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於崇法:“兵部今年的預算早就定完了,要組織大規模試用車弩,至少需要數萬兩白銀,這筆錢從哪裡來?”
“你們兵部的應急經費呢?”
餘懷謙的語氣越來越嚴厲,於崇法也冷笑起來:“憲臺大人,你難道不知道,兵部的應急經費,只能用於戰爭、兵變等特殊場合。研製戰具,必須走年度預算!”
“那下半年調整預算呢,就不能做進去嗎?”
關於車弩試用的事,於崇法還真沒有存心搗亂。這是純粹的防禦性武器,很難應用到進攻上,於崇法並不擔心因此而影響與狼族的和平局面。但出於私心,於崇法也不會去推動此事。說白了,就是公事公辦罷了!
餘懷謙卻認定此中有隱情,始終揪著不放。這就與名聲有關了,朝廷內外都知道,於崇法是堅定的綏靖主義者,對於與戰備有關的事,他老人家從來不主動。
“憲臺大人,試用車弩的預算兵部報了,可戶部沒批!”
餘懷謙聽得一愣,立馬扭頭看著戶部尚書楊昭德:“楊尚書?”
楊昭德腦子裡對此事並沒有印象,可於崇法說得言之鑿鑿的,他也不敢否認。萬一真有此事,他這個戶部尚書卻不記得,那也顯得太失職了。不過說實話,幾萬兩銀子的預算專案,如果沒有人特別提及,楊昭德不記得也很正常。
“是這樣,去年旱災、今年水災,朝廷的財政壓力很大,因此那些非急需的事項,調整預算時都沒有考慮!”
一聽楊昭德所言,餘懷謙有點一拳打到空氣中的感覺。下半年調整預算,一般在六月底前出方案。那時候西北的戰事還沒有發生,戶部不做車弩試用的預算很正常。官僚系統內部的事,很多都是這樣,你推我、我推他的,推來推去,就找不到該負責的人了。
餘懷謙啞火的時候,成德皇帝開口了:“各位愛卿,別跑題了,還是說說西北的事!楊相,你有什麼建議?”
楊奇溥拱手出班:“啟稟聖上,微臣以為,西北戰事未結,為了穩定軍心,應該讓董督帥繼續履職。如果臨陣換將,恐怕不單釣魚城要淪陷,整個河西走廊的形勢也無法收拾!”
隨著擔任首輔時間的增加,在朝議時,楊奇溥的話越來越少。可一旦他開口,基本就再沒人敢當面反駁。這是一種莫名的氣場,照有些大臣的私下議論,那就是閣老大人具有天然的宰相氣度。在這一點上,餘懷謙與楊奇溥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說穿了,宰相氣度也沒什麼稀奇,就是一種逐步積累起來的威懾力與影響力罷了。楊奇溥剛擔任首輔時,朝堂上敢於反駁他的聲音並不少。可此老向來謀而後動,在朝議時與他意見不一致的人,往往會掉到陷阱中。輕的只是丟面子,重的搞不好就會丟官棄職,因此下獄的也不在少數。
不過楊奇溥做事手段極為高妙,給人留下的印象,這些人並不是因為反對他而吃虧,而是因為做錯了事情。久而久之,大臣們也就明白了,不要輕易與楊閣老唱對臺戲,否則肯定要犯錯誤!
與楊奇溥比,餘懷謙就差在這。朝堂之上,別人頂了他也就頂了他,事後不會遭致刻意的報複。其實以餘懷謙禦史大夫的職位,要報複人並不難。可此老行事方正得近乎迂腐,只會就事論事,卻不肯從別的地方發力。
所以到了朝議的場合,餘懷謙經常與人爭得面紅耳赤,楊奇溥卻不會。他一說話,別人輕易不敢反駁。當然,凡事有例外,如果有皇帝支援,那掃一掃楊閣老的面子也沒關系。
可在今天這樣的情勢下,成德皇帝開口讓楊奇溥發表意見,實際就是一種變相的背書:楊相說的,就是朕的意思!或者也可以這麼理解:朕也沒想好怎麼處理此事,先聽聽楊相的意見看!
果不其然,楊奇溥才說了這麼兩句,成德皇帝就表態了:“嗯,楊相說得有理!這次的戰事,董世光確實難辭其咎,可也情有可原。加之西北局勢不穩,就讓他繼續留任吧!不過責任還是要追究,先暫停他的奮武將軍勳,何時恢複,看他今後的表現!”
對於成德皇帝的決定,很多大臣都覺得意外,包括於崇法在內。皇帝雖然沒有明著指責過董世光,可從他對西北戰事的處理可以揣測到,皇帝對董世光並不滿意。此刻董世光大敗,皇帝即使不將他下獄,一個撤職查辦是跑不掉的。想不到的是,皇帝居然只免了他的功勳,甚至還只是暫停!
功勳這東西,說有用就有用,說沒用也沒用。對實權人物來說,功勳就是個擺設。
就董世光這樣的封疆大吏而言,最重要的是西北行營總督職位,有沒有功勳在身並非關鍵。李定國的鎮北將軍勳就比董世光的奮武將軍勳高,可在董世光面前,李定國不還得保持恭敬?相反,只有沒有實權的人,才會把功勳等級看得很重。
說完對董世光的處置問題,成德皇帝話鋒一轉:“這次的戰爭準備,兵部確實有管理不善之處,尤其是西北倉儲司。這是你兵部的事,於愛卿,你有什麼建議?”
於崇法覺得可冤了:怎麼鬧來鬧去,董世光啥事沒有,這黑鍋卻落到了我頭上?
“嗯,啟稟陛下,西北倉儲司的鄭郎中乃是微臣妻侄,微臣不便置喙,此事還請邱侍郎處置為好!”
成德皇帝點頭:“你不說我倒忘了,鄭守業是你的親戚。邱愛卿,你說說,此事該當如何處理?”
兵部有兩位侍郎。禰侍郎禰沖之專注于軍械的發明製造,對兵部其它事務不怎麼關心,邱侍郎邱遺愛就成為了實質上的常務副,協助於崇法管理兵部。邱遺愛乃是天命皇朝“南林北古、邱徐王張”六大家族中潁州邱氏的子弟,與副相邱定邦乃是同宗。不過兩人的私交一般,平時並沒有太多來往。
家學淵源加上官場歷練,邱遺愛並不匱乏從政經驗。可朝堂之上風雲突變,邱遺愛貿然接到這麼一個燙手山芋,他也覺得撓頭。無奈之下,只好先來個緩兵之計:“啟稟陛下,倉促之間,微臣也沒想好,還請陛下寬宥兩天!”
成德皇帝冷著臉:“西北行營幾位高階武官相繼給朕上摺子,說西北倉儲司管理混亂,連積存的炮彈都受潮不能使用。這次甘州之戰,如果有足夠的攻城大炮,結局也未必會這樣。這些奏摺,還在一個月前,我就批複到了兵部,讓你們抓緊核查,怎麼到現在還沒想好處置意見?”
邱遺愛偷偷掃了於崇法一眼,於崇法低著腦袋,似乎這事與他無關。邱遺愛又看了邱定邦一眼,邱定邦滿臉愛莫能助的表情,還微不可察地搖了搖頭。
成德皇帝把董世光等人的“告狀信”批到兵部的時候,於崇法就找邱遺愛商量過。
根據天命皇朝的慣例,類似這樣的奏摺,如果皇帝真的很重視,就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批給相府複核,這還在行政體系內,最終結果,以行政處罰為主,比如調整降職、提前致仕之類。二是批給禦史臺或刑部查辦,這就進入司法監察體繫了,最終結果,搞不好就要進天牢。
而把奏摺批轉給被告狀的物件,實際就隱含著“自查自糾、罰酒三杯”的意思。所以於崇法、邱遺愛商議過後,把奏摺給西北倉儲司一轉,後面就不管了。
從那以後,皇帝也沒有催問過。想不到的是,今天朝議,皇帝卻突然又把此事翻了出來。並且看這架勢,皇帝是不準備遵守這種潛規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