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九章 集體告狀 西北軍議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十天後,朝廷推行軍功田的法令正式頒布。訊息傳到武威的時候,西北行營總督董世光正在召集軍議。西北行營總督本來在金城開府,為了便於指揮作戰,董世光已經把行營前移到了武威城。行營、行營,本來就是行走的指揮所。

經過一個多月的調遣,武威城變成了一個大軍營。

董世光已經集結了五萬大軍,包括一萬騎兵,這些軍隊多數駐紮在武威附近。這情況與辛學文給巫輕雲的學舌有些區別,當時辛學文單聽人說董世光集結了三萬人,就想當然地以為,這三萬人都圍在甘州城下,實際情況卻比這複雜得多。

首先,當時這三萬人還在調動的過程中,並沒有完全到位。其次,因為在面向釣魚城的西北方向,狼族佔據著絕對的主動,單把甘州的東南方向圍住意義不大。相反,大軍久頓堅城之下,非但軍資消耗大增,還要時時刻刻提防狼族的突襲,反而容易挫傷士氣。

另外,董世光還有一個考慮,就是想引狼族出城作戰。眾所皆知,狼族善於野戰,南軍善於守城。因此董世光故意示弱,期望狼族因奇襲甘州成功而大意,又跑出來跟南軍野戰。只要把狼族主力誘離甘州城一段距離,董世光就有機會殲滅他們,畢竟在這個方向,南軍的數量優勢很明顯。

因此,即使現在已經調集了五萬大軍,董世光也只派了不到兩萬部隊出去,零零散散分佈在從武威到甘州的兩百裡區域中。臨近甘州城的數十裡範圍內,更是隻有些輕騎兵和斥候在活動,其他部隊都在武威養精蓄銳。

這種部署暗合了成德皇帝的心思,所以兵部也不怎麼催促。不過在軍資供應等方面,兵部該做的手腳還是做了。即使董世光真的傾全軍之力猛攻甘州,恐怕也打不了多久。

“各位將軍,根據探子的訊息,狼族在甘州集中到八千人左右後,就沒有再增兵……”正在介紹情況的,乃是董世光的參軍李子輝。不比李定國的參軍劉知機,劉知機是李定國私人聘用的,不算朝廷官員、沒有官員身份,更沒有武官品級。李子輝這個西北行營參軍,卻是邊軍編制內的高階武官,堂堂正三品。

套用各位看官熟悉的軍事體制,董世光這個西北行營總督相當於西北軍區司令員,李子輝則相當於西北軍區參謀長,也可以給西北軍區的部隊發號施令。劉知機則不同,雖然掛著參軍的名號,實際只是李定國的私人智囊,沒有李定國的簽字認可,他一道命令都發不出去。

今天參加軍議的人數比較少,總共也只有九人。分別是西北行營總督奮武將軍董世光,西北行營副總督曲毅興,西北行營直轄的三支邊軍蕩北軍提督葛午明、定北軍提督張國安、鎮北軍提督吳天鶴,受西北行營和本省巡撫雙重節制的甘肅省總兵武達齊、寧夏省總兵季禮僧、陝西省總兵馬克難,另外就是西北行營參軍李子輝了。

這些人都是清一色的正三品以上高階武官,都趕得上天命皇朝朝議時的官員品級限制了。除了被隔絕在甘州之外的釣魚城將軍李定國,以及在一線指揮的另一位副總督石秋珍,在西北行營轄區內的其他正三品以上武官全部到齊。

蕩北軍、定北軍、鎮北軍乃是董世光的直轄邊軍,按照行營體制,在緊急狀況下,甘肅、寧夏、陝西三省的守備部隊也歸他調遣。甘州失陷後,董世光就把這三軍、三省的高階武官都召集到武威來了。今天軍議的內容比較敏感,董世光提前把副提督、副總兵以下的武官排除了出去。

李子輝介紹完情況後,董世光把話題接了過去:“李參軍說的情況,與前幾天相比沒太大變化。不過我另外收到訊息,說西安府的兵部倉庫出了點岔子,積存的炮彈都受潮了……”

董世光話沒說完,定北軍提督張國安就大罵了起來:“兵部這幫蠢貨,是怎麼管理的軍資?”

狼族的軍備相對簡單,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軍資不過馬匹、弓矢寥寥幾種。南軍純粹靠裝備吃飯,重要的軍資種類比較多,但在攻城戰中,最重要的乃是大炮及其配套的火藥炮彈。

狼族歷次南下,即使取得的戰果再輝煌,但卻守不住城池,總是被南朝的大炮轟了回去。不過受限於工藝水平,天命皇朝的大炮體積龐大、射擊精度不高、爆炸威力有限,用來攻城十分合用,用來守城效果一般,用來野戰就毫無用處了。眼下要收複甘州,大炮以及配套的炮彈乃是第一需要補充的東西。

董世光看著陝西總兵馬克難:“馬總兵,你長期在西安府駐紮,與西北倉儲司的人比較熟,知道具體怎麼回事嗎?”

按照天命皇朝對軍資的階梯管理模式,釣魚城邊軍的補給主要囤積在甘州,由甘州地方政府管理。西北行營邊軍的補給主要囤積在西安,由兵部派駐在西安的西北倉儲司管理。

此外,兵部也擔心狼族繳獲了大炮,反過來攻打自己的城池。象甘州、武威這樣相對比較靠前的城市,只部署了有限的守城火炮。這種守城火炮都是固定的,體量巨大,幾乎無法移動,也不怕狼族搶了去。同樣,董世光也沒法把它們挪去攻打甘州。

因為這個,武威雖然設立了倉庫,儲存了部分糧食、布匹、盔甲等物,火炮卻一門都沒有。

馬克難搖頭:“督帥也不是不知道,兵部的人向來看不起我們這些大頭兵。邊軍還好一些,我們這些地方守備部隊,他們連正眼都不肯瞧。再說了,我們陝西守備部隊的軍資,主要由巡撫林大人從地方籌措,也求不著倉儲司,所以我也懶得搭理他們,與他們並不熟。”

馬克難雖然是武官,但八面玲瓏長袖善舞,與當地政府乃至兵部西北倉儲司的人關繫好得很,董世光也聽說了一些,要不他不會這麼問。可馬克難推得一幹二淨,董世光也不好多說別的,只好順水推舟地追問道:“林大人呢,他跟倉儲司的人關系如何?”

馬克難點頭:“倉儲司的人可不敢得罪林大人,他們派駐在當地,好多事情都要求著林大人。不過眼下找林大人打探訊息也沒什麼意思,炮彈都受潮了,找誰都是白搭!”

董世光掃了在座的幾人一眼:“西北氣候幹燥,炮彈大規模受潮的機率很小。加上又偏偏在這節骨眼上,我總覺得其中有蹊蹺。如果能夠找到什麼把柄,確認是人為因素,我想奏報皇上,狠狠地抓幾個人出來殺雞儆猴!不過這是跟兵部叫板,必須大家意見一致才好。”

副總督曲毅新連連點頭:“督帥說得沒錯,這事我贊成!收複甘州的事不容久拖,一旦釣魚城淪陷,狼族就能得到足夠的後援,到時候仗更不好打。炮彈受潮,對收複甘州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如果不能嚴懲肇事者,就怕後面的軍資供應更加扯蛋!”

蕩北軍、定北軍、鎮北軍提督是董世光的直接下屬,都是行伍出身,大家的想法相似,都想借這個機會反擊一下兵部,也跟著紛紛叫好。三位總兵的想法就多了,他們是地方守備部隊,受西北行營和本省巡撫的雙重領導,並且巡撫對他們的影響更大。不說別的,只要巡撫在軍資供應上刁難他們一下,他們的日子就沒法過。

拋開中央政府對地方的行政影響力不說,地方官員和中央官員都屬文官,彼此的交流很頻繁。比如巡撫就有可能進京擔任六部尚書,六部尚書或者侍郎也可能外放為巡撫。他們之間的淵源太深,地方官員肯定不願意得罪中央官員。

而地方守備部隊又受巡撫節制,如果總兵告兵部的狀,巡撫也脫不了幹系,至少一個禦下不力的印象是給中央留下了,搞不好還會被中央官員誤會,認為是巡撫在背後操控。所以董世光要求這三位總兵告兵部的狀,他們心中忐忑得很。害怕得罪兵部還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害怕得罪本省巡撫。

可眼下屬於戰時,按照天命皇朝的行營體制,戰時三位總兵必須受董世光的節制。如果得罪了董世光,回頭被安個違抗軍令、作戰不力之類的由頭,把他們直接拿下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