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一章 議軍功田 問身邊人

憑心而論,對天命皇朝這個縱橫數千裡的大國來說,五百萬畝土地真的不多。根據戶部去年的最新統計,天命皇朝共有水田、旱地等各類可耕種土地五億三千多萬畝。而在命田流轉之前,國家儲備命田大體維持在八千萬畝上下。可就在這短短的十年間,八千萬畝儲備田幾乎就都不見了。

餘懷謙說到這,故意頓了一頓,以為會有人接話。可政事堂上一片寂靜,連聲咳嗽都聽不到。

餘懷謙想起了那天與首輔楊奇溥密議時,楊奇溥最後勸說自己的情形。

“賢弟啊,你可真是愧煞愚兄了!你這是做了愚兄無數次想做卻又不敢做的事啊!不過你要想好了,這就是一個火藥包,一旦點燃,別人炸得到炸不到不好說,你這個點炸藥的人卻十有八九沒地方跑!”

“閣老,你也無須再勸,我早想好了!經過十年命田流轉,很多百姓已經無立錐之地。不久前我家侄兒來信,說除了我們家之外,我們村的土地都被一戶人家兼併了!那人的靠山,卻不過是縣衙的一個捕頭。我侄兒還問,我堂堂憲臺大人,能不能幫他說句話,讓他也弄些田地?”

……

稍等一等,看還是無人開口,餘懷謙驀然覺得自己似乎獨自站立在一片荒原之中,無人可依、無處可依。他在心底搖搖頭,驅散了這絲傷感,終於把炸藥點燃了。

“依道理說,軍功田應當從儲備命田中撥付。可我到戶部問過,現存的儲備命田不到百萬畝,根本滿足不了需要。如今狼族入侵,迫切需要設立軍功田以鼓舞士氣。”說到這裡,餘懷謙忽然加重了語氣,一字一頓地朗聲說道:“我建議,由朝廷頒發公文,嚴令各地按私人擁有的田地數量確定比例,以從前的價格回購土地,補充儲備命田,年內必須達到從前確定的儲備命田基數!”

“具體說來,各戶擁有田地數,如超出命田數不到一倍,回購一成,不到兩倍,回購三成,不到三倍,回購五成,超出三倍,一律全部回購……”

前面餘懷謙說話的時候,政事堂內還保持著平靜,可等這句“超出三倍,一律全部回購”說完,室內便響起了一陣嘈雜的聲音。有人聽得直咳嗽,有人怕自己聽錯了,在低聲詢問旁邊的人,有人低聲冷笑,也有人禁不住發出嘖嘖驚嘆。

成德皇帝朝旁邊侍立的司禮監掌印太監趙瑾賢皺了下眉頭,趙瑾賢連忙搖了搖手中的金鈴,用大小恰到好處的聲音尖聲尖氣地喊道:“各位大人,肅靜!”

朝堂之內瞬間安靜下來,成德皇帝威嚴地掃了下面一眼,最後把眼光落在了首輔楊奇溥身上:“各位愛卿,對於餘愛卿的建議,你們有什麼看法?”

餘懷謙把回購私田彌補國家儲備命田的建議提出來之後,楊奇溥就知道,自己該上場了。作為天命皇朝的首輔,楊奇溥並非沒有擔當。可經歷過宦海的數十年沉浮之後,楊奇溥琢磨明白了一個道理:首先要保護好自己,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剛剛進入官場的時候,楊奇溥曾經以為,皇帝至高無上,只要皇帝支援,就什麼都能做。可隨著閱歷的增長,特別是昏冥侯的忽然倒臺,楊奇溥逐漸明白了,真正掌控天命皇朝的,既不是那個看似高高在上、實際孤家寡人的皇帝,也不是儒家經典中所說既能載舟、也能覆舟的百姓,而是一個有形無跡的利益集團。

楊奇溥認定,在昏冥侯倒臺的過程中,這個團體就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直到今天,楊奇溥也沒搞明白,世上是真有這麼一個組織嚴密的團體,還是那些利益趨同的人,在關鍵時刻心照不宣地糾合到了一起。

命田流轉的事,楊奇溥一開始就不贊成,也一直想扭轉。可他的幾番努力,就好比抽刀斷水,沒有收到絲毫效果。相反,當年追隨他在此事上沖鋒陷陣的幾員大將,卻莫名其妙地遭受了各種厄運。有的忽然捲入重案,有的忽然意外身亡。就是楊奇溥自己,也曾經遇到過政治危機乃至人身危險。

發覺事情不對勁之後,楊奇溥改弦易轍,轉而支援命田流轉。不出他所料,他和他的身邊人就突然萬事順利,不單那些莫名其妙的事故沒了,政治漩渦也遠離了他們。

事情越是這樣,楊奇溥心中越是警惕。他面上不動聲色,心中卻把這個若有若無的背後黑手,當成了天命皇朝最大的毒瘤,決心要將其挖出來。如果這個神秘的組織真的存在,其能量也十分恐怖。楊奇溥向來謀而後動,在沒有一定的把握之前,特別是沒有接觸到這個組織的實體之前,他不會暴露自己的真實意圖。

上次餘懷謙找楊奇溥商量,試圖利用狼族入侵的機會,把命田流轉的口子堵上。楊奇溥就反應過來,不管這個利益集團是鬆散的聯盟還是嚴密的組織,命田流轉就是他們的核心利益,如果餘懷謙向命田流轉發難,很可能把幕後的人牽扯出來。只要這些人暴露出來,楊奇溥有充足的信心說服皇帝,利用強大的國家機器,把這個毒瘤連根拔起。

在這一點上,楊奇溥與成德皇帝不謀而合。差異在於,楊奇溥知道皇帝不可能是這個集團的人,成德皇帝卻信不過楊奇溥,甚至還懷疑楊奇溥就是這個集團的首腦人物。

楊奇溥打定主意,讓餘懷謙到前面吸引火力,他則從側面策應。這裡面的度要把握好,既要給予餘懷謙足夠的支援,又不能喧賓奪主,過早地把自己搞成了焦點。

餘懷謙在民間和低階官員中的聲望很高,但在今天這樣的場合,他的影響力卻很有限。這些能夠參與朝議的高官,面上雖然尊重餘懷謙,實際做事的時候,卻不會考慮他的意見。即使成德皇帝沒有用眼神示意,楊奇溥也打算站出來適當表態,否則餘懷謙的建議就會被無形地化解掉。

“啟稟聖上,老臣有話說!”

成德皇帝微微點頭:“楊相請講!”

楊奇溥並沒有多說:“老臣以為,餘大人關於設立軍功田的提議很好。不過到底如何操作,還需戶部會同兵部,拿出一個差不多的章程來。這畢竟是長遠之計,可以過一段時間再議。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如何收複甘州,盡快把狼族驅逐出去!”

楊奇溥這話可以從兩方面理解。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對餘懷謙的支援,畢竟他肯定了餘懷謙的提議,還提出了下一步落實的具體舉措。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為緩兵之計。楊奇溥要的就是這種效果,只有引而不發,才能保持主動。

成德皇帝稍微沉吟了一下:“嗯,楊相所言在理。於大人,你先說說,關於收複甘州,兵部有什麼想法?”

……

朝議結束後,回到乾清宮,成德皇帝吩咐趙瑾賢:“你安排個人,去把拱衛司的江大人叫過來,你自己留下來,我有事問你!”

趙瑾賢連忙點頭答應,下去安排過後,自己一邊給成德皇帝倒了杯熱茶,一邊陪著笑問道:“聖上要問微臣什麼?”

嚴格說來,趙瑾賢這樣的大太監也是皇帝的臣子,與皇宮之內的女官一起,被合稱為內臣。內臣的品級很低,司禮監掌印太監已經是宦官中權力最大、職位最高的,卻不過是正七品,所以趙瑾賢自稱微臣。至於辛學文這樣有點職務的小太監,不過是從九品。天命皇朝一般不把九品以下的公職人員視為官員,所以小辛子一般自稱小人。

成德皇帝吹了吹熱水:“今天的朝議,你怎麼看?”

趙瑾賢嚇了一跳,連忙雙腿跪下:“聖上,依本朝祖制,內臣不得參與朝政……”

成德皇帝笑著打斷了他:“我如何不知道內臣不得參與朝政?正因為你們從來不參與朝政,所以你們才可能有些新穎的看法。如果是外面的大臣,我還懶得問他們呢!”

趙瑾賢這才站起來,滿臉疑惑地回答:“聖上,微臣也不是第一次參加朝議了。以往不管各位大人討論什麼,微臣多少還能聽懂一些。可今天朝議的內容,微臣卻是越聽越糊塗!”

“戶部楊大人大失水準,說水災的事卻不帶資料。兵部於大人說的那些事,我大體還能聽明白,可後面禦史臺餘大人的發言就玄乎了,明明說抵禦狼族,他卻又扯到了命田上。齊少保說話更是雲裡霧裡,微臣聽得是稀裡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