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確實是聰明體貼的女子,送她兩個箱子,兩口箱子裡有一箱半全是舊書籍,字跡烏黑清楚,有刻本,也有抄本,一共三十餘部共計三百多冊,少則一部一冊,多則一部數十冊,有的是科舉需要,有的包含天文地理工藝雜學,秀姑從王家書裡得知,科舉中涉及到雜學,需要學子融會貫通,不是隻會四書五經就能過關斬將了。
據說,最嚴厲的時候,考科舉需要精通君子六藝,很多寒門學子因為沒有資源,不得不眼睜睜看著世家子弟金榜題名。如今雖然在這一條上面寬鬆了許多,但也不能不懂這些。
會這些東西,總比不會強。
試問,有朝一日壯壯和滿倉與人結交,大庭廣眾之下,旁人提及這些技藝,他們聽得一頭霧水,接不上口,最後的結果幾乎可想而知。
難怪,難怪說古代科舉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童生、秀才錄取率只有千分之五,往上更是金舉人銀進士,考中舉人的學子比考上清華大學都金貴,舉人考進士三次落榜可以參加選官,不往上繼續考也可以謀個七品下面的官職。
秀姑對壯壯和滿倉的科舉之路沒有多少信心了,實在是太難考了啊!
不過,她讓滿倉讀書的初衷是因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希望他就算無法考取功名,也可以讀書明理,成親後對待壯壯亦是如此想法。當然,她巴不得兩個孩子考到功名,至少秀才見官不跪,可以減免徭役,考中舉人一輩子吃喝不愁,而且可以少交三分之二的賦稅。
張碩吃驚道:“咱家壯壯需要學這麼多東西?君子六藝是啥?”
“君子六藝指的是禮、樂、射、御、書、數。”秀姑一邊看明月給她的禮單和書信,一邊細細給張碩講解何謂六藝,“孩子們的騎射武藝就交給爹和你了,其他方面我能教的儘量都傳授給他們,連我都不懂的只好等以後有機會再說了。”
拜師學藝,他們也沒機會,唯一的指望就是倆孩子以後出人頭地或者天縱奇才得到名士青眼,不過這種機率太小了,倆孩子真不是奇才,他們不能報以希望。
張碩聽得暈頭轉向,許多東西他都聽不懂,愈加對讀書科舉感到敬畏。
怪不得周秀才這麼久了還是秀才,沈童生還是童生,原來秀才舉人竟是這麼難考,連秀才他們桐城一年才有兩個名額,更別提三年一次的才能考的舉人了。一縣之城,一萬多戶人家,成千上百的學子,每年竟然只錄取兩名秀才,壯壯考試時得打敗上千人!
“媳婦,要不是娶了你,咱家誰知道這些?只會趕著壯壯死讀書,我可不想讓壯壯成為第二個周秀才和第二個他姥爺。”大幸,大幸,他們老張家祖墳定是冒青煙了。
“瞧你說的這些,我就不愛聽,好像都是我的功勞似的。難道嫁給你,就不是我的福氣嗎?”她可不能因為識得幾個字就沾沾自喜,覺得張碩娶自己是幾輩子修來的,帶著這種想法,長此以往她和張碩的婚姻生活必定會受到影響。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媳婦,我們倆都有福氣!”張碩再次確定,媳婦是真的喜歡他,沒嫌棄他。
“哪有你這樣誇自己的?”
秀姑瞪他,此時她已看完禮單和書信了,禮單中除了書籍,便是明月送她的一些紗絹綾羅和各色繡線絨線等繡花所用之物,還有一副保養雙手和面板的方子。繡娘需要擁有一雙柔滑細嫩的手,免得刮花光潔的絲絹繡面或者刮花已經繡好的花。
秀姑前世從十歲後就不做農活了,家務也很少做,可是如今生於山村,身為村婦,繡花是末流,照顧老人孩子,她不可能不做家務,練習書法繪畫指間還會留繭呢,那麼就只能仔細保養,不讓手指粗糙乾裂,繡花的時候小心再小心,謹慎再謹慎。
原身的雙手天生柔嫩,做家務都不會弄粗手指,在周家她經常偷偷地買香脂,是她祖母教的,香脂的主要原料是豬油,潤澤肌膚十分有用。被休後,秀姑在孃家沒做多少粗活,少許家務並未磨粗手指,嫁到張家雖然經常洗衣做飯,但洗衣遇到笨重衣物有搗衣棒,其他髒活累活做得並不多,餵養牲畜家禽一個月做幾次,清理糞便都是老張和張碩的活兒,莊稼活兒更是未曾沾手,也就翻曬糧食時忙碌幾日,忙完保養幾日便恢復如常了。
明月送她的保養方法很不錯,很適合她現在的身份,有能力按照方子保養。
信中明月告訴她,她送明月的那些繡花樣子被開始給女兒攢嫁妝的大奶奶看見了,很中意,尤其是幾幅適合做屏風的大圖,吩咐府中繡匠按圖繡出來,又叫針線房仿照手帕荷包的針跡,明月由此得了不少好處,拿出一部分託人弄了這些壯壯以後可能會需要的書籍。保養方子是她怕秀姑長期做家務磨粗了手,不能再繡花,特地找府中繡匠尋來的。
明月最後又說明年年景不好,須得多存點糧食油鹽,有備無患。
連她都這麼說,顯然打仗是確定的事情。
秀姑突然生出一股疑惑,王家早不進京晚不進京,偏偏五六月份那時候舉家進京,莫非是提前得到了什麼訊息?說是為王朔打點京城中人情來往,恐怕不止如此吧?打點那些,有妻子在就夠了,何必勞累七老八十的王老太太?
她把這份疑惑說給張碩聽,張碩沉吟道:“不是沒有可能,王家經常和知府家來往,探花郎又在京城當官,他們自然訊息靈通。”
“明兒進城咱們留心一下府城有沒有訊息傳來,畢竟知府家是王家的親戚,他們若有動作,咱們能猜測幾分。”秀姑提議道,知府主掌州府諸般事務,戰亂將起,他肯定要調動府城兵力戍守城池,盤查來往過客,以免混進奸細。
“知道了,我寫信給雲三叔,叫他留意一下。”雲掌櫃在府城呢,打探訊息很便宜,正好把袁家送的那份東西託人帶去。
秀姑輕輕點了點頭,心裡開始盤算需要準備什麼。
他們家糧食儲存得極多,倒不需要買糧食了,新糧入倉時,陳糧都沒有賣掉,糧種另外買,粗粗估算下來,他們家差不多有三百石的糧食,玉米大豆花生紅薯幹都在其中,地窖裡一百七八十石都是新糧,新糧陳糧摺合三萬六七千斤,夠他們一家四口吃上二三十年了。
他們家菜地的面積比較大,後院裡有井,夏天就沒旱著,她曬了許多菜乾,幹豆角、葫蘆條子、茄子幹、梅乾菜等,又醃了不少小黃瓜、蘿蔔乾、糖蒜、辣椒等,菜地下面的地窖裡也儲存了今年的蘿蔔、白菜、辣菜疙瘩和部分紅薯,種了些韭黃、蒜黃等。
次日老張去送禮時,秀姑跟張碩進了一趟城。
天冷,她最近都不大出門,這回她進城特地買了大量油鹽,旁人問起,她就說年底要烀很多鹹菜蘿蔔豆等,又買了不少零零碎碎的東西,都是為即將到來的戰亂做準備。