有九靈、元聖星和聞人語三個前後一邊走一邊撒紙錢。
在漫天的紙錢和白幡中間,青華搖搖欲墜,彷彿一個將死不死的人。此情此景,見者無不動容,無奈此時此刻,天地間卻多的是居心叵測之輩。
可憐啊,真可憐啊!都說上天有好生之德,可又何故讓一心要救世的死於非命,天生的鴛鴦天人兩隔,還不清的情債再添冤孽,看不透的世情又起波瀾!
喜歡越鳥傳請大家收藏:()越鳥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